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阻碍了高校内部管理效益的提高。学部制的改革是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当今世界,科学的高度发展与高度综合已成为主导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制弊端日益凸显,对新的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学部制研究成为近十年来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热点,本文通过探讨学部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可供借鉴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高校大部制;问题;对策
【分类号】G647
一、高校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学部制改革已在我国推行了十余年,一些大学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在整合优化优质资源、提升基层学术组織活力以及学术分类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学部制改革已初见成效。但是,学部制改革始终是一项涉及面比较广的变革,涉及高校人、财、物等资源的重新整合和优化,因此在推行学部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对改革产生阻力。
(一) 改革的观念不一致导致改革遇阻
从观念上来讲,能上就不能下,能高就不能低,能进就不能出的传统的惯性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始终存在,这些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必须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修正和转化,学部制改革才能大踏步地前进;同时,可能由于前期的学习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对目前高校机构设置的弊端了解不多,认识不清,加之安于现状等惰性思想的普遍存在,导致个人对学部制改革的意见也不一致,比如:每个高校都有众多的行政机构和大量的行政干部,从利益角度出发,有的人渴望通过高校内部机构的改革来改变现状,理清各部门的关系给他们以后的工作带来便利;当然也有一些人,虽然认识到了高校机构设置的一些弊端,但害怕机构的裁撤和重组会造成工作岗位的减少,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对于部分大学的学部制改革而言,对高校现有管理制度的惯性依赖也从观念上阻碍了学部制的改革进程。
(二) 改革效果的不确定阻碍改革的推行
高校学部制改革是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经过了10余年的摸索,我国高校学部制改革己渐入佳境,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与赞同。但是,由于本次改革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探索,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改革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选择怎样的学部运行模式才有旨更好地发挥学部的职能?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部内各委员会的作用以实现学术权力的发展?怎样才能有效地协调跨院系的科研避免新的交叉、重叠……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学部制的改革效果不甚明晰,大学的教职员工对改革的前景不免担忧,影响了进行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不能形成良好的改革凝聚力,不能推动学部制改革。
(三) 部门和人员的整合对接困难
高校的大部制改革就是在高校的机构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相对集中的事项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高校机构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提高大学内部运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江其涉及到多个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重组与整合。精简机构是大部制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所谓精简机构就是把职能交叉、重复的行政资源进行合并和重组,但这也绝非易事。在资源合并与重组的过程中,首先要谨防出现新的权力交叉与重叠;其次,大部制改革中进行的机构精简和重组必定会带来人员的分流,妥善地分配和安置这些分流人员能为大部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大前提。
二、高校大部制改革的对策分析
虽然高校学部制改革是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但仍然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定可靠的经验。因此在学部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行大学学部制,提高改革的效率,笔者认为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规划,优化职能
高校“大部制”改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对管理职能的优化、重组和整合达到增效减员的目的。高等学校要实现职能部门的优化和整合,首先要考虑到部门设置的概括性与综合性,其次还要考虑到其独立性与专业性。因此,在机构部门重组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管理部门的改革做好规划,科学合理地分析改革的各项工作,细致地剖析各个职位的需求,使服务与管理分开,这样才能避免权责不清、互相扯皮的现象发生。另外,改革还应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使管理职能得到优化、办事流程得到简化。高校学部制改革是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和重组,各部门的职权也会得到重新分配,因此在重新拟定各部门职权的基础上转变职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处理部门在合并重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让每个部门甚至每个职工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二)实行目标管理,提高组织效率
实行目标管理是提高高校组织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首先应制定学校的总目标,然后对学校总目标进行逐级分解,确定出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的分目标。用分目标的实现来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样一来,每个分目标都是实现总目标的手段之一。每一个目标的制定都应该实行上下协商的方式,要鼓励下级工作人员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基本方针拟定适合自己的分目标,然后报由上级批准。目标管理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分目标更加紧密结合,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在工作上的满足感,同时也增强了教职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凝聚力。
(三)下移管理重心,重构组织体系
从学校层面来讲,高校大部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通过管理重心的下移,下放权力,重新构建行政组织体系。
1、加强学部的学术权力
学部的内部建设在大学管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学部内专业学术组织的设立及其价值的实现能够充分调动以学术为代表的教授对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增强学部的行政权力
科层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韦伯指出,组织是一个经过理性设计的科层结构,在这一结构中每一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每一个人在这一结构中都具体担负一定的职务,拥有该职务所具有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该职务所具有的责任。各种职务之间是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和自上而下的命令关系。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应用到我国高校管理实践中,就是要明确学部中各层次的权、责、利,将我国大学的学部建设成为大学的人才一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挥的中心。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存在权力过于集中在校一级的问题。在学部制改革中,学校应明确自己的管理角色是从宏观上把握学校的规划,对学校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和调控,转变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对学校的事务,校级层面应做好宏观调控,做好总体规划,重点在对高等教育和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的调控、决策、协调和监督;其次,为了保证学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校应将财务、人事、科研和学生工等方面的一些权力适当下放到学部。在学部制改革中,应该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明确学校各级职能部门的权、责、利。
在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过程中,不同的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谨慎开展,应该未雨绸缪事先建立好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从而保证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别敦荣,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杨如安.大学学部制,知识管理的视角[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
关键字:高校大部制;问题;对策
【分类号】G647
一、高校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学部制改革已在我国推行了十余年,一些大学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在整合优化优质资源、提升基层学术组織活力以及学术分类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学部制改革已初见成效。但是,学部制改革始终是一项涉及面比较广的变革,涉及高校人、财、物等资源的重新整合和优化,因此在推行学部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对改革产生阻力。
(一) 改革的观念不一致导致改革遇阻
从观念上来讲,能上就不能下,能高就不能低,能进就不能出的传统的惯性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始终存在,这些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必须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修正和转化,学部制改革才能大踏步地前进;同时,可能由于前期的学习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对目前高校机构设置的弊端了解不多,认识不清,加之安于现状等惰性思想的普遍存在,导致个人对学部制改革的意见也不一致,比如:每个高校都有众多的行政机构和大量的行政干部,从利益角度出发,有的人渴望通过高校内部机构的改革来改变现状,理清各部门的关系给他们以后的工作带来便利;当然也有一些人,虽然认识到了高校机构设置的一些弊端,但害怕机构的裁撤和重组会造成工作岗位的减少,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对于部分大学的学部制改革而言,对高校现有管理制度的惯性依赖也从观念上阻碍了学部制的改革进程。
(二) 改革效果的不确定阻碍改革的推行
高校学部制改革是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经过了10余年的摸索,我国高校学部制改革己渐入佳境,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与赞同。但是,由于本次改革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探索,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改革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选择怎样的学部运行模式才有旨更好地发挥学部的职能?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部内各委员会的作用以实现学术权力的发展?怎样才能有效地协调跨院系的科研避免新的交叉、重叠……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学部制的改革效果不甚明晰,大学的教职员工对改革的前景不免担忧,影响了进行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不能形成良好的改革凝聚力,不能推动学部制改革。
(三) 部门和人员的整合对接困难
高校的大部制改革就是在高校的机构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相对集中的事项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高校机构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提高大学内部运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江其涉及到多个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重组与整合。精简机构是大部制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所谓精简机构就是把职能交叉、重复的行政资源进行合并和重组,但这也绝非易事。在资源合并与重组的过程中,首先要谨防出现新的权力交叉与重叠;其次,大部制改革中进行的机构精简和重组必定会带来人员的分流,妥善地分配和安置这些分流人员能为大部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大前提。
二、高校大部制改革的对策分析
虽然高校学部制改革是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但仍然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定可靠的经验。因此在学部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行大学学部制,提高改革的效率,笔者认为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规划,优化职能
高校“大部制”改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对管理职能的优化、重组和整合达到增效减员的目的。高等学校要实现职能部门的优化和整合,首先要考虑到部门设置的概括性与综合性,其次还要考虑到其独立性与专业性。因此,在机构部门重组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管理部门的改革做好规划,科学合理地分析改革的各项工作,细致地剖析各个职位的需求,使服务与管理分开,这样才能避免权责不清、互相扯皮的现象发生。另外,改革还应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使管理职能得到优化、办事流程得到简化。高校学部制改革是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和重组,各部门的职权也会得到重新分配,因此在重新拟定各部门职权的基础上转变职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处理部门在合并重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让每个部门甚至每个职工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二)实行目标管理,提高组织效率
实行目标管理是提高高校组织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首先应制定学校的总目标,然后对学校总目标进行逐级分解,确定出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的分目标。用分目标的实现来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样一来,每个分目标都是实现总目标的手段之一。每一个目标的制定都应该实行上下协商的方式,要鼓励下级工作人员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基本方针拟定适合自己的分目标,然后报由上级批准。目标管理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分目标更加紧密结合,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在工作上的满足感,同时也增强了教职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凝聚力。
(三)下移管理重心,重构组织体系
从学校层面来讲,高校大部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通过管理重心的下移,下放权力,重新构建行政组织体系。
1、加强学部的学术权力
学部的内部建设在大学管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学部内专业学术组织的设立及其价值的实现能够充分调动以学术为代表的教授对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增强学部的行政权力
科层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韦伯指出,组织是一个经过理性设计的科层结构,在这一结构中每一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每一个人在这一结构中都具体担负一定的职务,拥有该职务所具有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该职务所具有的责任。各种职务之间是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和自上而下的命令关系。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应用到我国高校管理实践中,就是要明确学部中各层次的权、责、利,将我国大学的学部建设成为大学的人才一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挥的中心。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存在权力过于集中在校一级的问题。在学部制改革中,学校应明确自己的管理角色是从宏观上把握学校的规划,对学校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和调控,转变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对学校的事务,校级层面应做好宏观调控,做好总体规划,重点在对高等教育和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的调控、决策、协调和监督;其次,为了保证学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校应将财务、人事、科研和学生工等方面的一些权力适当下放到学部。在学部制改革中,应该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明确学校各级职能部门的权、责、利。
在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过程中,不同的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谨慎开展,应该未雨绸缪事先建立好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从而保证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别敦荣,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杨如安.大学学部制,知识管理的视角[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