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像之纪念碑

来源 :美化生活·T+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得到一本牛津大学中国抗战研究学者撰写的《中国,被遗忘的盟友》的书。尚未看内文,封面的一张图片先引起了我的注意。画面是当时国民政府修建,于1947年“双十节”在重庆落成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两年后,新的政权后将碑更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而这本书在使用这张照片时,美术编辑在调成暗蓝调的照片的碑体上,以醒目的黄色,复原了原始的碑文。
  中国,似乎被盟友遗忘,而我们自己,在同室操戈之后也曾经相互把彼此在抗战中的功绩有选择的遗忘,甚至诋毁。但有趣的是,彼此却将一位共同认可的盟友铭记的似乎很深,至少,认可了这位盟友在中国着意留下的纪念印记。
  这位盟友便是苏联。苏军在1945年8月9日进入中国,向东北的日军发起全面进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东北战役不久便结束,而已经控制了东北全境的苏军,如同他们几个月前反攻德国后在取得胜利的一些欧洲城市一样,迅速地在东北50余个城镇开始修建体量大小不一的纪念碑,以及阵亡将士墓。
  这些纪念碑的修建地址,大多选择在城市或城镇人流相对密集的地方,如车站或城区的主要轴线道路上。在哈尔滨、绥芬河、沈阳、安达、昂昂溪、赤峰等地,苏军的纪念碑和烈士墓都是建在火车站广场上。在长春、满洲里、海拉尔、佳木斯等地,则是建筑在当时最主要道路的环岛或街心绿地中。
  纪念碑的尺度不同,小型的3至5米,大型的20多米。其样式主要为方条状,也有瓜棱柱状、梯形装等等。塔身的装饰图案内容大致为苏维埃共和国国徽、五角星和纪念词语,或是纪念碑下安葬的军人姓名。由于俄语也是采用字母拼写,而字母不适合竖向排列,所以碑文都凿刻或浇铸以铜牌,置于碑座上,碑的主体非常简洁。目前,有些地方的苏军纪念碑的碑芯上纵向标有硕大汉字碑文的,基本是1949年以后由中方承担设计和建造的。
  一些纪念碑装饰结合了圆雕和浮雕。以铜铸造的士兵形象、武器,以及表现战斗场景的浮雕,安置在碑体之上或基座的里面上。在哈尔滨、长春和沈阳三处的纪念碑上,分别放置有轮舵、飞机和坦克,直白地表述了苏维埃完备的军种体系。在哈尔滨另一处以及东北其它几处的纪念碑顶端,则是持抢或挚旗的士兵铜像。
  早在1918年初,列宁提出了“纪念碑宣传计划”。这个计划所指的“纪念碑”,不仅是指纪念碑建筑,还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电影、戏剧、文学等一切艺术形式。这个计划为艺术家规范了创作方向:突出苏维埃的伟大性、纪念性以及宣传性。
  由于紀念碑和雕塑本身固有的呈现形式的公共特性和材质稳固的长久性,以及巨大体量的可行性,在列宁的计划发布后,成果还是最先体现在纪念碑和雕塑上。到1922年底,全苏的雕塑家和建筑师,就完成了183件纪念碑和大型雕塑的建设和设计定稿。运行高效的惯性也持续到了1945年,并波及到中国,日军投降后在“清缴敌产”的同时,在一些主要城市的纪念碑的建设工程随之展开,并快速竣工,效率极高。满洲里与海拉尔两地相距约190公里,两地的苏军纪念碑碑体形状不同,但是基座镶嵌的四块铜浮雕画面完全一致,由此可见,浮雕如同预制件一样,苏军有备而来。
  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以及后来的新中国政府,都将苏联视为盟友甚至是“大哥”,所以苏联所建的这一批纪念碑,绝大多数得以完好地保存到今天,并成为中国自19世纪中叶始现,到1949年之前所建的现代形式的纪念碑和城市雕塑之中,遗存到今日数量最多的同一主题的纪念性建筑物。
  成文军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毕业
  先后从业于新闻摄影、城市雕塑创作以及近代中国城市雕塑历史研究。
  1997年起关注国内大型室外毛泽东塑像的前身今世。行迹中国所有省份以影像记录了200余尊毛泽东塑像的形态及所处的状况,寻访了逾百位当年参与塑像创作和建造的亲历者。
  撰写出版有《图说毛泽东雕像》一书等。
  现于上海筹建中国近代城市雕塑历史文献博物馆。
其他文献
这是一栋具有两间卧室和起居室养老房,由智利设计师Cristián Hrdalo为一对老夫妻设计。老房位于一座高尔夫俱乐部以南30公里处,  该建筑的奇怪几何构成源于视野的考虑,它使得该建筑的两面都朝向风景优美的高尔夫球场。最为独特的是其裸露的钢结构与水泥墙面协同构成的奇异外立面。与传统的水泥建筑相比,打孔的金属外立面在不破坏整体外观的情况下,结合落地玻璃,为室内提供了更多的自然光照。  Crist
期刊
美丽乡村这个话题被政府提出后,引来了各方的关注、热议和建设实施,任重道远之路开始了。“美丽乡村”不只是外在美,更需要注重的是内在美的持续发展。  相对于欧美国家,日本有着与中国非常相似的地方。对于乡村文化的保护,不仅是日本政府在政策、立法、制度上的扶持,还有日本民众广泛的认知,以及坚实的社会基础。几十年来对美丽乡村文化激励机制的推行,已经使日本的美丽乡村在戏剧、乐舞、曲艺、表演艺术等从濒危到重生再
期刊
“一只只孔明灯在星河市神乐村的夏夜被放飞,这些灯取材于当地,并且均由当地人手作。这是最原味的和风夏日祭。”这幕情节出自去年一部日剧《拿破仑之村》,讲述了一名来自东京的公务员自愿轉职,拯救周边一个乡村的故事。日本有一万多座村庄濒临破败:年轻人相继出走,老人仍留在此处守望。主角在每一集都会遭遇挫折,最终以真诚和努力化解,每当遇到挑战,他都会以一句拿破仑的名言鼓励自己——“我人生的词典里从来没有‘不可能
期刊
知道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再也不必为了家里面积太大,wifi信号太差而担心了。相比于单一的路由器系統,名为Eero的多路由器阵列(右图左)将会一改桥接路由需要切换链接的尴尬,一个路由信号,一个账号密码,全wifi覆盖,是不是超级赞?  对于“没有音乐会死星人”来说,本季也有新产品。B&O在专注耳机之余,为喜欢扬声设备的消费者带来了携带版扬声器(右图右)。从此,在旅行时就能享受和在家中一样丰富美妙
期刊
提起Joseph Nahmad這个名字,你一定觉得很陌生。而就是这个仅仅27岁的年轻艺术家,将会为画廊艺术展带来全新的革命。  Joseph Nahmad作为一个当代新兴艺术家,正在伦敦科克街2号筹备一个超越陈列展示方式的画廊。在这个画廊中,将以多个不同策展人的表演装置艺术和情景艺术为主。对于观者而言,除了抓住机会体验艺术作品对于自己的影响,极少有可以带走的纪念品。  “没什么可买的,”Nahma
期刊
也许你曾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见过它,一座圆润的白色小山丘舒适的躺在绿植梯田之中,面朝濑户内海,也许那会你还不知道它的名字。但就是这样的一个造物却在自然风光中融合的如此绝妙,西泽立卫的丰岛美术馆光看外表就足以讓人赞颂不绝,顺势而为、柔和的线条、唯美的色彩、通透的样式,让它生得落落大方,好似大地中冒出来的一样。建造它时建筑师也颇下功夫,使用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再将内部的浇筑物掏空,才得以为美术馆留下一个
期刊
在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西班牙建筑设计大师I?aqui Carnicero将一批因经济危机而停工的优秀建筑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抛出了建筑与时间的思考——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尽可能让建筑物尽其用?他走遍世界,分享他的创作方法,同时也观察全球建筑设计趋势的变化。建筑对他来说,永远进行着变化,从来“未完成”。  I?aqui Carnicero喜欢谈论时间。一段时间里,建筑的作用是什么?一栋建筑中,
期刊
“只有建筑才能让光线有意义”。安藤忠雄在直岛继续变起了他的光影戏法,而这次,全部在地下完成。作为美术馆中的网红,丰岛美术馆的水滴形穹顶采用无缝成型法,连同内里水珠流动,成就了一座人、水与生命对话的场所;以三岛由纪夫为灵感,犬岛精炼所美术馆展开了一个迫使你思考生与死的格局,一个灵魂修炼所;光怪陆离是横尾忠则一手勾勒的二次元世界,丰岛横尾馆的目标就是让你变成他画作的一部分;作为安藤另外两件作品,李禹焕
期刊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日本的城市化进展飞速,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群内人口集中。与此同时,地方城市、乡镇的人口稀疏化、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在此社会形势下,以艺术为主题激发地方活力的“越后妻有(Echigo-Tsumari)大地艺术节”和“濑户内(Setouchi)国际艺术祭”,作为重振家乡的成功案例在日本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沢野嘉延  中央复建工程咨询株式会社的铁道业务总负责人。  京都大学工学
期刊
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专程去美术馆看艺术作品。因为当我们出门后,买票的站台、乘坐的交通工具、用餐的餐厅、购买物品的商店,乃至我们要去的洗手间,和日常生活切切相关的每个地儿,都已是一个个“亲民”的艺术作品。  马木制造,一场微型乌托邦实践  有这样一个小岛,年轻人逐渐迁出,去更大的天地、更繁华的都市寻找机会,而剩下来的人们,虽然有着自己的工作,节奏更为舒缓随意,但还是多了一点寂寞。这个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