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对目前的政治教学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较之传统教学,新课程的到来不仅需要我们研究新课本,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新理念、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性,新课程
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1.让课本走进学生生活
政治教材,是由一系列文字和理论构成的理性世界,这个世界是以一种冷峻的逻辑形式呈现出来的。而生活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鲜活生动,对学生而言,这两个世界未必能统一。课堂上沉浸于书本世界,听、读、背、练、考,而课下才是生活世界,吸取着真知,抒发着实感。两个世界的割裂可能是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每备一节课,都不妨思考一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经验,哪些情感体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铺垫,哪些体验可以唤醒,哪些情感可以共鸣,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知识等。尽力找寻文本与生活的最近通道,从文本与生活联系处找到突破口,活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比如,讲到经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揭示价值规律;也可以直接从学校门口的小摊小贩讲到个体经济的存在形式;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考察当地知名企业的情况,从而加深对企业有关知识的理解等。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激活课堂
拓展政治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政治课教师一定要把更多的热点材料拓展到课堂教学中去,平时有一个及时把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教学中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讲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时,我一进教室就对学生说:“我胖了5斤!”学生们不明白我的用意,都说不可能。我接着说“这说明什么问题,请用课本的观点回答!”这时学生们一下子乐了,马上去找课本的观点,什么回答都有,但是最后学生都能回答出: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小康水平。我不露生色,继续说:“我瘦了5斤,这说明什么问题,同样用课本的观点回答!”这时,学生更加来劲了,都高兴地思考着答案,但都回答不出来了,我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的生活也受到冲击,所以瘦了。”“哇,我们怎么想不到呢?”胖瘦一字之差,可是答案却谬以千里,但却又贴近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在政治课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活课堂,它本来就是政治课的题中之义,政治课教师要练就这身硬功夫。例如“投资与理财”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算算家庭经济账;讲“消费者维权”这个内容时,可以探讨常见的广告促销和消费陷阱;讲“民主决策”时,可以结合高中是否应取消文理分科这一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例进行讲解。通过这些案例,吸引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激起学习兴趣,就能很好的实现既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又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总结、当众表达等多项探究能力。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中送生日礼物这一实际创设了几个连贯的情景,其中有父女之间的一段对话。女儿说,小娟的生日礼物真难买啊!父亲说,有啥难买的,商店里礼物多着呢!女儿说,不是为这。父亲说,那是为什么呢?女儿说,上一个月,她天天“喜洋洋”,这个月又迷上了“韩剧”。我不清楚下个月她会爱好什么。父亲说,原来是这样啊,这些情景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总结出这种心理属于从众心理。教师接着问,如何评价这种心理呢?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正确答案的强烈愿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从而发展了政治课学生的思维素质,从而突破了本课的这个重难点。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对话,实现师生互动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主要的方法,正所谓语言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课堂上的对话,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因为这种对话既受时间制约,又受教学主题限制,这种“对话”要求教师必须精选话题,对症下药,既要保证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体现出教学的技巧。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
比如我在教学《消费者权益》一课时请学生表演小品“熊掌风波”。“熊掌风波”结束后,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A:我碰到过……后来我与我爸去跟经理说,最后经理把钱退还了。
教师:很好。(教师一边说一边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学生B:我也碰到过……消费者协会负责人帮我们解决的。
教师:很好。(教师继续一边说一边点击鼠标,屏幕显示: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
学生C:我碰到过……不过我沒说,自认倒霉算了,反正钱也不是很多。
教师:你要懂得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啊!
还如讲《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一框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时,可以这样来运用优秀音乐作品: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播放之后,教师设问:这一首歌的演唱者是谁?同学们很快地回答:宋祖英。教师接着设问:同学们可知道她是哪一个民族的?这就有不同的回答了。(同学们议论后)老师说,她是苗族,苗族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中华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进而导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这一知识点。把优秀音乐作品《爱我中华》作为该框题教学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歌曲的理解,而且可从歌中找到相关的政治知识,使学生加深了解“民族”的有关知识点。
4.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走路
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传统教育中教师将学生视为一个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群体,而不是一个个各具形态特色的生命主体,这种以灌输、填充、训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以忽视甚至丢弃学生的主体性为代价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我们探寻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在课堂上,我总是给学生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表扬,从不罚学生站一分钟,不骂学生一句,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是错。例如在学习《维护消费权》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选出一位同学登台讲述维护消费权的途径,下面的同学可以向该同学请教解决具体消费争议的办法。在这种情形下,每位同学要想展示自己的最佳能力,受到师生的好评,必然主动看书,认真思考,做好充分准备。可见,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学、问、思、辩”的能力,锻炼了勇气和能力,强化了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还可以让每位学生,每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按一定要求出一份试卷并附有答案,相互检测,师生共同批改发现问题,共同纠正。在这一体验过程中,每位学生既是检测者又是被检测者,当完成这个任务时,大家的知识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整个教育输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然而,古人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知强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才能使课堂做到真的有效还需不断地思考与探寻。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性,新课程
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1.让课本走进学生生活
政治教材,是由一系列文字和理论构成的理性世界,这个世界是以一种冷峻的逻辑形式呈现出来的。而生活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鲜活生动,对学生而言,这两个世界未必能统一。课堂上沉浸于书本世界,听、读、背、练、考,而课下才是生活世界,吸取着真知,抒发着实感。两个世界的割裂可能是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每备一节课,都不妨思考一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经验,哪些情感体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铺垫,哪些体验可以唤醒,哪些情感可以共鸣,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知识等。尽力找寻文本与生活的最近通道,从文本与生活联系处找到突破口,活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比如,讲到经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揭示价值规律;也可以直接从学校门口的小摊小贩讲到个体经济的存在形式;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考察当地知名企业的情况,从而加深对企业有关知识的理解等。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激活课堂
拓展政治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政治课教师一定要把更多的热点材料拓展到课堂教学中去,平时有一个及时把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教学中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讲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时,我一进教室就对学生说:“我胖了5斤!”学生们不明白我的用意,都说不可能。我接着说“这说明什么问题,请用课本的观点回答!”这时学生们一下子乐了,马上去找课本的观点,什么回答都有,但是最后学生都能回答出: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小康水平。我不露生色,继续说:“我瘦了5斤,这说明什么问题,同样用课本的观点回答!”这时,学生更加来劲了,都高兴地思考着答案,但都回答不出来了,我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的生活也受到冲击,所以瘦了。”“哇,我们怎么想不到呢?”胖瘦一字之差,可是答案却谬以千里,但却又贴近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在政治课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活课堂,它本来就是政治课的题中之义,政治课教师要练就这身硬功夫。例如“投资与理财”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算算家庭经济账;讲“消费者维权”这个内容时,可以探讨常见的广告促销和消费陷阱;讲“民主决策”时,可以结合高中是否应取消文理分科这一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例进行讲解。通过这些案例,吸引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激起学习兴趣,就能很好的实现既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又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总结、当众表达等多项探究能力。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中送生日礼物这一实际创设了几个连贯的情景,其中有父女之间的一段对话。女儿说,小娟的生日礼物真难买啊!父亲说,有啥难买的,商店里礼物多着呢!女儿说,不是为这。父亲说,那是为什么呢?女儿说,上一个月,她天天“喜洋洋”,这个月又迷上了“韩剧”。我不清楚下个月她会爱好什么。父亲说,原来是这样啊,这些情景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总结出这种心理属于从众心理。教师接着问,如何评价这种心理呢?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正确答案的强烈愿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从而发展了政治课学生的思维素质,从而突破了本课的这个重难点。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对话,实现师生互动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主要的方法,正所谓语言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课堂上的对话,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因为这种对话既受时间制约,又受教学主题限制,这种“对话”要求教师必须精选话题,对症下药,既要保证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体现出教学的技巧。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
比如我在教学《消费者权益》一课时请学生表演小品“熊掌风波”。“熊掌风波”结束后,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A:我碰到过……后来我与我爸去跟经理说,最后经理把钱退还了。
教师:很好。(教师一边说一边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学生B:我也碰到过……消费者协会负责人帮我们解决的。
教师:很好。(教师继续一边说一边点击鼠标,屏幕显示: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
学生C:我碰到过……不过我沒说,自认倒霉算了,反正钱也不是很多。
教师:你要懂得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啊!
还如讲《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一框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时,可以这样来运用优秀音乐作品: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播放之后,教师设问:这一首歌的演唱者是谁?同学们很快地回答:宋祖英。教师接着设问:同学们可知道她是哪一个民族的?这就有不同的回答了。(同学们议论后)老师说,她是苗族,苗族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中华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进而导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这一知识点。把优秀音乐作品《爱我中华》作为该框题教学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歌曲的理解,而且可从歌中找到相关的政治知识,使学生加深了解“民族”的有关知识点。
4.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走路
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传统教育中教师将学生视为一个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群体,而不是一个个各具形态特色的生命主体,这种以灌输、填充、训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以忽视甚至丢弃学生的主体性为代价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我们探寻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在课堂上,我总是给学生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表扬,从不罚学生站一分钟,不骂学生一句,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是错。例如在学习《维护消费权》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选出一位同学登台讲述维护消费权的途径,下面的同学可以向该同学请教解决具体消费争议的办法。在这种情形下,每位同学要想展示自己的最佳能力,受到师生的好评,必然主动看书,认真思考,做好充分准备。可见,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学、问、思、辩”的能力,锻炼了勇气和能力,强化了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还可以让每位学生,每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按一定要求出一份试卷并附有答案,相互检测,师生共同批改发现问题,共同纠正。在这一体验过程中,每位学生既是检测者又是被检测者,当完成这个任务时,大家的知识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整个教育输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然而,古人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知强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才能使课堂做到真的有效还需不断地思考与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