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终极关怀应该是关怀人最本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咱们“鼠目寸光”的考试分数。我们选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主义教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高中语文老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但语文课毕竟有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②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比如在教学必修五中《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其中有两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我引导学生思考:“直的猛士”这里是泛指“真正勇猛的革命者”的基础,而后我紧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点拨:为什么说他们是哀痛者和幸福者?他们为什么而哀痛?又以什么为幸福?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这两句话的含义,体现了他们的伟大和崇高,这样使学生受到了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的教育。我们知道课文中有许多古今名人,他们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他们的业绩彪炳千秋,永垂史册。如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家衰亡而疾心疾首的爱国情怀,博学多才,刚直不阿的气质,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愤世疾俗的凛然正气,都为人们所倾慕和景仰。这样的英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他们的光辉业绩和高贵品质是我们后代学习、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头脑中树立起英雄形象,让这样的英雄深入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追求的真正的“明星”,照亮学生的人生。
我们知道在诗词当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唐诗宋词选修》和必修教材中的诗词大都是文质兼优、形神俱佳,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作品,每一首诗词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的天地,都是闪光的人伦、理想、信念、情操的寄托者,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③因此,引导学生赏析精品或名句,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孕育一种内在美的气质,而且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净化。如品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激发起学生勇于开拓未来、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品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可以认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必修教材许多专题以人文话题统领,又熔铸着人文精神,包含着语文因素。人文话题的选择重点,指向那些适合高中生成长需要的,体现生命精神,传承人类文明,反复出现并持续地起着完善人格作用的命题。高中生能从这些人文话题获取精神的滋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安妮日记》、《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等。在教授这些文章时要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戴丹,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但语文课毕竟有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②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比如在教学必修五中《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其中有两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我引导学生思考:“直的猛士”这里是泛指“真正勇猛的革命者”的基础,而后我紧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点拨:为什么说他们是哀痛者和幸福者?他们为什么而哀痛?又以什么为幸福?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这两句话的含义,体现了他们的伟大和崇高,这样使学生受到了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的教育。我们知道课文中有许多古今名人,他们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他们的业绩彪炳千秋,永垂史册。如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家衰亡而疾心疾首的爱国情怀,博学多才,刚直不阿的气质,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愤世疾俗的凛然正气,都为人们所倾慕和景仰。这样的英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他们的光辉业绩和高贵品质是我们后代学习、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头脑中树立起英雄形象,让这样的英雄深入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追求的真正的“明星”,照亮学生的人生。
我们知道在诗词当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唐诗宋词选修》和必修教材中的诗词大都是文质兼优、形神俱佳,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作品,每一首诗词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的天地,都是闪光的人伦、理想、信念、情操的寄托者,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③因此,引导学生赏析精品或名句,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孕育一种内在美的气质,而且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净化。如品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激发起学生勇于开拓未来、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品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可以认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必修教材许多专题以人文话题统领,又熔铸着人文精神,包含着语文因素。人文话题的选择重点,指向那些适合高中生成长需要的,体现生命精神,传承人类文明,反复出现并持续地起着完善人格作用的命题。高中生能从这些人文话题获取精神的滋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安妮日记》、《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等。在教授这些文章时要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戴丹,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