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草原生态环境中的失衡现象主要是由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资源投入力度较小、科技创新能理解较弱以及草原使用粗放等问题所产生的。草原生态环境的失衡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给出一定的实施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失衡现象
草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给人们的经济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放牧等问题的出现,草原自然生态方面出现了诸如沙化、碱化、退化等一系列的失衡问题,对畜牧业等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草原生态保护的失衡问题
(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而在《草原法》中也进行了明文规定,即草原发展要走可持续道路,也就是说既要提高经济发展,也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但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仍旧存在着不可调节的矛盾,亟需找到一条能够调节二者之间矛盾的方法,维护草原生态平衡[1]。
(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都在大力宣传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陆续颁发了多种保护措施,但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力度仍旧不足,如资金来源渠道较少,配置缺乏完善等,需要进行改善。这些问题一方面加剧了生态治理工作的负担和难度,另一负面也增加了牧民的负担成本,给先进的生产劳作方式带来了更高的门槛。
(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国家一直都在大力地提倡和实施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在政府的带头牵动之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进行草原生态的维护工作。但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科技能力仍旧远远不够,难以修复规模庞大的草原生态[2]。同时,由于受到人文、交通、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约束,部分企业在进行草原生态修复工作过程当中很难在短期内看到经济收益。
(四)草原使用过于粗放
我国的草原面积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居住人口稀缺,这就给部分不法行为带来了机会,导致草原生态问题屡屡出现,对于草原的破坏速度远远快于保护工作的进程,导致二者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由于执法力量尚不强大,二是由于仍旧存在部分地区执法不严等问题,最终导致法律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等遭到弱化。同时,部分游客在游玩参观时环保意识较弱,容易对草原环境造成污染。
二、草原生态保护策略
(一)增强生态保护观念
政府及有关负责单位应当加强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引以为己任的进行教育宣传,尽最大可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性氛围和积极舆论,利用社会舆论力量加强人民群众对于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做好对于草原的深入保护措施[3]。同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从业人员,也应当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定期学习、在职培训等方式,让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何人都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关从业人员在开展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时,要时刻牢记使命,富有责任感的对当下的禁牧工作、自然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维护和监督,并积极参与到社饲、圈养的典型村落、园区大户的参观考察工作中去,充分借鉴别人那些成功的经验,激励群众主动展开养殖工作,大力保护生态平衡。
(二)草原功能详细划分
在对草原功能进行划分时,应当根据草原的具体资源条件、生态情况、地理位置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放牧制度,如禁牧制度、轮牧制度、休牧制度等,规范草原放牧行为。相关从业人员还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将草原的划分为具有不同主体功能的功能区域。具体来说,对于部分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建立天然人工一体化的草原,以专一畜牧业的生产功能,而对于其他部分地区则需要对当地的资源开发进行严格的把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禁止违规放牧等。相关从业人员在对草原功能进行划分时,应当注意依据以草定畜的原则,合理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此外,部分草原可以实行承包制度,具体承包方式可以是单户、联户或者是集体承包,更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平衡等。
(三)改变牧民生产方式
禁牧社饲工作的推进在实际工作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政府及当地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应当予以相应的帮助和扶持,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物资支持等方式,积极购买、调运所需要的饲草料,并对圈舍进行标准化建设以及短期肥育等技术工作的推广教学等。这些切实的扶持方法有助于提高出欄率,帮助养殖户逐步达到精养少养、养好养少的战略目标。
此外,有关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还应当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上入手,切实推进草原畜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链条,依托现代畜牧养殖园区的健全建设,将工业化、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带到现阶段的畜牧养殖生产之中,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特色产业,提高牧民及畜牧业的实际收益,并最终达到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互利共赢的良性局面。
(四)采取科学的保护方法
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经济效益,稳定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过程当中,人工种草技术的普及极其重要。因此,在进行国家牧草良种补贴的同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对人工种草的相关扶持政策、优惠力度等进行普及和推广,扶持和补贴牧草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机械补贴,并对新的牧草品种、草业技术等进行引进和推广,促使人工草地的建设质量能够得到充分地保障,也让当地的禁牧社饲工作能够在饲草料等方面的供给上得到有力的保障。
(五)拓宽投资管理模式
政府及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在对当地的资源特点和地理优势进行充分、深入的调查了解之后,采取更多的投资管理模式,如PPP模式进行资源管理。通过对这种模式进行引用,草原生态平衡等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对于改善当前的严峻形势,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当地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招标等方式,吸引当地企业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投资和改善,提高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益等。同时,当地有关部门还可以定期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和专业进修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加快草原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等。
结束语
简而言之,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条例,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依然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当今形势下,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草原的生态保护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加强思想教育的方式提高群众的保护观念,并通过科学的保护方法、先进的投资管理模式以及草原功能的详细划分等方式,改变牧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草原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和保护,促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力,张楚婕.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治理对策[J]. 新农业,2020, 929(20):44-45.
[2] 银喜卓玛.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法治对策[J]. 农家致富顾问,2019, 000(018):214.
[3] 肖冰洁. 浅析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 3(2):4.
关键词:草原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失衡现象
草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给人们的经济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放牧等问题的出现,草原自然生态方面出现了诸如沙化、碱化、退化等一系列的失衡问题,对畜牧业等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草原生态保护的失衡问题
(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而在《草原法》中也进行了明文规定,即草原发展要走可持续道路,也就是说既要提高经济发展,也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但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仍旧存在着不可调节的矛盾,亟需找到一条能够调节二者之间矛盾的方法,维护草原生态平衡[1]。
(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都在大力宣传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陆续颁发了多种保护措施,但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力度仍旧不足,如资金来源渠道较少,配置缺乏完善等,需要进行改善。这些问题一方面加剧了生态治理工作的负担和难度,另一负面也增加了牧民的负担成本,给先进的生产劳作方式带来了更高的门槛。
(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国家一直都在大力地提倡和实施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在政府的带头牵动之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进行草原生态的维护工作。但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科技能力仍旧远远不够,难以修复规模庞大的草原生态[2]。同时,由于受到人文、交通、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约束,部分企业在进行草原生态修复工作过程当中很难在短期内看到经济收益。
(四)草原使用过于粗放
我国的草原面积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居住人口稀缺,这就给部分不法行为带来了机会,导致草原生态问题屡屡出现,对于草原的破坏速度远远快于保护工作的进程,导致二者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由于执法力量尚不强大,二是由于仍旧存在部分地区执法不严等问题,最终导致法律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等遭到弱化。同时,部分游客在游玩参观时环保意识较弱,容易对草原环境造成污染。
二、草原生态保护策略
(一)增强生态保护观念
政府及有关负责单位应当加强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引以为己任的进行教育宣传,尽最大可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性氛围和积极舆论,利用社会舆论力量加强人民群众对于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做好对于草原的深入保护措施[3]。同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从业人员,也应当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定期学习、在职培训等方式,让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何人都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关从业人员在开展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时,要时刻牢记使命,富有责任感的对当下的禁牧工作、自然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维护和监督,并积极参与到社饲、圈养的典型村落、园区大户的参观考察工作中去,充分借鉴别人那些成功的经验,激励群众主动展开养殖工作,大力保护生态平衡。
(二)草原功能详细划分
在对草原功能进行划分时,应当根据草原的具体资源条件、生态情况、地理位置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放牧制度,如禁牧制度、轮牧制度、休牧制度等,规范草原放牧行为。相关从业人员还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将草原的划分为具有不同主体功能的功能区域。具体来说,对于部分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建立天然人工一体化的草原,以专一畜牧业的生产功能,而对于其他部分地区则需要对当地的资源开发进行严格的把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禁止违规放牧等。相关从业人员在对草原功能进行划分时,应当注意依据以草定畜的原则,合理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此外,部分草原可以实行承包制度,具体承包方式可以是单户、联户或者是集体承包,更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平衡等。
(三)改变牧民生产方式
禁牧社饲工作的推进在实际工作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政府及当地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应当予以相应的帮助和扶持,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物资支持等方式,积极购买、调运所需要的饲草料,并对圈舍进行标准化建设以及短期肥育等技术工作的推广教学等。这些切实的扶持方法有助于提高出欄率,帮助养殖户逐步达到精养少养、养好养少的战略目标。
此外,有关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还应当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上入手,切实推进草原畜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链条,依托现代畜牧养殖园区的健全建设,将工业化、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带到现阶段的畜牧养殖生产之中,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特色产业,提高牧民及畜牧业的实际收益,并最终达到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互利共赢的良性局面。
(四)采取科学的保护方法
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经济效益,稳定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过程当中,人工种草技术的普及极其重要。因此,在进行国家牧草良种补贴的同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对人工种草的相关扶持政策、优惠力度等进行普及和推广,扶持和补贴牧草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机械补贴,并对新的牧草品种、草业技术等进行引进和推广,促使人工草地的建设质量能够得到充分地保障,也让当地的禁牧社饲工作能够在饲草料等方面的供给上得到有力的保障。
(五)拓宽投资管理模式
政府及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在对当地的资源特点和地理优势进行充分、深入的调查了解之后,采取更多的投资管理模式,如PPP模式进行资源管理。通过对这种模式进行引用,草原生态平衡等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对于改善当前的严峻形势,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当地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招标等方式,吸引当地企业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投资和改善,提高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益等。同时,当地有关部门还可以定期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和专业进修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加快草原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等。
结束语
简而言之,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条例,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依然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当今形势下,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草原的生态保护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加强思想教育的方式提高群众的保护观念,并通过科学的保护方法、先进的投资管理模式以及草原功能的详细划分等方式,改变牧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草原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和保护,促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力,张楚婕.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治理对策[J]. 新农业,2020, 929(20):44-45.
[2] 银喜卓玛.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法治对策[J]. 农家致富顾问,2019, 000(018):214.
[3] 肖冰洁. 浅析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