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对学习动机定义及分类分析,然后阐述了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与英语学习动机持续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动机的持续性
1. 引言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动机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发挥着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等重要功能。一些二语习得者在良好动机的激励下取得了好的成绩。动机影响了学习者的自主性,注意力,付诸的努力,坚持不解的毅力,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及他们取得的成果。第二语言学习的动机包括三个部分:动机的取向,动机强度,动机的持续性。这三个部分互相依存。近年来英语学习动机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多数研究是基于对如何激发英语学习动机,对动机的持续性研究较少。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中两个重要的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从这两个理论中寻找可取之处来探讨下如何使英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
2.动机的定义及分类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部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动力,既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量,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外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既能够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老师所提供的奖品、成绩等。在语言学习中,动机可以定义为学习者的整体目标或方向。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很多,但对学习动机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Gardner的观点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被大家广泛接受。他指出,“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只有的良好态度的综合。”
一般而言,动机分为三类。第一类中分为整体型动机、情景型动机和任务型动机。整体型动机即学习第二语言的整体方向和目标。情景型动机是根据学习情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任务型动机是执行特定的学习任务的动机。第二大分类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是为了自我感知的需要和目标而学习;而后者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外部的奖励而追求一个目标。动机还可以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对讲目的语的社团有真正的兴趣,希望能够更好地同使用目的语的社团的人交往,渴望参与目的语社会生活,甚至融入到目的语的社团文化当中。工具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的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获得某一职位、取得某种资格,或者是为了阅读、翻译目的语材料,以获取目的语国家的某方面信息而去学习的目的语。通过对动机定义和分类的明确,我们才能对如何持续英语学习动机做到有的放矢。
3. 从行为主义与动机的关系探讨如何使英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
早期动机研究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心理学家用动物如何为满足生理需求而产生行为、又如何因需求的满足而使行为得到强化来解释动机;现代行为主义强调奖励对预期行为动机的促进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行为主义强调的是外部因素。这对我们研究外在动机的持续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如何持续英语学习动机有着指导的作用。在英语习得中外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大环境中增强学习英语的融入型动机;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及时给予的反馈等。
(1)社会大环境中增强学习英语的融入型动机:中国大多数学生都将通过考试和有利于找工作作为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只有少数学生由于内在的融入型动机,也就是学好英语能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享受英语特有的韵律和美感这些出于对英语本身的兴趣和爱好。然而这种融入型动机更有利于动机的持续。所以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中不要一味的将过级考试摆在第一位。多为学习者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能更多的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2)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愉快、和谐且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十分重要。许多学生之所以缺乏或难以维持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由于缺少英语的学习环境,可能英语教师的某一节示范课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可接下来的课程过于死板僵化无法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维持。中国学生的普遍特点是群体概念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学生害怕在同伴面前出丑,这种意识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动机的持续。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宽容的并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乐于参与创造性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有勇气的面对学习的挑战。不会因为犯了错误而结束了自己学习语言的动机。教师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下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任务、使他们看到任务的个人意义,就可能创造强化学生动机的条件。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将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习得习惯,总而有利于他们学习动机的持续。
(3)老师及时给予的反馈。教师的反馈有促进动机的作用,教师的反馈是外部强化,研究表明,奖励、分数、表扬等正面强化手段比惩罚等负面强化手段对促进学习动机有效。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动向,及时的给予他们反馈。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后,一方面,可以产生进一步好的学习愿望,另一方面,学生能及时改正或弥补不足,这对提高学生成绩、激发持续学习动机都会有显著的成效。尤其是作为英语的初学者,他们可能带着很强的动机投入到学习中,但由于对知识的掌握什么有限,无法做到自我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会使学习的动机不断地持续。
4.从建构主义与动机的关系探讨如何使英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
建构主义的动机理论强调每个人的行为动力有不同的机制,每个人对外部的影响有自己的理解,他们按自己的内在性格行事并以独特的方式加以归因。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更多的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这种认知的和建构的观点对我们如何持续学习英语的动机有很多指导的意义。如:学生自身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为自己设立阶段性及总体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习教材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以持续内部动机等。
(1)学生自身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为自己设立阶段性及总体目标: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身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如果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的话,他们就不会表现出注意力分散、学习被动、投入时间少等行为。他们会设立学习英语的阶段性目标,一段时间目标的完成对下个阶段起到激励和推进作用,学习的动机也会得到不断地持续。相反,如果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不够,且认为自己的投入和努力没有回报的话,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学习动机会因此难以持续。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市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还要明确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动机、态度、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得以持续。
(3)加强学习教材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以持续内部动机:建构主义强调从自身的经验去建构个人意义,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生活中的故事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学习的教材如果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这种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就会不断地持续他们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2]Gardner R. & Lambert W.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Row 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72
[3]钱明智,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建构 [J]教育探索,2008(6)
[4]刘润清 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 [J] 外语教学,1999(2)
关键词: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动机的持续性
1. 引言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动机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发挥着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等重要功能。一些二语习得者在良好动机的激励下取得了好的成绩。动机影响了学习者的自主性,注意力,付诸的努力,坚持不解的毅力,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及他们取得的成果。第二语言学习的动机包括三个部分:动机的取向,动机强度,动机的持续性。这三个部分互相依存。近年来英语学习动机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多数研究是基于对如何激发英语学习动机,对动机的持续性研究较少。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中两个重要的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从这两个理论中寻找可取之处来探讨下如何使英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
2.动机的定义及分类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部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动力,既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量,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外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既能够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老师所提供的奖品、成绩等。在语言学习中,动机可以定义为学习者的整体目标或方向。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很多,但对学习动机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Gardner的观点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被大家广泛接受。他指出,“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只有的良好态度的综合。”
一般而言,动机分为三类。第一类中分为整体型动机、情景型动机和任务型动机。整体型动机即学习第二语言的整体方向和目标。情景型动机是根据学习情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任务型动机是执行特定的学习任务的动机。第二大分类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是为了自我感知的需要和目标而学习;而后者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外部的奖励而追求一个目标。动机还可以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对讲目的语的社团有真正的兴趣,希望能够更好地同使用目的语的社团的人交往,渴望参与目的语社会生活,甚至融入到目的语的社团文化当中。工具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的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获得某一职位、取得某种资格,或者是为了阅读、翻译目的语材料,以获取目的语国家的某方面信息而去学习的目的语。通过对动机定义和分类的明确,我们才能对如何持续英语学习动机做到有的放矢。
3. 从行为主义与动机的关系探讨如何使英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
早期动机研究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心理学家用动物如何为满足生理需求而产生行为、又如何因需求的满足而使行为得到强化来解释动机;现代行为主义强调奖励对预期行为动机的促进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行为主义强调的是外部因素。这对我们研究外在动机的持续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如何持续英语学习动机有着指导的作用。在英语习得中外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大环境中增强学习英语的融入型动机;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及时给予的反馈等。
(1)社会大环境中增强学习英语的融入型动机:中国大多数学生都将通过考试和有利于找工作作为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只有少数学生由于内在的融入型动机,也就是学好英语能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享受英语特有的韵律和美感这些出于对英语本身的兴趣和爱好。然而这种融入型动机更有利于动机的持续。所以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中不要一味的将过级考试摆在第一位。多为学习者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能更多的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2)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愉快、和谐且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十分重要。许多学生之所以缺乏或难以维持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由于缺少英语的学习环境,可能英语教师的某一节示范课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可接下来的课程过于死板僵化无法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维持。中国学生的普遍特点是群体概念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学生害怕在同伴面前出丑,这种意识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动机的持续。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宽容的并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乐于参与创造性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有勇气的面对学习的挑战。不会因为犯了错误而结束了自己学习语言的动机。教师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下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任务、使他们看到任务的个人意义,就可能创造强化学生动机的条件。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将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习得习惯,总而有利于他们学习动机的持续。
(3)老师及时给予的反馈。教师的反馈有促进动机的作用,教师的反馈是外部强化,研究表明,奖励、分数、表扬等正面强化手段比惩罚等负面强化手段对促进学习动机有效。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动向,及时的给予他们反馈。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后,一方面,可以产生进一步好的学习愿望,另一方面,学生能及时改正或弥补不足,这对提高学生成绩、激发持续学习动机都会有显著的成效。尤其是作为英语的初学者,他们可能带着很强的动机投入到学习中,但由于对知识的掌握什么有限,无法做到自我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会使学习的动机不断地持续。
4.从建构主义与动机的关系探讨如何使英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
建构主义的动机理论强调每个人的行为动力有不同的机制,每个人对外部的影响有自己的理解,他们按自己的内在性格行事并以独特的方式加以归因。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更多的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这种认知的和建构的观点对我们如何持续学习英语的动机有很多指导的意义。如:学生自身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为自己设立阶段性及总体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习教材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以持续内部动机等。
(1)学生自身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为自己设立阶段性及总体目标: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身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如果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的话,他们就不会表现出注意力分散、学习被动、投入时间少等行为。他们会设立学习英语的阶段性目标,一段时间目标的完成对下个阶段起到激励和推进作用,学习的动机也会得到不断地持续。相反,如果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不够,且认为自己的投入和努力没有回报的话,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学习动机会因此难以持续。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市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还要明确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动机、态度、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得以持续。
(3)加强学习教材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以持续内部动机:建构主义强调从自身的经验去建构个人意义,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生活中的故事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学习的教材如果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这种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就会不断地持续他们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2]Gardner R. & Lambert W.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Row 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72
[3]钱明智,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建构 [J]教育探索,2008(6)
[4]刘润清 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 [J] 外语教学,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