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孔子》 学养生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语
  又是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传统的节日,让我们想起很多传统的习俗。其实,我们的先辈留下了很多宝贵经验,现世仍可借鉴。比如养生,可能最有发言权的应该就是中国人了。最近,电影《孔子》正在热映,与孔子有关的话题也备受关注,就让我们看看孔子如何养生吧。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按现代尺寸计算,孔子身高超过1.80米。孔子不仅身材高大,且力气也大得惊人。据《列子》记:“孔子劲,能招(扛举)国门之关。”而在《论语·乡党》一章中还明确记述了孔子“三量二法一食”的养生之道。
  
  量篇
  
  饭、肉、酒不过量
  孔子的“中庸”思想影响深远,“过犹不及”之说更是渗透在他的养生观里。
  一量:控饭,老人小孩三分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注释:吃饭不要吃得太饱,住房不要住得太舒服。
  参考指数:★★★★★
  解读:俗语说“小儿要得安,三分饥和寒。”孩子胃肠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加上活动量较小,消化系统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量较少,如果吃得太饱,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老人也是如此。即使是干重体力活的中青年,也不宜吃得过饱,因为过饱后剧烈活动容易引起胃酸、胃胀痛等。
  二量:控肉,不使体力下降
  子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注释:即使席间肉食很多,也不要吃超过主食的量。
  参考指数:★★★★
  解读:在古代医学里,吃肉多少并没有严格的定量限制,适可而止即可。但要注意主副食的调节,肉同主食相比较,不能本末倒置,而且肉类食品容易生痰湿,阻滞气血,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多吃反而会导致体力下降。
  三量:控酒,避免伤神耗血
  子曰:唯酒无量,不及乱。
  注释:只有酒对人来说没有定量,可以不限量饮用,只要不喝醉就行。
  参考指数:★
  解读:千万不能因为孔子说酒无限量,便随意大量饮酒。因为古法酿酒是采用粮食或果实纯酿,度数相对较低,且无添加剂。酿制方法与现在的白酒完全不同,不要仿照先人随意饮酒。少量饮酒可以刺激胃肠蠕动、有助消化,还可疏通血脉、驱风消寒,有助于活跃神经、消除疲劳。但是过量饮酒则会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酗酒者还会产生对酒精的依赖性,诱发多种严重疾病。
  
  法篇
  
  烹饪方法要精细
  《论语·乡党》中有“十不食”,即孔子对食物制作及烹调方法的具体要求,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一法:老人吃肉最好按肉纹理切
  子曰:割不正,不食。
  注释:肉如果没有顺着它的纹理去切,不要吃。
  参考指数:★★
  解读:常食用的肉类脂肪含量因动物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部位等不同有较大差异。在现代人多半营养过剩的情况下,选择时要注意挑选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摄入过量脂肪容易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人吃肉要切得细、薄,甚至切成碎末制成羹来吃,有助于消化吸收。
  二法:小摊食品莫贪吃
  子曰:沽酒市脯,不食。食不厌精。
  注释:街面上买来的酒肉不要吃。吃饭越精细越好。
  参考指数:★★★
  解读:“食不厌精”与现代营养学中吃饭不要吃得太过精细略有矛盾。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谷物脱壳是用杵臼舂捣的加工方法,脱壳率和出米率较低,加工出的米时常伴有未脱尽壳的谷。“食不厌精”的“精”,是指经过挑选的优质米。另外,不要在小摊上随便吃东西,比如烧烤、煎炸等食品,烹调方法不够干净卫生,应防“病从口入”。
  
  食篇
  
  一食:晚上不宜食生姜
  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每天都要有姜做作料食用,但不多食。
  参考指数:★★★★
  解读:孔子周游诸国讲说政见,车马劳顿,饥饱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有在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以达到祛寒养胃的目的。中医认为,生姜性温,有暖胃健脾、缓解药物毒性之功。姜中的挥发油、姜辣素等成分,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兴奋神经系统,有助于祛风散寒,并能加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但要注意的是,晚上食生姜容易产生内热,出现“上火”症状,因此,晚上应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更有利于夜间休息。
  (摘自《华商报》 文/贾波 贾瑞芳)
其他文献
“老玩童”,是朋友送我的绰号。老玩童也好,老玩闹也罢,我都乐得接受。因为“玩”让我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  我马上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了,但精力仍很充沛,每天积极工作,一年四季出满勤,风雨无阻。难得到老我的身体状况都良好,从没歇过病事假。究其奥秘,还得仰仗这一个“玩”字。  玩不是胡闹,也得讲科学。我每天早上晨练,边呼吸新鲜空气边跑步练操,整个一天都精神饱满。晚上去露天舞场,跟着一群老友
期刊
老玩童语  中国著名养生保健专家宋为民说:“爱玩之心人皆有之,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玩的。”但是,要玩出一种境界,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想知道我们平时都比较关注的名人们是怎样玩的吗?本期,我们将带您看一下玩家于光远的“玩道”,漫画家丁聪的玩趣,领略一下“艺术老顽童”黄永玉的潇洒顽皮生活。细细品味之后,愿您也能感到快乐。    于光远不仅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而且很喜欢玩、很会玩。他曾经说:“
期刊
从认识女孩的那天起,他就知道女孩喜欢打牌打麻将。而他则告诉她:我不会打牌。她不信,执意要教他,但无论如何,他就是学不会。  她家人也打。有的时候,女孩自己没有上牌桌,便站在一旁看自己的家人出牌。一张牌打出去,她开始咋咋呼呼:你怎么这么笨?为什么打这张?言语之间,丝毫不管出牌的是自己的弟弟或者是父母。做弟弟或是做父母的又开始还击:不这么打怎么打,你以为就你会打啊?很快地,一家人吵成了一团。  而他只
期刊
到了腊月年味就渐渐浓了,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印刷精美的春联,可我总觉得这些批量生产的春联少了一丝墨香,我最喜欢的还是父亲写的春联。  记忆中每年过年我家都要贴春联,这些春联无一例外都出自父亲之手。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父亲的工厂也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父亲由于工作积极,超额完成任务,在1984年被厂里评为劳动模范,厂里还奖励了父亲一台日立黑白电视机。那年
期刊
父亲是北京来的大学生,下放在母亲所在的偏远小村。母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村小的代课老师兼扫盲班的老师。父亲来了之后,经常帮她,成了她的老师,爱情不知不觉地降临。  结婚后,父亲成了村里第一个钓鱼的人。其实,沿河的人家都在河堤边架着渔网,想吃鱼,网一撒就有,可父亲总爱在河边,执着一枝鱼竿。母亲总是看着父亲笑,由着他钓,饭熟了也只低低地轻唤他,生怕惊跑了他的鱼儿。  父亲被调回北京之前,彻夜流着泪。母
期刊
结婚后,住在夫家,不久便发现婆婆是一个极端洁癖的人,她长着一双会发现细菌的眼睛。  婆婆深谙病从口入的道理,所以最讲究饮食卫生。每天早晨,婆婆做早饭,她提倡营养均衡,所以早餐粗细结合,花色品种极多,有牛奶、鸡蛋、稀饭、馒头、玉米羹、燕麦片……而她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节约水、电、煤气资源,总是把大部分食物都摆在双层蒸笼里一起蒸。蒸笼里的杯碟碗盏恐怕沾染外界的细菌,不能拿出来放在桌上,所以蒸完后,每每由
期刊
编者语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人的喜爱不同,选择的玩法也就不同。本期我们将带领您一起去看一些“老玩童”的玩法。他们当中有唱歌的、徒步的、跳舞的、收藏的、游泳的,虽然玩得五花八门,但是都有同一个信念:我玩我快乐!如果您也是“老玩童”,就请赶快加入我们的队伍,展示自己的玩法。别忘了,要附上图片啊。    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物品,从小小的布票、粮票、肉票,到各个时期生产的电风扇、手机、
期刊
中国多数中老知识分子的一个通病就是“不爱玩”也不懂得玩。我其实也是如此。前二三十年来,我几乎从来不过假日,甚至连假日的概念都很淡漠。后来,我发现这样错了。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只有人才会自觉地有规律地休息、休闲、休假、休整。犹太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规定每工作六天便应有一天“安息日”,并且作出了许多努力使这种较平淡的“休”转换成更有意思的“玩”。  现在,“玩”已经成了大众生活中
期刊
我陪母亲在一家诊所挂吊针,下午一点左右的时候,才挂完。我们正准备回家,一个小男孩跟他的妈妈闹起了矛盾。这个小男孩我是知道的,和他聊过,他上小学四年级;他的妈妈是这家医院的护士。他们闹矛盾的原因是:这个男孩马上要去学校了,平时都是他的妈妈送他,而今天呢?不行了,来的病号特别多,妈妈走不开。妈妈让儿子自己去,可他就是不答应。  医生走到这个小男孩的跟前说:“我给你一元钱,你坐公交车自己去吧,你妈妈真的
期刊
念奴娇·国庆六十周年欢歌  ■ 关国成(广西 梧州)  山欢海笑,看新华、日正中天高照。十月花繁嘉树茂,秋令犹闻春闹。鹊唱莺啼,龙腾虎跃,一派兴荣貌。和谐气象,威风锣鼓频敲。 一从沪海闻鸡,先贤起舞,剑劈三山倒。六十年党群戮力,巧把乾坤重造。改革真经,传笺接笔,谱写华章妙。高歌发展,神州同响宏调!    祖国颂  ■ 宋科炳(贵州 贵阳)  六十弹指一挥间,  山河旧貌换新颜。  长城内外红旗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