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外作业作为学校作业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有其存在的必然意义与价值. 它也是一个令教师费神的一直尚未得以根治的积习难题,一个亟待寻求深层次解决的迫切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梳理当前小学生拖欠课外作业的规律性现状. 分析,剖析当前小学生拖欠课外作业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实证研究,寻求有效矫治小学拖欠课外作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课外作业;现状调查;多维设计;走向适性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仅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贯彻于作业训练等各项课外学习活动中.
与此相违背的是:多年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但普遍忽略课外作业练习的研究和改革. 很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然形式单一、陈旧,主要以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 课外作业过多过滥,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缺乏开放性,不利于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样本
1.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80%的学生感到压力挺大,其中有60%的学生认为作业太多,30%的学生认为作业难度偏大. 2. 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3. 82%的学生不喜欢书面作业,更喜欢实践操作的练习,也有5%的学生喜欢口头作业.
4. 55%的学生更加喜欢激励性的评语,34%的学生则喜欢分数制评价和星级评价,也有11%的学生喜欢等级制评价. (二)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座谈交流.
(三)结果分析
1. 内容上:以本为本,脱离生活
学生对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只从本身意志出发,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和趣味性,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 而在这样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
2. 形式上:纸质为本,缺乏实践
学生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削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 效果上:加重负担,甚至厌学
作业评价单调. 数学教育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还是比较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师设计数学作业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适度倡导开放,突出作业内容范围的开放性、学生作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答案的探究性,作业评价要注重过程与创新、注重个人内差性评价.
三、基于“适性”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策略
(一)形式上走向多样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设计富有童趣性与亲近性的数学作业,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 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 .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练,熟练了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也利于沟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激发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与支持.
2. 设计类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画图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后,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并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并涂上颜色.
3. 情境类作业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作业不感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应做到“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的情境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学习“24时计时法”后,布置给学生以下作业:晚上自己睡下时看一下时间,到第二天起床时又看一下时间,算一算自己总共睡了多长时间;上学前,看一看钟表是几点,下午回到家再看看是几点,然后说一说自己离开家多长时间;寒暑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息时间表.
(二)内容上走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作业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 1. 生活观察作业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学生对买东西有生活的基础,对重量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我就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对台秤学生也有认识,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我让学生课后去商店,观察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2. 生活调查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运用多种知识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 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我就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这些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生活实验作业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如教学了数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课后请同学们先自己设计一份实验方案,然后动手称一称、数一数,最后算一算一亿粒米到底有多重,如果你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 (2)实验完了,再请你想一想,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那么我们全国上下人口一天大约可以节约多少粮食,一年呢?(3)对以上实验结论,你有什么感想或建议?这样我们就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为数学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作业,就不会把它当作负担,而是一种感兴趣的活动,一种享受.
4. 生活探究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 如在学习了第6册统计图表之后,我选择“今年建德市4月份天气变化情况”的小课题. 然后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现象的分析与研究结果的展示.
① 今年建德市4月份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图表略)
② 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现最鲜明具体?
③ 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统计图?(略)
④ 从统计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分析出哪些情况?
这些形式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巩固知识,知道除教材外还有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方式上走向践行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设计作业时,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对同一个作业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就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时刻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作业设计的类型主要有:1. 基础型作业:包括书上的例题、做一做等最基础的习题. 这是为学习吃力的学生设计的,并只要求他们会做、理解就行. 2. 自选型作业:一般是略有难度的提高题和发展题,也可能是操作实践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带有自主性和开放性. 3. 个性作业:是指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特点所布置的不同作业,可以是根据学生的优势来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足来进行.
案例:教学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一定的计算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是必要的,但往往纯粹的计算练习会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作业设计上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关、我是会计师:进行计算练习.
第二关、我是小医生:诊断错误练习.
第三关、我是小博士:拓展强化练习.
这样的层次性作业,使每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数学作业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并且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民主. 它解放了孩子的头脑、眼睛、时间,使他们能想、能看、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个性、特长,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四)评价上走向个性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如,在复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设计了“画一画、算一算”的操作计算开放题:画一个周长为18厘米的长方形,在图上标出数据,并计算出你所画图形的面积. 这一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一个长方形提供了机会. 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大,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小,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长宽是倍数关系的长方形,等等. 这样的一些充满个性色彩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作业,同学们既没有觉得多而乏味,又取得了全面复习,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方面进步提高的好效果.
四、效果梳理与后续思考
1. 数学作业的设计更加多维,确立了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学生数学课外作业内容更精,形式更活,正确率更高,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个性的数学课外作业体系,实现研究的预期目标.
2. 与作业设计相对应,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训练兴趣日渐浓厚,学生的数学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通过学生成绩对比发现,优秀率从20%提高到了51%,不合格率从9%降低到了4%,并且优秀率与合格率均分别比平行组高10%和4%以上.
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到践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课外作业中两者预设与生成逐步走向和谐,学生练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总之,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巩固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负担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课外作业;现状调查;多维设计;走向适性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仅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贯彻于作业训练等各项课外学习活动中.
与此相违背的是:多年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但普遍忽略课外作业练习的研究和改革. 很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然形式单一、陈旧,主要以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 课外作业过多过滥,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缺乏开放性,不利于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样本
1.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80%的学生感到压力挺大,其中有60%的学生认为作业太多,30%的学生认为作业难度偏大. 2. 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3. 82%的学生不喜欢书面作业,更喜欢实践操作的练习,也有5%的学生喜欢口头作业.
4. 55%的学生更加喜欢激励性的评语,34%的学生则喜欢分数制评价和星级评价,也有11%的学生喜欢等级制评价. (二)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座谈交流.
(三)结果分析
1. 内容上:以本为本,脱离生活
学生对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只从本身意志出发,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和趣味性,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 而在这样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
2. 形式上:纸质为本,缺乏实践
学生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削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 效果上:加重负担,甚至厌学
作业评价单调. 数学教育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还是比较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师设计数学作业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适度倡导开放,突出作业内容范围的开放性、学生作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答案的探究性,作业评价要注重过程与创新、注重个人内差性评价.
三、基于“适性”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策略
(一)形式上走向多样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设计富有童趣性与亲近性的数学作业,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 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 .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练,熟练了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也利于沟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激发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与支持.
2. 设计类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画图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后,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并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并涂上颜色.
3. 情境类作业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作业不感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应做到“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的情境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学习“24时计时法”后,布置给学生以下作业:晚上自己睡下时看一下时间,到第二天起床时又看一下时间,算一算自己总共睡了多长时间;上学前,看一看钟表是几点,下午回到家再看看是几点,然后说一说自己离开家多长时间;寒暑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息时间表.
(二)内容上走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作业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 1. 生活观察作业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学生对买东西有生活的基础,对重量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我就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对台秤学生也有认识,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我让学生课后去商店,观察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2. 生活调查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运用多种知识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 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我就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这些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生活实验作业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如教学了数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课后请同学们先自己设计一份实验方案,然后动手称一称、数一数,最后算一算一亿粒米到底有多重,如果你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 (2)实验完了,再请你想一想,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那么我们全国上下人口一天大约可以节约多少粮食,一年呢?(3)对以上实验结论,你有什么感想或建议?这样我们就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为数学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作业,就不会把它当作负担,而是一种感兴趣的活动,一种享受.
4. 生活探究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 如在学习了第6册统计图表之后,我选择“今年建德市4月份天气变化情况”的小课题. 然后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现象的分析与研究结果的展示.
① 今年建德市4月份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图表略)
② 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现最鲜明具体?
③ 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统计图?(略)
④ 从统计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分析出哪些情况?
这些形式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巩固知识,知道除教材外还有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方式上走向践行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设计作业时,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对同一个作业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就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时刻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作业设计的类型主要有:1. 基础型作业:包括书上的例题、做一做等最基础的习题. 这是为学习吃力的学生设计的,并只要求他们会做、理解就行. 2. 自选型作业:一般是略有难度的提高题和发展题,也可能是操作实践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带有自主性和开放性. 3. 个性作业:是指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特点所布置的不同作业,可以是根据学生的优势来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足来进行.
案例:教学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一定的计算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是必要的,但往往纯粹的计算练习会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作业设计上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关、我是会计师:进行计算练习.
第二关、我是小医生:诊断错误练习.
第三关、我是小博士:拓展强化练习.
这样的层次性作业,使每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数学作业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并且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民主. 它解放了孩子的头脑、眼睛、时间,使他们能想、能看、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个性、特长,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四)评价上走向个性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如,在复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设计了“画一画、算一算”的操作计算开放题:画一个周长为18厘米的长方形,在图上标出数据,并计算出你所画图形的面积. 这一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一个长方形提供了机会. 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大,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小,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长宽是倍数关系的长方形,等等. 这样的一些充满个性色彩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作业,同学们既没有觉得多而乏味,又取得了全面复习,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方面进步提高的好效果.
四、效果梳理与后续思考
1. 数学作业的设计更加多维,确立了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学生数学课外作业内容更精,形式更活,正确率更高,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个性的数学课外作业体系,实现研究的预期目标.
2. 与作业设计相对应,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训练兴趣日渐浓厚,学生的数学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通过学生成绩对比发现,优秀率从20%提高到了51%,不合格率从9%降低到了4%,并且优秀率与合格率均分别比平行组高10%和4%以上.
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到践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课外作业中两者预设与生成逐步走向和谐,学生练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总之,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巩固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负担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