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熏陶并效仿,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章提出了组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八个因素,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谢长英(1956- ),女,江西上犹人,赣南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赖新华(1954- ),男,江西于都人,赣南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138-02
一、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的工作同文化的繁荣、科学的昌盛、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面貌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同时又是艰苦的。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还在于它是充满人生乐趣的职业,最能体现人生价值。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学生,而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但又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可塑性很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会使学生受到熏陶并竞相效仿。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教好书,还必须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良好道德去影响、教育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自己就应做到治学严谨;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必须说到做到;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就不能自由散漫;要求学生有文明行为,自己就必须待人礼貌、谈吐文雅、举止端庄等。因此,教师要以对年青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二、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师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师德结构模式。
1.职业理想。它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理想也是社会理想在职业选择和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因而选择教师职业非常光荣。
2.职业责任。它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它往往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人民教师必须敬业、乐业、积极工作,努力完成职业所赋予的各项任务。
3.职业态度。它是指人们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教师的职业态度,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主人翁责任感,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把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看成是自己神圣的义务和职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4.职业纪律。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教师职业纪律是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模范地遵守职业纪律,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教师的身份,符合教师纪律的要求,以免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5.职业技能。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是职业工作者实现职业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努力提高职业技能不仅是教师职业本身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师德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要懂得教育规律;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以便为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打下基础;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职业技能。
6.职业良心。它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其形成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
7.职业作风。它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态度和行为。它包括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等等。职业作风是由职业思想和目标决定的,是在长期职业实践中自觉培养起来的,是一种巨大、无形的精神力量,对职业劳动者的行为影响很大。
8.职业荣誉。它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广大教师都把学生进步、工作得到肯定与表彰、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敬等作为最光荣的事情。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当前,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尚的,这是主流。但教师职业道德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一些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把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业不求精,教不求深,得过且过;教学不负责任,自由散漫,放任自流;争名夺利,弄虚作假,甚至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文人相轻,互相拆台;听不得批评意见,我行我素,等等。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
1.确定独立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也在逐步调整。因此,必须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环节建设,形成较完善的结构体系。过去将“热爱教育事业”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但这只是对教师职业的起码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应以“人才至上、育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把教师职业道德活动统一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这一最终目标上来。
2.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人们总觉得道德是“软”的,是“虚”的,没有办法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必须将其制度化,将其渗透到日常的行政规章制度中,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变“硬”变“实”。
3.教研活动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经验、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重要方式,要注意从那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身上挖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师德与师能相互融合的角度开展教育,其作用往往要比单纯有意识开展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更明显。
4.拓宽视野,更新、充实教育内容。一是德法结合。就是将教育法规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教育法规要素中与教师职业道德联系紧密的内容纳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德能结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师德和师能两者的联系越发紧密,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特征之一。三是注意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应根据人的道德水准逐步提高的特点,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教师努力追求层次上的突破,逐级提升道德境界。
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思想和行动的一致,是师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是否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修养成败的关键。师德修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要着眼于崇高的目标,从实际出发,从平凡工作做起;二要抓住核心的、关键的问题,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三要在实践中长期努力,身体力行。加强师德修养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重点在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做到洁身自好,还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动摇、敢于对一切错误言行开展批评,真诚地帮助他人。当然,开展批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讲究方式方法,做到心平气和。
[参考文献]
[1]张希仁.教师职业道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2]王亚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3]叶存洪,徐书生.怎样做一名教师[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4]尹霞.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2).
[5]陈华新.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3).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谢长英(1956- ),女,江西上犹人,赣南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赖新华(1954- ),男,江西于都人,赣南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138-02
一、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的工作同文化的繁荣、科学的昌盛、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面貌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同时又是艰苦的。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还在于它是充满人生乐趣的职业,最能体现人生价值。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学生,而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但又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可塑性很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会使学生受到熏陶并竞相效仿。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教好书,还必须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良好道德去影响、教育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自己就应做到治学严谨;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必须说到做到;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就不能自由散漫;要求学生有文明行为,自己就必须待人礼貌、谈吐文雅、举止端庄等。因此,教师要以对年青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二、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师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师德结构模式。
1.职业理想。它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理想也是社会理想在职业选择和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因而选择教师职业非常光荣。
2.职业责任。它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它往往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人民教师必须敬业、乐业、积极工作,努力完成职业所赋予的各项任务。
3.职业态度。它是指人们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教师的职业态度,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主人翁责任感,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把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看成是自己神圣的义务和职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4.职业纪律。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教师职业纪律是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模范地遵守职业纪律,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教师的身份,符合教师纪律的要求,以免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5.职业技能。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是职业工作者实现职业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努力提高职业技能不仅是教师职业本身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师德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要懂得教育规律;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以便为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打下基础;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职业技能。
6.职业良心。它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其形成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
7.职业作风。它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态度和行为。它包括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等等。职业作风是由职业思想和目标决定的,是在长期职业实践中自觉培养起来的,是一种巨大、无形的精神力量,对职业劳动者的行为影响很大。
8.职业荣誉。它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广大教师都把学生进步、工作得到肯定与表彰、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敬等作为最光荣的事情。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当前,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尚的,这是主流。但教师职业道德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一些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把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业不求精,教不求深,得过且过;教学不负责任,自由散漫,放任自流;争名夺利,弄虚作假,甚至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文人相轻,互相拆台;听不得批评意见,我行我素,等等。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
1.确定独立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也在逐步调整。因此,必须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环节建设,形成较完善的结构体系。过去将“热爱教育事业”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但这只是对教师职业的起码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应以“人才至上、育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把教师职业道德活动统一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这一最终目标上来。
2.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人们总觉得道德是“软”的,是“虚”的,没有办法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必须将其制度化,将其渗透到日常的行政规章制度中,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变“硬”变“实”。
3.教研活动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经验、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重要方式,要注意从那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身上挖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师德与师能相互融合的角度开展教育,其作用往往要比单纯有意识开展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更明显。
4.拓宽视野,更新、充实教育内容。一是德法结合。就是将教育法规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教育法规要素中与教师职业道德联系紧密的内容纳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德能结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师德和师能两者的联系越发紧密,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特征之一。三是注意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应根据人的道德水准逐步提高的特点,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教师努力追求层次上的突破,逐级提升道德境界。
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思想和行动的一致,是师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是否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修养成败的关键。师德修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要着眼于崇高的目标,从实际出发,从平凡工作做起;二要抓住核心的、关键的问题,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三要在实践中长期努力,身体力行。加强师德修养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重点在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做到洁身自好,还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动摇、敢于对一切错误言行开展批评,真诚地帮助他人。当然,开展批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讲究方式方法,做到心平气和。
[参考文献]
[1]张希仁.教师职业道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2]王亚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3]叶存洪,徐书生.怎样做一名教师[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4]尹霞.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2).
[5]陈华新.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