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数学教育具有时代的特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数学教学中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动手能力,提倡创新思维等方面举例说明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思。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创新意识
  自主创新是以自己为主的创新,这种创新本质上属于积极适应创新。这种创新活动产生的心理基础是一种积极适应心理。创新活动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对于创新主体来说,是新的,未曾遇到过的。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创新是自主的结果,是自主的展现;自主与创新揉杂交融、互动生成,共同催生出促使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必须让孩子具有主体性、主动性、主导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教师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芽。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老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6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学生排路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①7、8、9……,一共有11个人;②把5分成4和1,4和6组成10,10+1=11;③把6分成5和1,5和5组成10,10+1=11;④6+5=11,因为我知道5+5=10,10+1=11……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通过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非常注重和别人探讨问题,切磋学术,而且把这种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真理的“助产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经验、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这些东西有时会影响我们的思考,使我们陷入困境.通过讨论,不同的方法、观点得到暴露,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可能在讨论中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是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扩展应用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全校老师(13人)带领同学(65人)去“世界之窗”参观,在购票处贴着一张门票价格表:成人票50元,学生票20元,团体票(10人以上)25元。你打算怎样购票?面对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亲身去实践,并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创造性解决。显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总之,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活动,他们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去发现、构建新的知识,这比起教师硬塞给他们要强百倍、胜千倍.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身边的事实,用数学的头脑来分析周围的世界,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期刊
电力资源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普遍也最广泛的一种资源,经济社会的发展让电力企业成为了近些年来发展较迅速的一大行业,在电力企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虚拟网络技术等
【摘 要】本文从领导老师重视、学风班风建设、日常行为规范、就业和第二课堂等列举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在学生主观方面、社会不良现象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存在不足等方面分析其成因;提出了转变工作观念、因材施教、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改进教育方法等建议和探索,旨在引起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强化。  【关 键 词】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探索  一、前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各学校的
[J]. Environ Int,2018,111:279?286.rn三氯生(TCS)作为一种合成化合物,目前孕妇体内大多可检出该种化合物.有研究表明,TCS对人类和动物生殖系统有内分泌干扰作用.而产前TCS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介绍以Excel(电子表格)作为计算分析工具,实现了TOFD检测工艺参数的自动计算,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效率。 The introduction of Excel (spreadsheet) as a calculation and anal
目的了解1975—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并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结直肠癌死亡的年龄效应、出生队列和时期效应。方法收集197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系统的杨浦区户籍病例资料,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编码为C18.2~C18.9和C20的病例资料。计算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平均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13个少数民族学生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现况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联。方法采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以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的13个少数民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纳西族、苗族、水族、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羌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选取身高、体重、男生首次遗精、女生月经初潮记录资料完整的11~18岁男生11 276名和9~18岁女生14 688名。用概率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