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高校属于社区人群密集群体,控制传染病发生尤为重要。为了解掌握学生卫生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选择题式的调查问卷形式,对某高校2013级800名学生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结果表明800名学生中不良卫生习惯占有一定比例。结论:健康教育工作要长期持久踏踏实实地开展,从改变学生个人不良卫生行为细微处做起,有针对性采取行为健康教育措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生,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
关键词:社区高校;卫生行为习惯;行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36-01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认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实现健康的前提。国内外有关的社会医学研究表明,影响健康的因素可分为四大类: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及卫生保健服务因素。我国80年代时,行为生活方式约占各类健康影响因素的1/3。目前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该比例已上升为55%以上,行为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改变不良行为是获得健康的基础,尤其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对高校入学新生个人卫生习惯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有针对性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控制疾病发生。
1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高校学入学新生800人,其中男生269人,占33.63%;女生531人,占66.37%;城市学生338人,占42.25%,农村学生462人,占57.75%;年龄为17~21岁,均愿意接受调查,发出调查问卷800份,收回800份,有效率100%。
1.2 研究内容
调查学生接受调查问卷方式,调查问卷涉及是否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吐痰方式、打喷嚏方式;具体调查过程在入学新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进行。
1.3 研究方法
采用无记名、选择题式的问卷方式,当场发卷,当场收回,均由学生本人自行填写。答卷前由工作人员认真讲解目的、内容和答卷方法。
2 结果
问卷结果表明,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存在差异,不良行为已成为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大学生获取相关健康知识的方法及健康教育需求内容,需要进行长期具体化、多元化健康教育。800名入学大学生接受健康调查问卷,问卷为多选题,问卷调查项目: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吐痰方式(用纸包上)和打喷嚏方式(遮掩口鼻)。在调查中,饭前洗手有310人能够做到,比例为37.50%;饭后漱口有206人能够做到,比例为25.75%;吐痰方式(用纸包上)有331人能够做到,比例为41.38%;打喷嚏方式(遮掩口鼻)有118人能够做到,比例为14.75%。
3 讨论
通过利用一周的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在大学生中确实存在个人不良卫生习惯现象以及大学生获取相关健康知识的途径为多元化,这与有报道研究结果一致[2]。针对大学生中存在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应采取行之有效健康教育措施,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是控制疾病的基础,达到真正健康的保证。
3.1 利用健康教育课建立互动式健康教育基础
当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非常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
利用每年开设健康教育课之际,让学生了解掌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健康的标准,纠正自己不利于健康行为,合理健康饮食;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础知识,掌握传染病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易感人群;急救互救基本常识,健康教育授课老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示急救互救的操作步骤,鼓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趣味中、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急救的常识和判断标准。在健康教育授课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为进行有效地双向沟通和建立健康教育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目的使学生受到真正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卫生行为。
3.2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是长期系统的工程,单凭健康教育必修课远远达不到健康教育目的,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校每周在指定场所由校医院专人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咨询,同时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及主题班会、座谈会、同伴结对子等形式进行每周一次健康教育宣传;在学校人群密集处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在学生教学楼、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密集场所设有固定标准健康教育专栏,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社区群体健康教育中,加强高校学生健康教育,控制传染病发生非常重要。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栋梁,是强大的生产力。优秀的大学生不仅仅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躯体健康。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倍受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大学生健康教育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升级更新,适应并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与发展。通过行为健康教育实施,改变大学生个体不良卫生习惯,培养和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控制疾病,达到真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晋丰,刘伟立. 互动式健康教育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中的效果研究 [A]. 中國健康教育. 2009. 25(12):910-911
[2] 黄旭强. 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形式与内容需求的调查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2.9(2):68-69
关键词:社区高校;卫生行为习惯;行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36-01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认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实现健康的前提。国内外有关的社会医学研究表明,影响健康的因素可分为四大类: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及卫生保健服务因素。我国80年代时,行为生活方式约占各类健康影响因素的1/3。目前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该比例已上升为55%以上,行为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改变不良行为是获得健康的基础,尤其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对高校入学新生个人卫生习惯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有针对性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控制疾病发生。
1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高校学入学新生800人,其中男生269人,占33.63%;女生531人,占66.37%;城市学生338人,占42.25%,农村学生462人,占57.75%;年龄为17~21岁,均愿意接受调查,发出调查问卷800份,收回800份,有效率100%。
1.2 研究内容
调查学生接受调查问卷方式,调查问卷涉及是否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吐痰方式、打喷嚏方式;具体调查过程在入学新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进行。
1.3 研究方法
采用无记名、选择题式的问卷方式,当场发卷,当场收回,均由学生本人自行填写。答卷前由工作人员认真讲解目的、内容和答卷方法。
2 结果
问卷结果表明,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存在差异,不良行为已成为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大学生获取相关健康知识的方法及健康教育需求内容,需要进行长期具体化、多元化健康教育。800名入学大学生接受健康调查问卷,问卷为多选题,问卷调查项目: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吐痰方式(用纸包上)和打喷嚏方式(遮掩口鼻)。在调查中,饭前洗手有310人能够做到,比例为37.50%;饭后漱口有206人能够做到,比例为25.75%;吐痰方式(用纸包上)有331人能够做到,比例为41.38%;打喷嚏方式(遮掩口鼻)有118人能够做到,比例为14.75%。
3 讨论
通过利用一周的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在大学生中确实存在个人不良卫生习惯现象以及大学生获取相关健康知识的途径为多元化,这与有报道研究结果一致[2]。针对大学生中存在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应采取行之有效健康教育措施,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是控制疾病的基础,达到真正健康的保证。
3.1 利用健康教育课建立互动式健康教育基础
当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非常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
利用每年开设健康教育课之际,让学生了解掌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健康的标准,纠正自己不利于健康行为,合理健康饮食;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础知识,掌握传染病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易感人群;急救互救基本常识,健康教育授课老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示急救互救的操作步骤,鼓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趣味中、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急救的常识和判断标准。在健康教育授课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为进行有效地双向沟通和建立健康教育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目的使学生受到真正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卫生行为。
3.2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是长期系统的工程,单凭健康教育必修课远远达不到健康教育目的,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校每周在指定场所由校医院专人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咨询,同时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及主题班会、座谈会、同伴结对子等形式进行每周一次健康教育宣传;在学校人群密集处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在学生教学楼、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密集场所设有固定标准健康教育专栏,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社区群体健康教育中,加强高校学生健康教育,控制传染病发生非常重要。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栋梁,是强大的生产力。优秀的大学生不仅仅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躯体健康。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倍受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大学生健康教育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升级更新,适应并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与发展。通过行为健康教育实施,改变大学生个体不良卫生习惯,培养和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控制疾病,达到真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晋丰,刘伟立. 互动式健康教育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中的效果研究 [A]. 中國健康教育. 2009. 25(12):910-911
[2] 黄旭强. 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形式与内容需求的调查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2.9(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