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山居生活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Y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国至今,王榛依然清晰记得那场“感受森林12天”的展览给他带来的震撼。那是一场由环保组织More Trees连同AXIS画廊在东京举办的家居展览。里面展出的都是日本顶级设计师设计的以森林和自然为主题的家居产品。
  “每件展品都给人带来浓郁的森林气息,就好像是生活在山林中一样。我最喜欢这种原始的感觉。”从事拍卖行业务的王榛每年大部分时间都飞往国外,他最喜欢的国家就是瑞典,“你能感受到北欧人的生活才是真正自然的,不加修饰的,
  为了在国内也寻回这种原木滋味的生活,王榛可是费了一番功夫选择他的dream house。“因为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几乎都是过着空中飞人的生活,所以当我需要休息的时候,一定要在自然中度过。”最后他把目光落在了观澜湖。
  
  临山而居,绿生活
  
  观澜湖·君悦山的出现让王榛眼前一亮,已经是观澜湖·御林山业主的他还是忍不住激动,没办法,他一直对山居住宅的诱惑无力抵挡。作为观澜湖的忠实拥趸,但凡出此类型的精品,他都会慕名前去考察。与御林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观澜湖·君悦山坐落于观澜湖东莞会所,这一地块在东莞会所重峦叠嶂的山林中,相对海拔最高,立于山巅,大有君临天下之势,球场景观更多达三处,安妮卡球场、杜瓦尔球场、奥拉沙宝三大世界锦标级球场将君悦山完整环绕,推开每一扇窗,都是不同的风景画,不夸张地讲,君悦山真正置身于360°湖山高尔夫风光之中,这种景观与感觉,甚至连别墅都难以企及。以山林、高尔夫、阳光、氧气、湖水为材,观澜湖·君悦山坐落世界第一大球会中央,26.5平方公里大屏障国家森林公园之侧,收纳天地之大美,呼吸犹如来自瑞士的空气。君悦山配套更趋完美,徒步3分钟即至辛迪瑞高尔夫学院,5分钟即享东莞会所高端休闲中心,自然与熬华完美融合,咫尺转换,浑然天成。
  在这里,种种让生活升值的形态都能得以实现。王榛最喜欢的就是同家人出游,在开阔的森林氧吧中驰骋、奔跑。“从事拍卖行的工作让我时常接触的都是艺术奢侈品。但多年后才发现,最奢侈的其实就是你和家人在纯净的自然中度过的时光。那份惬意,是多少钱都难以换得的。”王榛的妻子也表示,都市的生活丝毫不让人放松,空气、星星、绿地,才是她想要的生活方式。
  同样是让王榛夫妇心驰神往的御林山,也有着大自然馈赠的不可多得的礼物——绿色。作为观澜湖内的山林建筑,御林山也是绿色的集大成者。为了保证御林山拥有者的景观视野,御林山坚持采用了单线形规划,这儿的建筑,前后都是景观,前后的景观视野,都不会受到阻挡。从御林山样板间的客厅大堂阳台望出去,世界知名球场的无边绿意尽收眼底,球场上挥杆的人们,也成为了风景。视野向东延伸开去,是无限天际。而从客房的大窗望出去,则是26.5平方公里大屏障国家森林公园在侧,数十年的原生植被簇拥房前屋后,如同置身森林的王国。这样的生活,如何不是叫人得意的奢侈品?
  王榛说,回归山居生活,其实最大的受惠者是自己4岁的女儿。城市难得一见的北斗星,伴随着女儿香甜入睡,山林中的小昆虫,成了女儿童年记忆中不可缺少的小伙伴,更别提两口子手挽手带着女儿在山林中散步,整个大自然都是女儿的流动课堂。
  
  体悟山居生活哲学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对山居的本质的认识一度上升到了人性和道德的高度——“仁者乐山”。人们原本所向往的,不过是阳光、草地、新鲜的空气,人类亲近自然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希望可以让自己远离城市的繁忙和工作的压力,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呼吸,可以在门前的草地上撒点儿野,也可以在洒满阳光的院落同家人闲谈。
  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到观澜湖东莞会所出口转下的时候,一共历时才30分钟左右。转下高速路口前行不久,便转上了前往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东莞会所与大屏障森林公园的道路。不宽的道路很是幽静,极目远眺,大屏障森林公园在不远的前方,湖光山色份外美丽。路的尽头,便是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东莞球场的人口大门。一进入大门,高大的树木葱葱郁郁,蔚然成荫,清新的空气里闻得到清草的味道,安静的空间里听得见鸟儿清脆的鸣叫,满目尽是自然风光,少了高楼林立的压迫感,所有在都市生活里积淀的焦虑情绪,这里逐渐消退,心变得沉静了下来。御林山立于山巅,盘旋蜿蜒的山路,又增添了些许的驾驶乐趣。山路上点缀其间的路灯,采用的是风能与太阳能相结合的能源模式,十分环保。沿着幽静美丽的山路驱车而上,几个来回,行至高处,视界便豁然开朗。御林山的每一个空间,不同的角度,都推窗见景,在山、林、湖、谷、球场、天空多重自然景致之间,体味最纯正的山居生活。最值的一提的,是位于御林山一侧端头的单位。占据了地利,这一套单位有独享三层观景台,沿盘旋的楼梯登上观景台,无边际的绿收入眼底,油然而生一股豪气,更何况,私家网球场的赠送,更显示了顶级生活的贵气。无论御林山还是君悦山,都是不可多得的山居生活典范,如果你也是一位山居生活爱好者,崇尚山的宁静与智慧,你也可以来这里,如果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但至少有—种生活可以无限接近完美——御山拥林而居,君悦兮。
其他文献
在他的行事中,没有破釜沉舟,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假如我手上有100元,我可能只赌20元,我一定会预留的。”沈南鹏说。  与绝大多数风投业同行不同,沈南鹏是一个天生厌恶风险的人,对于冒险,沈南鹏如此阐述,“假如我手上有100元,我可能只赌20元,我一定会预留。”沈南鹏注定是一个“投资赌场”上的另类。    天生保守者    对于自己完全不掌控的事情,沈南鹏抱有天生的警觉,这从携程的创业团队便可窥一
期刊
为什么会有“三亩田”?“那是因为贪欲和虚荣。”孙云毫不避讳。  十一年前,一位做旅游的朋友把孙云引向杭州郊区的大清谷,在一片山水农田之间,一座废弃的学校,日日与山野对话,与田园相融。  演出空间设计专业出身,做过杭州最火爆的酒吧,刚刚转投室内设计不久,那时候的孙云还不是如今杭州顶尖设计师,也没有为浙江富商设计过住所。看到天地之间这一处残垣,竟然眼睛一亮,“要拥有这里”的想法,几乎和从前收藏各种古董
期刊
白岩松是语言高手。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头号新闻评论员和主持人,语言在他口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他甚至被称为最打动人心的官方发言人。这次,他走出电视,不谈珠玉,只谈他的生活、人格、理想和激情。  1    从密云高速下来的路上,白岩松迷路了。  相比郊区来说,白岩松对市区的路更熟悉。作为北京居民,他在这个城市已经居住了27年。1985年那个炎热的夏天,他从内蒙古海拉尔来到北京广播学院报到,
期刊
关于裸捐,除了陈光标不断号召提倡外,在社会上似乎响应并不多。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经来中国请一些企业家吃饭,我也有去,当时听两位先生讲话,有几点印象深刻。  比尔·盖茨强调捐款和慈善不应该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比如我们每天能吃到肉,不能为了帮助别人,自己不吃肉,就吃剩菜,这没有人性。作为正常人来说,是在自己正常生活下同时帮助别人。在公益慈善中,多数不应该是舍己助人,而应该是护己,保护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
期刊
“我的生活就是奔波于不同的城市,李程,36岁,拥有一间投资公司,主攻机械电子领域。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南宁,项目遍布全国,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与时间赛跑的生活固然充实,也渐渐让他心生倦意。居所位于上海,现代都市固然繁华便利,却也喧嚣浮躁。他渐渐更想放慢节奏,静下心来,享受沿途的风景。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南京近郊的漂水。  李程的妻子在漂水长大。这里距离南京主城区42公里,拥有宁杭高速、
期刊
本钢5号高炉是上世纪7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高炉,有效容积2000m<3>,为料车上料钟式高炉,配有地得式外燃热风炉,投产之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尚称先进。该炉第一代于1972年1月9日投产,1976年7月和1979年3月各中修一次,1981年7月大修,第一代寿命含2次中修共计9年6个月。第二代于1981年9月至1987年4月,共生产5年7个月(1984年10月中修一次)。第三代19疑87年6月至1990年5月,共生产2年11个月。第四代1990年7月至2001年7月,共生产10年10个月,这
理查德·布兰森,英国维珍帝国的创始人,能给他的岛上之家挑出一个比“英属维尔京群岛”还要合适的名字吗?坐在珊瑚礁环绕的蓝绿色海水中,尼克岛招待着每一个人,无论是谁:从音乐天后玛丽亚‘凯莉还有珍妮‘杰克逊到互联网大亨拉里·佩奇等等。  你以为这座私人海岛要耗费天价吧?其实耗费的只是一丝远见而已。理查德以不到18万英镑的价格便将此天堂小岛收入囊中,因为他20年前就买下了。  当时,岛上只有一棵棕榈树,如
期刊
徐小平曾是知名的人生导师,50岁时突然转身投资领域,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这位天使很独特,他在金钱之上看重人性。如果给他的投资加多一项功利的标签,那就是经验也很重要。  徐小平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他欣赏雷军,同时又明确说明,他不会成为雷军式的投资人。从新东方转入投资界的徐小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科班出身,因此,他说自己一直是个靠直觉活着的人。    “他们的傻和爱”    尽管“杀熟不杀生”是投资界的
期刊
谁能想到这是一座活火山?维阿利亚火山海拔不到3000米,从远处望去,除了被近处浓绿的森林遮住的地方,它有三分之二都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  望着窗外近乎完美的圆锥形火山,我傻了眼。  一股白色的小烟儿从覆盖着积雪的火山顶端飘出来,看起来像一小朵云彩,在蔚蓝的天空下匿可爱的。  “这就是我们要爬的维阿利亚火山?”我问旁边刚结识的旅伴,一个瑞士姑娘。她埋头看看自己的旅游指南,又看看火山,斩钉截铁的点了点
期刊
自由,不是可以任意离去,而是可以选择悠然的留下。真正的自由,也不是要挑战自然的规律,反而可能是随着日起日落俯仰生息。这里,是什么带给他一种轻快的自由,并且给了他一个充分的理由悠然留下并住下?我们在贾先生的故事里寻找着答案。同贾先生约采访时间,他很干脆地说,“那就8点半。”——这是早上的8点半,周日早上的8点半。当习惯晨昏颠倒工作的我努力爬起来,拨通他的电话时,话筒那头传来的是贾先生爽朗的笑声,居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