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互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县顺应这一教育大势,在全县创造性地提出并推广“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达标测评”三环节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减负增效”,重点是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使我县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它适应了新教材编写力求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体例特点,改变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索社会现实问题中不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成为了德育的主体,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以乐观的心情身临其境,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的一大亮点是在每一模块每一单元之后均设置有一节综合探究课。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一带而过,这样的态度和行动,非常不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因此,需要我们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堂教学情境,紧扣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创设“互动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作为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构建和谐、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总结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照顾到学生的差异。
在设计《文化生活》中“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这一综合探究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五组,分别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查找2010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动人事迹。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分组讨论:这些“感动中国”人物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与优良传统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与外来思想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什么关系?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依据学生的推荐,选派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交流发言。每位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及时与学生互动,引出错误观点,引发学生再次讨论,从而引领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上,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质的情境和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设计《政治生活》中“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综合探究内容时,我以“国家相关部门联合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为背景,以“网络与生活”为题,要求全班同学业余收集了相关资料,并设置了如下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情境一:
中国网民已突破三亿人,在上网的年轻人中,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有些家长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关闭全国的网吧。对于这一要求,你有什么看法?
情境二:
针对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实行网络实名制”的议案,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有网民认为,实行网络实名制可以防止网络自由的滥用,这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也有网民反对实行实名制,认为这样做限制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请你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这节综合探究课要求学生理解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但教师不是简单地告知相关知识,而是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探究过程,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环环相扣的情境和问题,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筛选信息,通过体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形式,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形成了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的特殊价值在于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科学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这样的综合探究课上,师生带着问题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互动中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的兴趣,在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互动中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以乐观的心情身临其境,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的一大亮点是在每一模块每一单元之后均设置有一节综合探究课。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一带而过,这样的态度和行动,非常不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因此,需要我们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堂教学情境,紧扣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创设“互动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作为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构建和谐、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总结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照顾到学生的差异。
在设计《文化生活》中“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这一综合探究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五组,分别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查找2010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动人事迹。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分组讨论:这些“感动中国”人物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与优良传统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与外来思想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什么关系?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依据学生的推荐,选派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交流发言。每位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及时与学生互动,引出错误观点,引发学生再次讨论,从而引领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上,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质的情境和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设计《政治生活》中“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综合探究内容时,我以“国家相关部门联合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为背景,以“网络与生活”为题,要求全班同学业余收集了相关资料,并设置了如下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情境一:
中国网民已突破三亿人,在上网的年轻人中,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有些家长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关闭全国的网吧。对于这一要求,你有什么看法?
情境二:
针对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实行网络实名制”的议案,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有网民认为,实行网络实名制可以防止网络自由的滥用,这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也有网民反对实行实名制,认为这样做限制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请你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这节综合探究课要求学生理解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但教师不是简单地告知相关知识,而是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探究过程,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环环相扣的情境和问题,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筛选信息,通过体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形式,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形成了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的特殊价值在于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科学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这样的综合探究课上,师生带着问题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互动中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的兴趣,在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互动中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