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本期《中学生天地》,你将看到不少关于“建党90周年”的“严肃内容”。提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则不得不提两个人的名字: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个名字同时还和一本著名的杂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新青年》。
这本杂志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大,可以说——我们都是“新青年”的后裔。时光走过90多年,我们这一辈,能不能接过大旗,敢不敢称自己为“新新青年”?
跪下去,还是站起来
今年5月4日,也就是五四青年节这天,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年级的全体同学集中在操场上,举行由该校独创的“青年礼”。什么是“青年礼”?四个字,“跪受家书”——也就是要求学生们聚在一起,集体给自己的父母下跪,然后从父母手里接过“一封家书”。
我忽然有些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主办方说,“下跪在中国是最高的礼节”。没错,只不过这“最高礼节”在我们的传统里可不仅是“跪天跪地跪父母”,还有臣跪君、民跪官、奴才跪主子、小官跪大官……总之就是“弱跪强”“卑跪尊”,没有反过来的。所以,这“规则”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三个字:不平等。
因此,在五四运动中,有那么一大批“新青年”奋勇地站起来,努力追求“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平等之人格”。然而,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恰恰是在“五四青年节”,却出现了催人下跪的一幕,这不是很有讽刺意味吗?
有同学或许说,父母对我有大恩,我跪父母又有什么不对?如果你真心诚意地感到不跪不足以感戴父母之恩,这当然无可厚非。然而,媒体这样报道当时的情形:主持人停顿了很久,操场上大部分学生还在互相观望……主持人鼓励的话语再度响起:“同学们不要再犹豫了……”这时,才有更多的同学单膝跪了下来。你说,这别别扭扭的下跪里,是“感恩”多些,还是“屈服”多些?
我相信,这些不情愿下跪的同学绝非“不孝”。鲁迅先生在“五四”时期就主张,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用天性所赋予的“爱”来代替充满权力色彩的所谓“恩”。爱是平等的,唯其平等,所以更能够相亲、相敬。
还是站起来吧,给父母一个真心的拥抱,对他们说:爸,妈,我爱你们,谢谢你们的养育和教诲,也请你们教会我如何独立。我也许不会是一个事事顺从的乖小孩,但我一定记着你们的期望,努力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戴在臂上,还是担在肩头
做过少先队员的,一定很熟悉“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最近,有一位“五道杠”突然在网上引来了大家的热烈“围观”。
这位武汉少年姓黄,现在上初一。这个显眼的“五道杠”,是“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臂章。前不久,武汉当地一家报纸对他进行了报道,随后他的父母帮他在网上开通博客,并上传了几张照片。一下子,这位少年迅速“名满天下”。只不过,网友们的评价大多不是赞赏,而是反感:“小小年纪就官样十足!”“一个儿童不爱玩游戏,却爱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这正常吗?”
面对质疑声,少年一家人感到很委屈。我也很想为他叫屈。是啊,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凭什么不许人家关心政治?这位少年的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心怀天下”的少年壮志不正是需要我们鼓励的吗?
问题也许就出在那个扎眼的“五道杠”上。你看,无论是“在总队部阅读文件”,还是照全家福,甚至一家人春游留影,网上所有照片上的他都戴着“五道杠”,而且无论是在何种姿势下,那块牌子总是“保持正面给观众”……这种似乎“随时随地”都在强调自己某种身份的刻意,想让人不反感也难啊。
从小关心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这是好事,不管这“公共事务”是班级事、社区事还是天下事。国外很多学校都有“公民课”,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明白自己拥有怎样的权利,又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担起怎样的责任。
应该说,我们身边称得上“合格公民”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们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比如这位黄姓同学,就已经离这样的一个“新新青年”不远了,他只需要把左臂上那几道杠杠看得再轻一点。一个人的价值从不体现在他戴着什么样的牌子,而是看他的肩头能扛起多重的担子。
做“普通学生”,还是“新新青年”
唐骏,你听说过吧?就是那个被誉为“打工皇帝”,又写了一本励志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成功人士、“青年导师”,后来被人揭发出来,他的“博士”头衔是花钱从一个叫“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野鸡大学”买来的。
就是这位唐骏先生,前不久接受南京林业大学的邀请,为学生作讲座,讲座题目便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演讲结束后,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的女生走到台前,拿起话筒说道:“我觉得唐骏先生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说着,她拿出一叠“西太平洋大学学位证书”的复印件,请唐骏在上面签名。
这一极具“挑战”意味的行为并没有当场激怒唐骏,倒是把讲座的主办方激怒了。他们把这个女生的行为称作“踢馆”,指责她对演讲嘉宾“毫无礼节”,是“没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生”。
我很好奇,他们所说的“普通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它意味着必须老老实实地听话,“大人”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永远对“成功人士”毕恭毕敬,永远对“台上的人”表示拥护和捧场……那么,我支持这位女生不做“普通学生”。
这位女生坚持认为,一个道德上有问题的人不配做“青年导师”。她不仅这样想,也同样敢说敢做;她不仅敢于质疑权威、名人,更敢于当面向他们说“不”。我不禁要为这样的“新新青年”叫一声:好样的!
我又想起同样也是南京大学的另一位同学。今年5月4日,江苏省委书记来到南京大学做报告,一位男生利用提问的机会,向书记反映他的家乡存在不合理征用农民土地的问题,希望书记予以关注。他的提问博得了满堂喝彩,有人称他为“为民请命”的好青年。
有一位香港友人曾经问我为什么对中国的未来抱有那么乐观的态度,我说,你看我们的“90后”“00后”,他们这崭新的一代,和我们不一样了!
·我看见·
“老土”的装束VS代表着流行风潮的吉他——这些人是谁?上世纪80年代的中学生。今年“六一”前夕,摄影家任曙林的个人摄影作品展《八十年代中学生》在北京举办。
建议同学们做两件事:1.和爸妈一起上网搜索、欣赏“八十年代中学生”;2.请爸妈给你看看他们中学时代的照片,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你会发现,你的父母,如今的中年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曾拥有过洋溢着那么多朝气与活力的青春面孔。
·小纸条·
各位好!我是来自嘉兴一中的吕沈凯欣。
【我带来的新闻】
前不久,《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的一家调查机构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在受访的457位美国富翁父母中,有52%没有跟孩子完全披露自家的经济状况,其中有15%的老爸老妈根本没告诉过孩子家里有多少钱。换句话说,超过一半的美国“富二代”不知道自己家里有钱。
【我的评论】
本来,“富二代”只是一个中性词,只是表明某人的父母很有钱罢了。可是,现在我们提起这个词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带些“贬义”。没办法,谁叫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富家子弟仗着家里有钱就奢侈浪费、不思进取呢。他们自以为很风光,其实是被人看不起。今年“五四”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上,“感动中国”的洪战辉这样讲:“不管你现在多么穷困潦倒,只要不是因为自己的懒惰造成的,就没有自卑的必要;不管你现在多么富有,只要不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就没有骄傲的资本。”我想,美国那些“富翁父母”们听到这句话也会频频点头的。
【小编评中评】
小编注意到,在这条新闻中,不少美国父母打算在生前就把自己的积蓄能花的花掉,能捐的捐掉,并不打算给子女留多少。咱们一些“富二代”老是觉得“我老爸老妈的钱就是我的”,而美国的那些“富爸爸”“富妈妈”就是想让子女明白:“我的钱不是你的。想要钱?自己挣!”
这本杂志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大,可以说——我们都是“新青年”的后裔。时光走过90多年,我们这一辈,能不能接过大旗,敢不敢称自己为“新新青年”?
跪下去,还是站起来
今年5月4日,也就是五四青年节这天,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年级的全体同学集中在操场上,举行由该校独创的“青年礼”。什么是“青年礼”?四个字,“跪受家书”——也就是要求学生们聚在一起,集体给自己的父母下跪,然后从父母手里接过“一封家书”。
我忽然有些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主办方说,“下跪在中国是最高的礼节”。没错,只不过这“最高礼节”在我们的传统里可不仅是“跪天跪地跪父母”,还有臣跪君、民跪官、奴才跪主子、小官跪大官……总之就是“弱跪强”“卑跪尊”,没有反过来的。所以,这“规则”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三个字:不平等。
因此,在五四运动中,有那么一大批“新青年”奋勇地站起来,努力追求“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平等之人格”。然而,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恰恰是在“五四青年节”,却出现了催人下跪的一幕,这不是很有讽刺意味吗?
有同学或许说,父母对我有大恩,我跪父母又有什么不对?如果你真心诚意地感到不跪不足以感戴父母之恩,这当然无可厚非。然而,媒体这样报道当时的情形:主持人停顿了很久,操场上大部分学生还在互相观望……主持人鼓励的话语再度响起:“同学们不要再犹豫了……”这时,才有更多的同学单膝跪了下来。你说,这别别扭扭的下跪里,是“感恩”多些,还是“屈服”多些?
我相信,这些不情愿下跪的同学绝非“不孝”。鲁迅先生在“五四”时期就主张,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用天性所赋予的“爱”来代替充满权力色彩的所谓“恩”。爱是平等的,唯其平等,所以更能够相亲、相敬。
还是站起来吧,给父母一个真心的拥抱,对他们说:爸,妈,我爱你们,谢谢你们的养育和教诲,也请你们教会我如何独立。我也许不会是一个事事顺从的乖小孩,但我一定记着你们的期望,努力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戴在臂上,还是担在肩头
做过少先队员的,一定很熟悉“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最近,有一位“五道杠”突然在网上引来了大家的热烈“围观”。
这位武汉少年姓黄,现在上初一。这个显眼的“五道杠”,是“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臂章。前不久,武汉当地一家报纸对他进行了报道,随后他的父母帮他在网上开通博客,并上传了几张照片。一下子,这位少年迅速“名满天下”。只不过,网友们的评价大多不是赞赏,而是反感:“小小年纪就官样十足!”“一个儿童不爱玩游戏,却爱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这正常吗?”
面对质疑声,少年一家人感到很委屈。我也很想为他叫屈。是啊,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凭什么不许人家关心政治?这位少年的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心怀天下”的少年壮志不正是需要我们鼓励的吗?
问题也许就出在那个扎眼的“五道杠”上。你看,无论是“在总队部阅读文件”,还是照全家福,甚至一家人春游留影,网上所有照片上的他都戴着“五道杠”,而且无论是在何种姿势下,那块牌子总是“保持正面给观众”……这种似乎“随时随地”都在强调自己某种身份的刻意,想让人不反感也难啊。
从小关心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这是好事,不管这“公共事务”是班级事、社区事还是天下事。国外很多学校都有“公民课”,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明白自己拥有怎样的权利,又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担起怎样的责任。
应该说,我们身边称得上“合格公民”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们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比如这位黄姓同学,就已经离这样的一个“新新青年”不远了,他只需要把左臂上那几道杠杠看得再轻一点。一个人的价值从不体现在他戴着什么样的牌子,而是看他的肩头能扛起多重的担子。
做“普通学生”,还是“新新青年”
唐骏,你听说过吧?就是那个被誉为“打工皇帝”,又写了一本励志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成功人士、“青年导师”,后来被人揭发出来,他的“博士”头衔是花钱从一个叫“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野鸡大学”买来的。
就是这位唐骏先生,前不久接受南京林业大学的邀请,为学生作讲座,讲座题目便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演讲结束后,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的女生走到台前,拿起话筒说道:“我觉得唐骏先生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说着,她拿出一叠“西太平洋大学学位证书”的复印件,请唐骏在上面签名。
这一极具“挑战”意味的行为并没有当场激怒唐骏,倒是把讲座的主办方激怒了。他们把这个女生的行为称作“踢馆”,指责她对演讲嘉宾“毫无礼节”,是“没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生”。
我很好奇,他们所说的“普通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它意味着必须老老实实地听话,“大人”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永远对“成功人士”毕恭毕敬,永远对“台上的人”表示拥护和捧场……那么,我支持这位女生不做“普通学生”。
这位女生坚持认为,一个道德上有问题的人不配做“青年导师”。她不仅这样想,也同样敢说敢做;她不仅敢于质疑权威、名人,更敢于当面向他们说“不”。我不禁要为这样的“新新青年”叫一声:好样的!
我又想起同样也是南京大学的另一位同学。今年5月4日,江苏省委书记来到南京大学做报告,一位男生利用提问的机会,向书记反映他的家乡存在不合理征用农民土地的问题,希望书记予以关注。他的提问博得了满堂喝彩,有人称他为“为民请命”的好青年。
有一位香港友人曾经问我为什么对中国的未来抱有那么乐观的态度,我说,你看我们的“90后”“00后”,他们这崭新的一代,和我们不一样了!
·我看见·
“老土”的装束VS代表着流行风潮的吉他——这些人是谁?上世纪80年代的中学生。今年“六一”前夕,摄影家任曙林的个人摄影作品展《八十年代中学生》在北京举办。
建议同学们做两件事:1.和爸妈一起上网搜索、欣赏“八十年代中学生”;2.请爸妈给你看看他们中学时代的照片,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你会发现,你的父母,如今的中年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曾拥有过洋溢着那么多朝气与活力的青春面孔。
·小纸条·
各位好!我是来自嘉兴一中的吕沈凯欣。
【我带来的新闻】
前不久,《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的一家调查机构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在受访的457位美国富翁父母中,有52%没有跟孩子完全披露自家的经济状况,其中有15%的老爸老妈根本没告诉过孩子家里有多少钱。换句话说,超过一半的美国“富二代”不知道自己家里有钱。
【我的评论】
本来,“富二代”只是一个中性词,只是表明某人的父母很有钱罢了。可是,现在我们提起这个词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带些“贬义”。没办法,谁叫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富家子弟仗着家里有钱就奢侈浪费、不思进取呢。他们自以为很风光,其实是被人看不起。今年“五四”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上,“感动中国”的洪战辉这样讲:“不管你现在多么穷困潦倒,只要不是因为自己的懒惰造成的,就没有自卑的必要;不管你现在多么富有,只要不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就没有骄傲的资本。”我想,美国那些“富翁父母”们听到这句话也会频频点头的。
【小编评中评】
小编注意到,在这条新闻中,不少美国父母打算在生前就把自己的积蓄能花的花掉,能捐的捐掉,并不打算给子女留多少。咱们一些“富二代”老是觉得“我老爸老妈的钱就是我的”,而美国的那些“富爸爸”“富妈妈”就是想让子女明白:“我的钱不是你的。想要钱?自己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