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的有效衔接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m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9月安徽省正式投入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它与2017年已投入使用的统编初中历史教材构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衔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会出现种种困惑。因此,真正做到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有效衔接、提升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是必要的。
  关键词:统编历史教材  有效衔接  学科素养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安徽省从2017年秋季使用统编初中历史教材,而高中仍使用人教版教材,直到2020年秋季正式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至此,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构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衔接。但是,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在教学衔接上有无困惑?怎样做到更好地统一?高中生怎样使用教材促进学科素养的养成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初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初中教材为七年级上、下册,共41课,外加两个活动课,是一个学年的教学任务。高中教材为《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四个单元),共15课,仅是秋季一学期中的一段教学任务。可见,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部分言简意赅,内容高度浓缩。具体来看,七年级上册第1课至第5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1课,七年级上册第6课至第8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2课,七年级上册第9课和第10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3课,七年级上册第11课至第15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4课,七年级上册第16课至第19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5课,七年级下册第1课至第3课和第5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6课和第7课,七年级上册第20课和七年级下册第4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8课,七年级下册第6课和第8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9课,七年级下册第7课、第8课及第第11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10课,七年级下册第9课和第13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11课,七年级下册第12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12课,七年级下册第14课、第15课和第17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13课,七年级下册第18课、第20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14课,七年级下册第16课、第19课和第21课相当于高一教材第15课。
  通过内容比较,不难看出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一,从体例上看,二者都以通史加专题的形式呈现。但初中教材更重视“点、线”的结合即知识点和时序线索的结合,而高中教材更重视“点、线、面”的结合,尤其是“面”,“面是关照相对较长时段的历史,以专题形式进行论述和概括。”第二,从每一课内容安排上看,初高中教材都是图文并茂、正文加辅助性栏目,但高中每课内容更多,思考性更强。除正文外,初中辅助性栏目包括:导入语、相关史事、问题思考、材料研读、图表、课后活动、知识拓展、小字注释。高中辅助性栏目包括:导入语导图、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思考点、图表、探究与拓展(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小字注释。第三,高中教材注重情境设计,如每一课在导入时都有导图,形象直观地把师生拉入历史的时空背景下。可以说“无情境不教学”。第四,从课程目标看,初中教材是在三维目标指导下,涉及核心素养,重视识记史实、理解历史概念。高中教材是在五大核心素养指导下,把握历史线索,探寻历史规律。可以说,高中历史“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教材有效衔接
  (一)教学中常见问题
  从学生角度看,由于安徽省中考历史开卷,很多初中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为应付中考强加记忆,在平时学习中缺乏思考和探究。由于城乡教学条件的差异,很多来自农村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历史水平稍低,兴趣有限。初中教材以识记为主,造成初中生学习习惯固化,多死记硬背。高中教材知识对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很多初中毕业生因原有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而不适应高中的学习。
  从教师角度看,一些高中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认识不足,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有限,有些教师习惯于以往教材的教学,固化知识,“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对新教材不熟悉,如古代史部分增加了一些重要内容,早期国家的概念、良渚文化、内外服制、华夏认同、阴阳五行理论、里耶秦简户籍簿、焚书坑儒的评价、西汉海权意识等,还有大量的图例。另外,高中教材每课容量大,怎样把握重难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师而言是有难度的。即使学生有一定的初中歷史积淀,如此大的跨度和压缩饼干式的内容呈现,对教与学都是挑战。
  (二)高中处理教材方法
  1.将教材与兴趣相结合。中国古代史时间跨度大,每一课内容极为丰富,包含有很多历史遗迹、考古发现、史书记载内容,学生是有学习兴趣的。但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每一课教学任务实属不易。因此,教师需要对每一课内容进行筛选,抓住重难点,提高学生兴趣点。对初中已有知识点不必过度深挖,而是选择适应高中生需要的新知识、新方法。
  2.从大单元角度进行教材整合。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有宏观意识、全局观念,不必拘泥个别知识。因此,对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要围绕主题进行整合。例如,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历代疆域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历代制度创新,海洋权益等。也就是说,在这些大主题下,教师对古代史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而教授的每一课内容只是大主题下的子主题,学生在学完古代史后,要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大主题。
  3.师生要在课前准备、课后钻研。由于每一课内容很多,课前准备很重要。学生应把七年级上下册统编教材再回顾一遍,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已有内容,如重点史实、图表、材料等,避免简单知识重复教授。课后钻研是指学生要及时有效地巩固新知,特别是对史料的研读和理解,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因为新教材第一次使用,教学中一定有不足和遗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快速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三)科学使用统编高中新教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因此,科学使用统编高中新教材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以唯物史观为例,整个新教材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编写,蕴含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从古代史看,新教材前四个单元的标题揭示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规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古代史讲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体现出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时期,这样的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即“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秦末农民起义、汉末农民起义等历代封建王朝末期农民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封建政权,其反映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就以“阶级斗争分析法”探寻王朝更迭的规律。所以说,在古代史的教学中把握以上内容也就做到了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学。
  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新教材中的辅助性栏目,如历史地图的使用,“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史料的阅读和解释,“探究与拓展”的思考和解决等。总之,科学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在初中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考、评联系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朱可.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设计策略新探——《中外历史纲要》试教心得[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7):4754.
  [3]苗颖.高中历史“空间观念”素养的考查与教学思考——基于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7(10):5962.
其他文献
重塑都市灵感能量场  Shi Feng  案例介绍  地点中国上海“威海路696号”  房龄:87年  改建前用途:跑马场、鸦片工厂、艺术家工作室  改建后WeWork联合办公空间  设计师:WeWork、Linehouse  空间面积:5500平方米  车水马龙的威海路沿街,挤满了形形色色的店铺,日复一日书写着上海本地生活况味,而拐进一个略显隐蔽的弄堂,在粉色漆就的长廊尽头,竟出乎意料地矗立着一
期刊
在西式的园林别墅中,融入中国式水墨画风的留白设计,居室的空间便因此像极了一个留洋归来的古典大儒,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绝代风华,不骄不躁,静谧悠远。  别墅对于很多人而言,意味着它来自地球的另一边,与传统中式宅院相比,总带着一丝异域的惊艳与别致。但对于出生于四川,却领略过大半个地球的管女士而言,内心最眷恋的依然是最熟悉的生活方式。在位于成都牧马山蔚蓝卡地亚的这座被称为“楼王”的3000平方米大宅里,容
期刊
摘要:新版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系统和各任务群,突出主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讲读,将知识传授于学生,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领会所选课文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版教材 突出主题 精神引领 讲读自读  人教版语文新版教材于2020年秋季开学之际,在我省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使用。从笔者及其他教师培训及教学
期刊
摘要:家国情怀是由爱亲人、爱家庭,进而上升到回馈社会、报效国家、关注人类社会的一种情感。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虽不断变迁,但对家与国的热爱则是永恒的。合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富有特色的近代历史资源是合肥的宝贵财富。以合肥所承载的近代历史资源为基础,通过在学校内的课外活动中充分挖掘合肥近代历史资源,从对故乡历史的探究中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逐渐提升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关键词:
期刊
清透鏤空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由此可见新时代工匠精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意义。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27题体现时代特色,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本文拟从此题说起,梳理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嬗变,看其对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的启示。  关键词:匠籍制度 高考试题 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  一、由一道高考题引发的
期刊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育训同行”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和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在“训中育”“育中训”,达到“育训同行”的目的。通过学校教育和工厂实训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职业能力,切实做到“立德树人”,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 育训同行  产教融合、
期刊
“之所以开始做‘卜石’,是因为我想传达玉和人、空间的关系,重新唤起人们对玉文化的重视。”卜石艺术馆主人林辉这么说道。“玉”在中国历史一直有深厚意义,上古时代以玉为占卜之物、价值15座城池的和氏璧、《红楼梦》里贾宝玉赠以为信物。对于林辉而言,玉文化是中国传统精神的血脉。  “80后”的林辉,出生于福建的木雕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小学二、三年级就帮忙家里人打磨、修边木头,16岁去当寿山石雕学徒,开始的6
期刊
他从父亲Piero Fomasetti那里继承了一个充满想象、怪异神奇却又梦幻的世界。除了一直在开发父亲留下的设计财富,他还是位古典乐发烧友极具绅士气度和  人文精神,是其家族的坚定守护神。  1.我习惯一边工作一边获得灵感,我父亲给了我不少启发,他的设计独树一帜,不和任何时代、任何时尚发生关联。如果我需要些新的点子,我会把自己埋在硕大的Forna-setti家族资料库中,寻找新意。  2.花园设
期刊
摘要:通过深入研读新高考历史学科真题,以分析时空观念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为抓手,把脉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思路与考查方向,为今后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和实现精准备考助力。  关键词:时空观念 高考试题 课堂教学 备考启示  高考全国Ⅰ卷试题一直是教学与备考的风向标,对高中教学与备考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聚焦于2020年文综全国Ⅰ卷(以下简称Ⅰ卷),本文拟以分析选择题中时空观念考查作为切入点,谈高考试题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