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若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加以有效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下面,本文就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做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氛围;情境;活动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解题技巧,教师所采取的通常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割裂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在根本上背离了数学学科“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初衷与宗旨,更无从谈起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并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具体内容,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有机整合,以将数学教学的价值和功能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激发兴趣,强化动机培养
兴趣,是驱使学生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初,教师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来引入新知,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氛围的感染下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进而内化和构建出相应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新课“圆柱”之初,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了生活中圆柱体的物品图片,其中有桥墩、罐装饮料瓶、烟囱、水杯等,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物体?”这样,通过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了圆柱在生活中的美。除此之外,我还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硬纸板、彩纸、剪刀等材料和工具来动手制作一个圆柱。如此,通过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了初步感知,从而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促进参与,深化理解认识
只有将学习内容置于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中,才会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更为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学习内容。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借助实物展示、数学游戏和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来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
在教学“购物”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接下来,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我在讲台桌上摆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铅笔、文具盒、练习本、橡皮等,同时将它们的价格标注在了物品下方。之后,我将全班学生分为了两大组,其中一组是顾客,另一组是收银员,要求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运用加减法知识独立进行算钱、付钱、找钱等实际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为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如此,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还使学生体会了付钱或找钱方式的多样性,从而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学科的价值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通过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设计“方向与位置”一课的课后作业时,为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我决定取材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人们都说自己的家是最美最温馨的,你家中的基础构造是怎样的?家具、家电摆放又是怎样的一种布局呢?同学们是不是很想给大家和老师展示自己温馨的家庭呢?那么今天回家后就画一画你家的布局构造,以及家具、家电的摆放位置吧,同时在旁边标注出具体的方位,看看谁画的最好!”如此,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对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进行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以便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占霞.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甘肃教育,2017(20):101.
[2]农大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7(05):115-116.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氛围;情境;活动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解题技巧,教师所采取的通常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割裂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在根本上背离了数学学科“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初衷与宗旨,更无从谈起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并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具体内容,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有机整合,以将数学教学的价值和功能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激发兴趣,强化动机培养
兴趣,是驱使学生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初,教师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来引入新知,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氛围的感染下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进而内化和构建出相应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新课“圆柱”之初,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了生活中圆柱体的物品图片,其中有桥墩、罐装饮料瓶、烟囱、水杯等,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物体?”这样,通过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了圆柱在生活中的美。除此之外,我还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硬纸板、彩纸、剪刀等材料和工具来动手制作一个圆柱。如此,通过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了初步感知,从而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促进参与,深化理解认识
只有将学习内容置于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中,才会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更为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学习内容。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借助实物展示、数学游戏和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来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
在教学“购物”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接下来,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我在讲台桌上摆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铅笔、文具盒、练习本、橡皮等,同时将它们的价格标注在了物品下方。之后,我将全班学生分为了两大组,其中一组是顾客,另一组是收银员,要求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运用加减法知识独立进行算钱、付钱、找钱等实际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为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如此,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还使学生体会了付钱或找钱方式的多样性,从而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学科的价值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通过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设计“方向与位置”一课的课后作业时,为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我决定取材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人们都说自己的家是最美最温馨的,你家中的基础构造是怎样的?家具、家电摆放又是怎样的一种布局呢?同学们是不是很想给大家和老师展示自己温馨的家庭呢?那么今天回家后就画一画你家的布局构造,以及家具、家电的摆放位置吧,同时在旁边标注出具体的方位,看看谁画的最好!”如此,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对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进行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以便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占霞.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甘肃教育,2017(20):101.
[2]农大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7(0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