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表现手法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q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瓷艺术绘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在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传统的中國画题材丰富,技法成熟,因而艺术家充分认识到中国画的特点,在陶瓷上作画,创作出各种陶瓷绘画。陶瓷绘画是指使用绘画工具在陶瓷材料上进行创作,其绘画表现技法借鉴国画,但画面效果的呈现却不同于国画。陶瓷绘画使国画获得新的发展,同时国画的构图、造型等也对陶瓷绘画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此,研究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共性,阐述国画表现手法对陶瓷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表现手法;陶瓷绘画
  在陶瓷的发展历史中,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紧密相连。陶瓷绘画赋予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中国画的技法流派也可以在陶瓷绘画中得到印证。二者具有民族性与区域性的特征,表现出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国画与陶瓷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画逐渐运用于陶瓷装饰中。陶瓷绘画依附于中国画的演变形式,借助不同时期工艺形式的发展,呈现出特有的艺术装饰语言。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国画在很多方面对陶瓷绘画产生影响,如笔墨线条的运用方面。陶瓷绘画以中国画的技法体现独特风格,陶瓷艺术家在借鉴国画的创作技法之余创造出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呈现新的艺术美感。
  一、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相互交融
  陶瓷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文化标志性,其审美价值超越时空。远古陶器时代,人们会对陶器进行装饰。陶器绘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以直边三角形为主的半坡类型彩陶、曲直线结合的马家窑彩陶和庙底沟类型陶器,其中庙底沟类型陶器普遍应用各种纹路的表现方式。宋代的陶瓷装饰展现出工艺特性,陶瓷表面呈自然的釉面裂纹线条。明代陶瓷绘画通常运用缠绕花枝交错,呈现质朴高雅之美。近代陶瓷绘画装饰艺术构图严密,形象夸张,线条显示出健康欢乐的民间气息。
  陶瓷绘画蕴含的情感丰富,中国画流派在陶瓷绘画中得以体现。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题材包括山水画、动物画等,描绘物象时运用黑色线条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词书法等结合[1]。景德镇陶瓷绘画风格吸收国画的营养,借鉴国画技法。刘雨岑在粉彩花鸟画的基础上,将清代画家恽南田没骨画技法运用于陶瓷粉彩,创造“水点桃花”技法。景德镇青花大师王步讲究青花料和瓷釉的色泽,研究清代画家黄慎等人的笔墨,形成简朴雄浑的笔墨风格。
  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很多陶瓷艺术对国画艺术都有所借鉴。陶瓷作品大多数注重对线条的运用,彩绘陶瓷借鉴国画技法的色彩表现特点。国画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国画中的技巧可以在陶瓷艺术中得到体现。而很多陶瓷大家也经常进行国画创作,将二者相融合[2]。
  二、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
  中国画与陶瓷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代表,是国人智慧的结晶。国画与陶瓷源于生活,彩陶鹳鸟石斧瓮是远古先民创造的陶器,是绘画与陶器最早的结合形式。中国陶瓷装饰手法与国外陶瓷不同,受国画的影响,中国陶瓷装饰需要依附于其他材料,从而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表现形式相近,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制作工艺与表现手法方面[3]。国画艺术对陶瓷绘画产生很大影响,分别体现在构图、技巧与题材等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在西方文化中的渗透逐渐增多。改革开放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各种绘画形式的传入,都未撼动我国陶瓷绘画的地位。中国画在创作中有固定的构图体系,这套构图体系同样也适用于陶瓷绘画,并在陶瓷画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陶瓷艺术中青花瓷构图与国画相近:国画在散点透视基础上通过疏密对比等形式组合构成景物气势,青花创作运用中国画构图法进行创新,创造不同的构图方式,侧重写实、表现意象空间等。再如长沙窑釉下彩瓷绘画方式独特,刀工熟练,构图新颖简约,同样也是借鉴了国画的构图特点。花鸟鱼虫等多种纹饰图案,大多以完整独立的形式展示在瓷器主要位置,体现陶瓷艺术家对构图的完美追求。
  中国画的创作技巧在陶瓷绘画创作中很常见,青花瓷是代表性艺术形式。青花瓷创作对技术工艺要求很高,绘画需要在瓷器釉质层进行,胚体初步绘制后需要经冷却等后续步骤,如果胚体质地出现问题会影响后期烧制效果。青花瓷的制作过程还借鉴了国画的晕染技法。完成青花勾线后,利用适量青花料水配置色彩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技法运用打造立体分明的画面[4]。而借鉴国画泼墨法将料水大面积泼在胚体上,创作效果会更好。我国青花瓷上绘制的图案包括山水花草等多种元素。很多陶瓷艺术家在创作时借鉴国画意境,将社会的进步发展融入青花瓷创作,实现对中国画的借鉴创新。
  三、中国画与陶瓷画艺术相通
  国画与陶瓷艺术具有深厚的民族性。《中国陶瓷史》记载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可以远溯宋元。到了清乾隆时期粉彩出现,由于色彩丰富,彩绘技法相对完备,突破了单线平涂的限制。清末民初一些有很高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到景德镇,将釉面当做纸绢进行陶瓷绘画,其清新的画风影响了陶瓷装饰的风格。此后国画与陶瓷画相互渗透,国画独特的韵味造就了近现代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国画与陶瓷画艺术相通体现在国画的表现手法适合陶瓷装饰,艺术手法则与瓷质相映成趣,二者皆强调写意传神。
  国画不同于西洋画,如山水画不细画天空云彩,而重点凸显画面虚实关系,充分利用纸绢留白表现空灵画面。陶瓷画目的是装饰陶瓷器皿,例如景德镇陶瓷釉面洁白如玉,优美俊朗的器型给人以视觉美感。计白当黑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绘画与瓷质美的和谐。陶瓷绘画可借鉴中国画散点透视等多种手法,要注意留白得当,而青花艺术中青白对比是国画计白当黑的移植。陶瓷绘画装饰要体现陶瓷质地美,兼顾体现绘画装饰美,要遵循应器施画的原则,根据器型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段。
  四、国画表现手法在陶瓷绘画中的印证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在历史发展中紧密相连,中国画影响着陶瓷绘画,二者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人类通过在岩石上进行简单涂画来描绘事件。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采用简单线条对陶器进行装饰。早期的绘画以简单线条为主。到了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就出现中国画元素,明朝民窑瓷器出现梅、竹、松等图案装饰,清初民窑青花瓷出现写意鱼虫,清末民窑瓷器绘画突破传统陶瓷画风的桎梏。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国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大致意思为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如郑板桥画竹将眼中竹内化于心,不同人眼中的自然生活物象各有差异,从而造成画家笔下风格迥异的画作。“中得心源”是说国画创作观察自然、妙造自然的创作顺序。陶瓷绘画前期创作原则与国画一致,以相同的美学思想创作、学习国画的创作思维是学习陶瓷画装饰创作思维的最佳方式之一。将透视法运用于陶瓷绘画的不同器型,使瓷器画面具有连贯性的特点,而一些瓷器对于特有人物的表现是运用国画散点透视原理的体现。
  中国画讲求神似,写意画用简单的线条出神入化地描绘画面,勾勒出飞鸟自由翱翔姿态。国画与陶瓷绘画异流同源,讲求传神写意。国画构图立足于意,构图通常点到为止、虚实结合。这一法则运用于陶瓷绘画,使陶瓷绘画装饰锦上添花。中国画注重线条运用,线条自有神韵气质。陶瓷绘画充分借鉴了国画线条的运用技巧,使创作的作品线条流畅,富有神韵。在色彩运用上,二者皆以夸张想象和色块装饰的手法进行创作,如在国画山水画中树叶可以点红,陶瓷绘画上树叶运用描金手法等。中國画中的题词起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作用,而陶瓷画通常在底部留下底款。中国画用笔墨在宣纸上进行绘画,而陶瓷画运用特有绘画颜料作画,根据工艺不同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五、结语
  中国画发展先于陶瓷画,在构思技法等许多方面都对陶瓷绘画产生影响。现代陶瓷绘画的许多装饰元素均来源于国画。陶瓷绘画充分借鉴了国画的传统元素,是我国陶瓷艺术的重要创新形式。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陶瓷绘画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融入西方绘画特点,而艺术创作者要大胆创新,积极吸取西方文化精华,通过灵活的表现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彦艺.浅析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J].陶瓷,2020(10):142-143.
  [2]陈友祥.美术学专业陶瓷艺术课程与中国画课程的整合教学研究:以巢湖学院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6):133-135,149.
  [3]王占宇.浅论陶瓷画与中国画的关系[J].景德镇陶瓷,2019(3):37-38.
  [4]李帆.从瓷上绘画看中国画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美与时代(中),2019(2):133-134.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毕业创作是师范类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四年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一个总结与检验,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实现从学习理论到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现在国内各大高校的美术学专业的毕业创作课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矛盾,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等,导致学生的毕业创作水平较低,刚需综合素质能力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让毕业创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从封闭的精英主义到以收藏为主的权力展示,当今博物馆已慢慢转变为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为主要部分的机构。美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应该被重视起来。但是受美术博物馆自身特殊性质的影响,其在公共教育领域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当今美术博物馆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美术博物馆;艺术教育;娱乐化  “白立方”这一说法来自奥多尔蒂
期刊
摘 要:由于数字影像是独立学院当下美术教育实习中一种重要的载体与媒介,分析其在美术教育实习中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影像可以修补传统教育实习方式的弊端,是美术教育实习历程的自我见证,是美术教育交流研讨的依据。基于此,提出数字影像在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实习中的三种应用方式:一是教育实习的影像记录,二是实习资料的数字储存,三是培养师范生“四支笔”能力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数字影像;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实习
期刊
摘 要:从《元嶷墓志》的形制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研究之后可知,此墓志文字以楷字为主,字形多为扁平,波磔有隶意,为比较典型的北朝時期的隶楷书。探讨该墓志的书法风格,对研究东魏时期的楷书风格及书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元嶷墓志》;东魏;书法艺术  《元嶷墓志》(图1)高八十八厘米,宽八十八厘米,存界格,呈正方形,无纹饰,志文共三十五行,满行四十一字,共一千四百三十
期刊
摘 要: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西狭颂》和《郙阁颂》就产生于这个时期。两块石刻内容相似,风格相近,但是现存状态却有极大差别。通过将《西狭颂》与《郙阁颂》进行比较,全面深入地剖析与研究其创作背景与现存状态,并结合创作心得对笔法与章法进行品评与赏析。  关键词:《西狭颂》;《郙阁颂》;章法  一、《西
期刊
摘 要: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
期刊
摘 要:作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意境美和形式美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其中意境美是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和审美原则。中国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以点、线、面为基本造型元素,以点、线、面结合为重要表现形式,书法艺术创作者通过轻重缓急的运笔来表达精神和情感,以书达情、以情达意,从而体现书法艺术的魅力。从意境美的内涵出发,分析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产生以及书法艺术意
期刊
摘 要:侧锋用笔是书法笔法的重要内容。以书体演变为研究线索,以书写材料、执笔方式的流变为辅助线索,结合书法家个案分析,通过中侧锋用笔概念界定、侧锋用笔历史流变梳理,对书法艺术侧锋技法进行系统研究。侧锋用笔生于毛笔侧用,是在特定书写姿势下符合指腕运行规律的执笔方式。梳理侧锋用笔历史流变线索,探寻侧锋用笔审美价值。明清后中锋用笔主张是在生纸与软笔流行下,面对晋唐古法不复现状,书家带来用笔古法的变异,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界人士逐渐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路径重视起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的传承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而且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社会的大环境不同,书法的传播形式也随之各有不同,书法艺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而通过教学和宣传平台促进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播,是书法界相关人员目前重要的任务。从某种角度
期刊
摘 要:对于绘画艺术而言,画面中的情感表达是较为重要的。画面做好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容的呈现。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表达能够丰富画面语境,这不仅能让画面语言更加丰满,同时也可以给予观者更好的情感体验。想要创作出一幅理想的画作,就需要提升情感的表达,表述好画面中的关键性语言,这不仅影响着整体画作的艺术性,也能让画面更具冲击力,更能打动人心。  关键词:绘画艺术;画面语言;表达方式  作为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