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的乙型肝炎病毒PreS1肽与人肝细胞膜结合性质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ksta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BV)强嗜肝性的机理可能是肝细胞膜表面存在着HBV表面抗原(HBsAg)的特异受体,但至今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我们构建了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BsAg的PreS1蛋白分子(r-PreS1)的重组质粒,获得了纯化的r-PreS1,初步证明r-PreS1可与肝细胞浆膜特异性结合,本文报告r-PreS1与正常人肝细胞浆膜结合的动力学性质。Scatchard分析表明,肝细胞膜上存在着高、低两个与r-PreS1结合的结合位点,解离常数分别为KD1=11nmol/L,KD2=5.6µmol/L。r-PreS1对肝细胞膜的特异结合呈时间、温度依赖性,对不同的抗体有特异的选择性。本文结果以直接的实验证据支持HBV吸附继之侵入肝细胞的机制是由于肝细胞膜上存在特异性识别PreS1的受体。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研究检测了68名海洛因依赖者(男性:40;女性:28)血清IgA、IgG、IgM,C3、C4含量;血清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T细胞亚群分类(OKT),T4/T8比值;同时还测定了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补体C3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①IgA明显降低(P<0.001),IgG、IgM的
筛选无自然感染乙肝病毒的健康熊猴16只,其中13只用急、慢性乙肝病人血清分别静脉接种2ml。尔后采血,用改良赖氏法、ELISA、斑点分子杂交及电镜分别检测SGPT、HBV标志物和观察病毒颗粒。结果各猴血清中均检出HBsAg、HBV—DNA和部分血清中观察到了Dane颗粒、球形及少许管形颗粒和SGPT升高。这些标志物的首次和末次阳性时间分别为HBsAg 2.9和75.1周,HBV—DNA5和75.4
采用机械分离人肺肥大细胞的方法,对肺炎链球菌、克雷肺炎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3诱导人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①分离后肥大细胞形态完整,纯度为1%~1‰,自发组胺释放率为13.87±1.63%,可被甲苯胺蓝和醛品红等化学染料活染。②肺炎链球菌诱导人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量(33.66ng/ml±3.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③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人肺肥大细胞组胺
本文采用Q热立克次体外膜蛋白单抗亲和层析,获得了一个分子量为67kD的膜蛋白抗原,我们对该蛋白抗原中LPS的有关成分以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7kD蛋白抗原由17种氨基酸组成,含糖0.06%,不含KDO和庚糖。
我们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鉴定斑疹伤寒立克次体DNA种别获得成功。选用普氏、莫氏立克次体(R. prowazeki,R.p.;R.mooseri,R.m.)17kD蛋白基因序列的一对引物,在严格控制复性温度的条件下,能扩增R.p.和R.m.DNA,产生340 bp的产物片段,实验中使用的5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均不被扩增。选用R.p. 169 kD蛋白基因序列引物,扩增以上立克次体DNA
本文报道应用立克次体染色体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图谱和立克次体190 kD蛋白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分析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BJ-90,BJ-91和Ha-91株)进行鉴定,结果均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图谱相同,从基因组结构上证明中国分离的3株属西伯利亚立克次体。
期刊
将人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插入表达甲肝病毒抗原的重组痘苗病毒VMS11HAV25的胸腺核苷激酶(tk)区,构成重组病毒VMS11HAV25-IL-2/Lac。实验证明IL-2的插入不影响该重组病毒甲肝抗原的表达。皮内接种家兔显示IL-2的插入可进一步降低重组病毒的毒力,但却不影响免疫后甲肝抗体的水平。为进一步研究改进以痘苗病毒为载体的甲肝基因工程活疫苗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