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嗅觉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t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不仅包括干咳、发烧和气短,化学感知功能丧失也成了一种标志性症状,其中,“嗅觉丧失”是涉及新冠肺炎症状最早和最常见的报告指标之一。据媒体报道,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有母亲闻不出婴儿尿布的味道,有廚师无法分辨咖喱或大蒜的气味,还有人说他们无法闻到洗发水的甜香和猫砂的臭味。
  一些研究表明,与其他众所周知的症状,如发烧和咳嗽相比,“嗅觉丧失”实际上是一种检测是否被感染的更好的方法。由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牵头,联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主任以及德国、法国等国的国际专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嗅觉丧失”症状在新冠患者中占据了较大比例,高达 41%,其中中国、德国和法国患者嗅觉或味觉障碍的发病率分别为 32%、69% 和 49%。看来,嗅觉障碍的发病率可能因种族而异,这也与病毒在各地区产生变异有关联。
  为什么“嗅觉丧失”症状在新冠患者中只占到41%?可能是因为不少新冠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嗅觉减退。因为,嗅觉的地位是这样的:如果必须放弃一种感知,几乎每个人都会说,那就放弃嗅觉好了,嗅觉是一种很多人都相对忽视的感知。再加上现在患上鼻炎的人那么多,鼻腔的炎症是导致嗅觉下降的一个常见原因,许多人根本就长期嗅觉失灵,所以他们难以分辨、察觉自己的嗅觉功能是否改变。非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嗅觉失灵在人群中一直存在,20%的成年人会有嗅觉失灵,75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更是高达 80%。
  嗅觉是一种如此精妙又脆弱的感知。人的“五感”中,视觉最直白,听觉和味觉的发挥客体范围有限,触觉给人的感觉强烈,却因日常接触的材质大多普通,常常隐埋于平庸,只有嗅觉最微妙、最复杂,也最具有“感觉取向”,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达。
  嗅觉具体是怎么运作的,我们仍然不知道。当我们嗅闻或吸气时,空气中的气味分子会进入我们的鼻腔通道,并与嗅觉上皮(这一片神经细胞包含了350~400种气味受体)接触,如果恰当的分子激活了对应的受体,受体便向大脑发出信号,将其阐释为一种气味。但事实上我们今天还不清楚其机理。受体是如何被激活的?是分子特定的化学形状还是分子的振动方式?还有,气味复杂难以解构,气味分子激活的往往不是一种而是若干种气味受体,就像钢琴家在巨大的琴键上弹奏和弦。我们闻到的许多气味,比如咖啡的苦香味,烤焦的杏仁味,可能都是由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化学组合产生。
  时至今日,人类在嗅觉研究的征途上不过才稍微开了个头。
  关于人类的嗅觉,一个有趣又特别奇怪的地方是,在人的五种基本感知中,只有嗅觉不经下丘脑介导,每当我们闻到某种味道,信息会直接传送到嗅觉皮层。嗅觉是人类最直接的感觉。同时,嗅觉皮层又靠近塑造记忆的海马体,有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气味能强烈唤起记忆。很多人闻到一种烟味会想到自己已经故去的爷爷,闻到清晨雨后的泥土香,会唤醒少儿时与小伙伴的欢乐玩耍画面,远处飘来红烧肉的香味,会仿佛看见爸爸在厨房大展拳脚的身影……



  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用文字去描述气味,而它却与我们所经历的事情自然而然发生了关联。通过气味,我们能够回忆起六七岁时的事情,而通过文字我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气味不需要语言,就可以直接传到大脑边缘系统,这种化学信号跨越了语言的桥梁,撬动了某种既奔腾又幽微的特殊情感。在鼻子和大脑之间有一条通向记忆的捷径。
  在这个意义上,气味显然是一种强烈的个人体验,即使今天人类已经可以用化学分析的手段来精确测定某种气味的分子式和浓度比,但我们依旧无法去准确地向别人讲述某种气味。事实上,同一种气味,不同的人用鼻子吸嗅,会得到不同的描述和评价。嗅觉的最不寻常的地方在于,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闻到世界。
  有科学家用量子力学来解释嗅觉。由于微小的化学变化,一些具有相同形状的气味分子具有完全不同的气味,但它们仍然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进入受体分子。那么,嗅觉系统如何感知差异呢?答案可能在于量子粒子的波动能力。这就是关于嗅觉的科学之所以复杂的原因。这一理论的提出的确非常具有启发性。气味的千变万化原来是一种量子态,若断若续的气味传递之所以呈现某种波浪般的性质,原来是一种纯粹的量子效应,受体能够感知到这种振动的差异,事实上受体是被共振所激活的。或许,自然世界已经演化出一种能够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的机制,虽然人类还不清楚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界限,但嗅觉感知,也许正好就是处在微观量子和宏观经典世界边缘之间的过程。
  我们可以选择不看、不听、不尝、不接触,却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因为呼吸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而嗅觉器官是一个无法被关闭的器官。对人类而言,气味远比我们以为的更重要。一旦嗅觉丧失或者嗅觉减退,会夺走多少人生愉悦,抹去多少珍贵记忆?难怪有科学家将嗅觉丧失称为“不可见的残疾”。
  从病因上分,嗅觉失灵或者嗅觉丧失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常见于外伤造成的嗅神经损伤,以及鼻腔疾病造成的嗅觉丧失;所谓原发性,即是当前还没有找到原因的嗅觉丧失,如一次感冒之后嗅觉突然丧失,有的人甚至是莫名其妙地丧失了。感染新冠病毒导致嗅觉功能障碍,毫无疑问是原发性。
  新冠病毒侵扰嗅觉的机制仍然是个谜,目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被新冠病毒“偷走”的嗅觉还能回来吗?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总而言之,这一切都还是未知的。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人,学习上,虽没有到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程度,但因为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直保持着相当不错的成绩。作为同学中的佼佼者、老师眼中的好苗子、很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将自己的寒窗生涯过得很是缤纷多彩。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能够一帆风顺直到高考完成。在进入高三冲刺阶段后不久,我的学习成绩开始毫无征兆地急剧下降,首当其冲的便是我原本的短板——数学。我一直很清楚自己
期刊
那年,在一个大雨磅礴的日子里,我背着一个双肩包,踏进了航高的校门。除了标志性的红砖建筑外,学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校门前面挤满整条马路的私家车。  为了让班主任和同学们记住我,我用极度夸张的方式来做了一番自我介绍。那时在台上昂首挺胸,自信满满的我,哪能想到未来三年时间里,这段自我介绍会被他们进行各种改编模仿,作为戏谑我的依据。  同样是红日从山头慢慢落下,把一抹彩霞留在天边,学校因为有这红砖建筑
期刊
1  我站在新城区的市图书馆,手指摩挲过旧书籍,隔着一排书架,突然看见了一个人,手刹那被坚硬的东西划伤,冒出血珠来。  一张纸巾递到眼前,再抬头,书架对面的人就站在跟前。  “嗨,没想到真的是你,王曦宁。”  我愣住,那些旧日碎片像风暴一样扑面而来,而我没有抵挡的能力,只好缴械投降。  我曾经是高四生。我几乎没有对人讲过这段经历,因为它稀松平常,不值一提。  很长一段时间,那段经历都是以不堪回首的
期刊
看法  偏见已落后于时代  文|西坡  2021年1月14日,华为主要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的小女儿姚安娜正式出道,成为一个艺人。想必她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应该都摆脱不了“任正非女儿”这个标签。而这个标签的残酷性在她出道的第一天就显露无遗。  有人拿她和姐姐孟晚舟对比,甚至脑补出一宅斗剧戏码;有人说“学了这么多东西不去搞科研太可惜”;更有甚者,對她的相貌发起人身攻击,认为她出道是凭借家庭。姚安娜说:“我
期刊
1  考完高中的最后一场期末考试,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发出时光不等人的感慨,我就不幸遭到了流感的侵袭,难得地发起了高烧。无奈之下,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  以前,我感冒通常以打喷嚏为主要症状,这次却格外奇怪地变成了咳嗽。退烧是个迅速的过程,但咳嗽的症状却始终不肯消失,只是不像开始那么剧烈了。  周五那天,我决定在返回学校前去看看医生。坐诊的是个年轻的女大夫。她戴着口罩,可我仍能隐约感到她的神情变得严峻
期刊
我从那所中学经过,在校门口伫立许久,远远看着那些熟悉的老树与花坛,听着一再响起的铃声与欢笑声,记忆蓦然回到属于自己的中学时光,想起了球王。  球王是我的数学老师,因体形稍胖,且喜踢球,而得此外号。在我看来,球王可算是那所中学里的风云人物,不是说他名声多响,而是他行事像一个侠客,一个奇侠。在他身上,总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不信,且看球王的数学课是怎么上的。  一般谈起数学课,总会用到“枯燥无味”之类的
期刊
有的皮蛋里会有艺术品版的“松枝”图案,所以又被称为“松花蛋”。在民间,有的买家声称:这说明是用松枝烧出来的灰制作的,似乎就要正宗、高档一些。  “使用松枝烧成的灰来制作皮蛋,就会出现松花”,这是一种类似于“吃啥补啥”的牵强附会的认知。松枝烧成了灰,就只剩下了矿物质——跟别的草木烧成的灰,最多是这种矿物质多点那种矿物质少点的差别,不会真的形成“松枝”的形状。如果这种臆想是真的,那么用银杏枝叶的灰,岂
期刊
就像每个人经历苦难的方式不一样,每个人度过夏天的方式也都不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所期待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喜欢其中的一个高票回答:“风扇在转动,老师在讲,粉笔在黑板上吱吱作响。同桌疲倦地趴在课桌上酣睡,我看着炽热的阳光透过教室玻璃窗打进来。还有那明晃晃的水杯。这是我能想象的夏天最美好的样子。”当时看到,突然就想起我所经历的夏天,一如上面的回答一样,有些许苦难,却也充满回忆。  四月的校园杨絮
期刊
填报志愿的前几天,我得知他或许会去河北。于是那几天里,我一直都在纠结是否应该选择他所报的那所大学。我知道我不应该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去一座我不喜欢的城市,去读一所我不喜欢的大学,但是,我喜欢他——这个理由已经足够。  然而事情总是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他复读了。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我想向他再确认一下的时候,得知了这个消息。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的无奈与难过。“没有办法啊。”这是那天他对我说得最多的
期刊
刺客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我国,刺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同时,刺客也是一个高危职业。成功了,是职责所在;倘若失败了,那么性命难保。历史上失败的刺客并不在少数,虽然结局都是一死,但行刺的初衷和经历又无一相同。正直的刺客  鉏麑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力士,受晋国国君晋灵公的派遣,前去刺杀卿大夫赵盾。  国君要杀正卿,还是暗杀,这其中必有特殊的原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贪图享乐,为一己之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