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文明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406340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拿到士尔先生的《两界书》,眼前一亮。真是一部奇书,不像小说,不像哲学,也不像神话,通篇在讲故事,很好读。在阅读艰深的学术著作,规范化的学术论文之余,翻看这本书,是一种享受。读完后,又觉得意味深长,平易之中直指文明的幽深之处。
  翻看这本书,首先碰到了两个问题:谁是士尔先生?有哪“两界”?
  先说第一个问题。书中交代:第一,士尔先生是一位人类学教授,外出考察时曾失踪多日,梦游奇境。以此为引导,苦心经营十载,成就此书。由此而言,士尔先生是本书的叙述者,是士尔先生在说在写,我们要以此作为理解此书的基础。第二,书中第十一章又讲道:“帝山东南八百里,依山临海,居一凡常人家,男名士,女名尔。”书中又讲道:“士半百之年,一日耕于田间,暴雨突降,天光四起。士感皮肉尽裂,脑髓暴涨,天光穿身。眼前万物不见,唯见数码轮显,细观万数,盖以一、二、三、四、五、六为基,演绎变幻。”这里所讲的数字,就指“一本、二维、三生、四象、五行、六说”,是天光开眼所见之物。我们又由此而确定,士尔是书中的人物,是作为叙述者的士尔先生笔下的士与尔两个人物。士尔所代表的深意还不仅如此。如书中所说,士与尔是凡常人家的夫妇,合而生三娃。六数指“万古而来,大千世界,实乃无生有一,一分二维,二合生三,三衍万物,万物四象,根于五行,行于六说,六说合正,成七归一”。
  合“一、二、三”的道理,是指一方面,有生于无,有一分殊而为二,合二而三生,三生万物。另一方面,三果生于元树,三者为多,三者也为异。不会尽辛,也不会尽甘。文明进程之伟大,人生命运之复杂,尽在于此。因此,士与尔是“二”,由此生“三”。
  这样一来,我们有了三个“士尔”:作为叙述者的士尔先生,他笔下的士与尔这两个人物,以及这两个人物所代表的“一、二、三”的世界大道。
  由此再说“两界”。书中说到“天界地界”“时界空界”“物界意界”等诸种划分,但最根本的“两界”,还是生与梦的两界,是人眼与天眼所见之两界。庄生梦蝶,庄生是一界,蝶是另一界。故事虽奇幻而荒诞,但庄子书中所强调的在两界游走,从而获得对人生的透彻了解,仍有意义。真与美,是两界。循真求美,常常求之不得;以美启真,则可真美俱在。这就是书中所说的,要开“天眼”,以天眼看人世,看出深层的意味。
  有了前面“一、二、三”道理,还要接着讲“四、五、六”的道理。“四”是“四象”,东南西北有四方,春夏秋冬有四时,文明正是在空间和时间之中展开。“五”指五行,世间一切事物中,以金木水火土为五行。五行不是指五种元素组合成世界,而是代表一种化生的方式,以此方式,世界万物相感相生。五行感应而生万物,内有五官、五脏、外有五色、五味。五行相继又使时代有着循环性,通过循环,历史得到了螺旋性上升。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在脱去了种种神秘主义的解释以后,可以从中显示出中国智慧。五行使这部融汇古今中西的书汇聚到中国文化的根脉来,成为一种以我为主的文明要素的大融合。
  从传统再出发,作者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对“六说”的总结,由此,“故事”最终走向“道理”,“文学”也由此走向“哲学”。“六说”以“六先论道”的形式出现,分别为“道先”“约先”“仁先”“法先”“空先”“异先”,分别为不同文明的结晶。他们之间相互论辩,说明成人、成善的道理。
  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的传统,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中,也各自成理。但是,不同的文化要对话,不同的思想要碰撞,不同的道理放在一道,会升华出大道理。“六说”要归一。本书就体现出在历史发展之中,文明通过对话,使小道理融合成大道理的过程。
  这是一部融合了哲学、神话和文学的书。我们可以从中读到许多宗教和神话的故事,但却洗掉了一些宗教的陈旧的痕迹,保留了传说所具有的亲近和亲切的内容。一些故事,读来似曾相识,又经过了改造。荒诞的部分去掉了,烦琐的叙事去掉了,留下了简洁的故事,以及融合在故事之中的一些深刻的道理。
  从天地诞生,到造人,到洪水所起的惩恶存善的作用,再到生命、族群分化、教义形成、争战,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作者深入这些元典之中,不仅了解它们,而且深入其中,把握其精神,再从中走出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审视这些元典,将其中的故事进行重新编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文明是如何建构起来的。人类都面临一些共同的话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死、活、群、爱、恨、情、仇,如何展现?如何处理?这些话题最能引起共鸣。选出这些话题作为主线,故事就有人读,讲的道理就有人听。
  人的天性,就是爱读故事,听故事的。这本书讲的是一些老故事,但故事要新编,老故事可以有新讲法,讲出新内容。对于熟悉这些故事的人,可以看出悠远的历史的影子,似真亦幻,沉郁而厚重。对于还不熟悉这些故事的人,可以成为进一步阅读元典的导引,奇特而有趣。
  关于讲故事,作者确定了“四原则”,它们分别是:一、讲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二、有对话意识,注重与读者的情感交流;三、化东西方的原典素材,形成故事情节;四、以文明演进为主题。
  基于这“四原则”,形成了本书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综合起来讲,就是:第一,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神话和历史、哲学与宗教、文学和学术结合在一起,从讲故事出发,从故事的选择和叙事方式中,见出思想成果;第二,尽量选用一些重要的宗教、神话,以及经典的历史和文学著作中的、人们所熟悉的故事,重新叙述,挖掘各种文明中最深层,最能打动人的内容,又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三,展现出人文的情怀。这些情怀,原本就存在于许多元典之中,但元典也要淘洗,留下来的是精华,读元典也需要有现代立场,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元典;第四,很好地处理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包容进了世界各文明的内容,又渗透中国的精神。从世界看中国,又从中国看世界。努力讲沟通,讲理解,既讲文化的“和而不同”,也讲文化间的“见贤思齐”,更讲中国文化所要提倡的“文化自信”。
  最后,我们可再次回到“两界”的话题上来。有肉眼,也有天眼,由此有“两界”。人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人要生活在日常的世界中,也要有梦。天眼给人以另一个维度,这本书也向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不与“人眼”所看到的世界绝缘。“天眼”所见会提升“人眼”的能力,“梦想”会使人深化对现实的认识,星会照亮地上的路。
  这是一本奇书,也是一本有价值的好书。推荐读一读这本书,在阅读艰涩的哲学著作,高度规范化的学术论文之余,读一读这本书,能使人放松,也能给人启示。在我们困于一些疑难的学术问题之时,這本书也会使人豁然开朗,悟出很多道理来。
其他文献
昨夜与王志耕教授对饮。他提到在俄期间,曾专程赴歌尼斯堡(加里宁格勒)寻找康德的生命踪迹,却叹息一代哲人遭世人淡漠。我立刻问及铭刻康德“三大批判”结尾语句的铜牌,志耕教授说,虽经故人指引和带领,却依旧没有再看到。据说此铜牌原本挂在一教堂的墙上(传说是挂在城墙上的),似乎几十年前还在,今天已经杳无踪影。  其实,很多历史都杳无踪影了。途经红楼,已不见“五四运动”遗迹;沿翠湖行走,亦不复呼啸机翼下那些坚
期刊
实验话剧对中国当代话剧的影响毋庸置疑,今天剧场里已经普遍化的肢体表演、仪式表演、非人化表演或者符号化空间等诸多后现代剧场性元素,都与其率先垂范不无关系。尽管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话剧界对西方的现代戏剧理念已经开始探索、理解和尝试,然而真正获得比较成熟的样本,应该说还得归于80年代后期出现的实验话剧。从《红鲱鱼》《大神布朗》《思凡》《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讨论》《赵氏孤
期刊
杨建刚的《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一书,在他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又经历了数年的精心打磨后终于面世。该书除导言、附录外共9章,大概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甄别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各自的价值与追求,第二部分厘清双方从对抗到对话的逻辑,第三部分阐释二者关系如何孕育后来者,第四部分是第九章,也可以视为本书的结论,即解释一种“对话”思维的重要性。  20世纪美学、文学理论有四大支柱,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均
期刊
《寻找鱼王》是张炜近年来跨界进行儿童文学写作的一部重要作品。此书一经问世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先后获得了包括“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内等重要奖项。《寻找鱼王》(下文凡引自该书,均只标注页码)是一部优秀的成长小说,成功地将一个现代性的文学命题融进一则古老的东方寓言之中,为当下的成长小说书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范式,并在“成长的主体”“成长小说的结构模式”以及其独有的“功能指向”等方面提
期刊
2017年度“中国好书”获得推荐入围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共15本,这些图书是由学术界、出版界、传媒界等领域的几十位专家学者,以兼顾知识性和普及性为标准,从全年出版的几十万本新书中,经过几轮精心挑选,反复讨论,投票表决而选出来的精品。这15本书可分为经济、历史与文化、人物传记三类,内容涵盖古今,涉及中外,反映了这些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思考。可以说每一本书都闪烁着知识、文化与智慧之光,读之令人爱不释手,从
期刊
“现代机器人科幻小说之父”埃塞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小说《双百人》(TheBicentennialMan,1976)讲述了机器人管家安德鲁追求人类身份的曲折历程。美国机器人公司已有能力制造出拥有人类外表、连皮肤纹理都几可乱真的机器人。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无法接受这样的高仿真机器人,机器人公司也因此拒绝制造此类机器人,同时也拒绝将安德鲁改造成高仿真的有机体机器人。  在当今现
期刊
2017年年初,一篇题为《上海交大工科博士夫妇说相声》的报道在网上流传开来。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纷纷在教育板块发表文章,介绍这对说相声的博士夫妇:李宏烨与郑钰。搜狐网在报道中提到:“在业余爱好上,两人称得上是‘夫唱妇随’:一起上台表演,一起创办相声俱乐部‘新语’。不仅如此,两人还一起出了几本相声学理论著作。”[1]这句话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爱好相声的青年学者在自己从事相声创作和表演的基础上,不仅
期刊
相比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评选,“中国好书”的评选更为经常,每月一评,年度终评,对文学创作的奖励范围更广,促进作用日益彰显,社会关注度逐渐增高。  文学创作与出版像种庄稼,有大年也有小年。对于2017年的文学收成来说,不算很大的年,也不是小年,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从“中国好书”年度评选结果上,也能够看出这个态势。  有一二十年了,众多作家的主攻方向始终是长篇小
期刊
成长是人类永恒的现象,亦是文学书写关注的重大命题。20世纪90年代以降,成长小说可谓中国文学重要的增长点。但如何书写当下,探秘中国少年真实的生存样态和幽微的心理感受,依然是儿童文学作家努力的重点。张国龙出版于2016年的《拐弯的十字街》[1],可谓观照、书写当下少年成长的优秀作品。《拐弯的十字街》讲述了一个极具現场感且触动人心的成长故事:14岁的万千一刚上初中,英语课上的“扑哧”一笑让他闯下大祸,
期刊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加速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我国已全面进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蕴含着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既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