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西方节日热现象的应对之策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elif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趋势为西方节日文化的输入创造了条件。西方节日文化的新奇性,学生群体的特点,学校教育内容的“重”与“轻”,以及商家与媒体的炒作都助推了高校学生对西方节日的热衷。应对之策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效应,做好节日文化的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的内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三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注意教育内容中关于节日的显性与隐性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 西方节日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如今西方节日如圣诞节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学生的参与,过西方节日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其正功能是有助于学生融洽人际关系,张扬个性。其负功能是若过度热衷就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禁止大学生过西方节日是不现实的,但放手不管会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为此,本文拟对高校学生过西方节日现象进行归因分析,探讨教育对策。
  
  1 大学生热衷西方节日现象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热衷西方节日,有其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经济、文化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的。
  1.1 全球化趋势为西方节日文化的输入创造了条件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西方国家发达的经济是中国人追赶和学习的目标,而西方文化必然会伴随着经济的影响进入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后,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作为西方文化集中体现的西方节日在中国也日渐流行,并逐步加深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2 西方节日文化新奇性的吸引
  西方节日文化具备一些有别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特性,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西方节日比较注重人的精神的深化,注重个体人格的张扬和个人之间的情感诉求,这使得西方节日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移植性。情感交流与个体交往反映了西方文化具有的外向性,体现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为了娱乐而产生和发展的“狂欢节”,几乎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内容,却能让人的个性得到张扬,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相对于中国的春节,圣诞节有一种神秘感和畅快感。以玫瑰和巧克力为特征的情人节相对于中国的“七夕节”,在年青人眼中就显得浪漫而时尚。相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世俗性,西方节日的新奇性就显得张扬、浪漫而有吸引力。
  1.3 学生的好奇与需求是原动力
  从文化接受心理来看,接受主体的生理、心理因素和接受客体本身的特征都促进了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家庭、社会呵护,往往主体意识强,个性特征鲜明,他们思维活跃,对社会生活中新思想、新观点反应迅速;反抗和批判的潜意识浓厚,对传统、权威的质疑与认同并存。普遍而言,大学生崇尚快乐、平等,讲究情调。许多学生偏爱西方节日往往不是由于其文化内涵,而是想让平淡的生活多一点乐趣,或者是向自己爱慕尊敬的人表达一点心意,至于这些节日有什么文化内涵,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如过圣诞节时,他们可以赠送圣诞贺卡,开圣诞晚会、扮圣诞老人取乐。情人节,用鲜花、巧克力等向喜爱的人表达爱意,温馨浪漫又时尚,所以备受他们的青睐。
  1.4 学校教育内容的“重”与“轻”是隐形推手
  从教育内容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大众化,使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在中国相当普及。很多学生对于西方节日文化的了解,是通过英语课本和相关的活动,逐步了解并加深印象。每到圣诞节,高校许多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要举行一系列的活动,主观上是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客观上推动了西方节日文化的流行。相反,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和专题,以至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方式。二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对缺乏对受教育者无意中起了误导的作用。很多年轻人只知道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却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清明节是哪一天;只知道圣诞树、圣诞晚会、玫瑰花和巧克力,却不知道春节、中秋节究竟有什么文化蕴涵。教育者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缺乏完整的节日文化宣传体系。
  1.5 商家与媒体的炒作是显形推手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火爆与商业的炒作是密不可分的。每年一到圣诞节、情人节,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活动就会铺天盖地,与西方节日有关的商品、服务都摆到了街面上。如圣诞节前,商家都绞尽脑汁想出各种促销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商场推出圣诞特卖,营业员戴上圣诞帽促销。表面上看,圣诞节俨然已成为一个消费的庆典。然而,其火爆的背后却是商家的良苦用心。正是他们使尽浑身解数,想方设法通过渲染气氛、宣传促销等手段,无限放大圣诞节,使它变成了一个世界范围的消费狂欢节。
  在媒体方面,许多报刊杂志往往大量登载有关西方节日的文章,网络上关于圣诞节、情人节的报道几乎是铺天盖地。截至2009年7月12日中午12时,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情人节”,获得大约1980万条查询结果,搜索 “圣诞节” 获得大约 1370万条查询结果。在网络非常发达,信息传播十分迅捷的今天,对西方节日过多的报道,无疑会给西方节日文化的涌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对高校学生热衷西方节日的引导策略
  大学生热衷西方节日现象,不应视为洪水猛兽,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此现象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政府、社会、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因素及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决定了我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取向:民族性和开放性。维护文化的民族性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前提;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则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创新。民族性是文化的灵魂,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开放性,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当代先进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汇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可能有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需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的差别和文化多样性的出现和巩固,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本质要素。在多元民族与多元文化同时冲击的情况下,各个民族如何自我定位,如何互相调适,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与国家政策的大问题,而急速的文化变迁更增添其复杂性。
  2.2 做好节日文化的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的内涵
  要弘扬正确的节日文化,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中西节日和节日文化的深刻背景。我们要做好节日文化的教育引导工作,解释好节日文化的蕴涵、成因及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注重大学生的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尽可能的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蕴含的文化信息以及它们折射出的社会风貌、传统习惯、思维方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积累相关知识,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当学生了解到自己参与的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等一系列西方节日的产生、发展,以及真正的含义以后,再过这些西方节日时一定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体会。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我国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悠远深厚的人文背景,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都是由于其优秀的文化特征获得人们的欢迎和接受。
  2.3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三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作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现实,提高自己的鉴别力,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同时,当代大学生接触新事物多,信息面广,思维敏捷。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思想理论、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他们,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他们,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升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针对西方节日现象,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捕捉他们思想动态,从而使讲课内容力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通过对话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将现代的电化教学与传统的讲授结合起来,穿插进与中外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等,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灵活机动,寓教于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具体生动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2.4 教育内容应注意关于节日的显性与隐性影响
  为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培养国际化人才,使我国公民更好地认识世界,走向世界,英语作为首选外语在我国许多地区成为主要的必修课。然而,我们应注意英语课本中对西方节日内容的选取。在教育内容的显性方面,西方节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英语世界的完整了解,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它潜在的隐性影响。为此,我们的英语教材中同样要有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和专题,让学生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方式,也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同时也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争得一席之地。教育工作者也应注重我国传统节日的宣传与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我国传统节日观念,参与传统文化传承。
  2.5 政府应规范商家与媒体的行为
  加强节日文化建设,政府还应当对商家、媒体等行业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为避免误导性的宣传,政府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重视大众媒介的宣传影响作用,弘扬时代主旋律。对西方节日,媒体应当主动承担起舆论引导的任务,尤其是作为党和政府喉舌、影响力巨大的主流媒体,如果改为较多地宣传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相信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忘记这些节日,相反还会相当喜爱。部分商家在各种节日期间唯利是图,一味地强调节日的商业性,甚至为了迎合一些消费者,曲解节日的涵义。针对商家的这些行为,政府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引导他们在各种商业活动中正确的宣传中外节日文化,为弘扬优秀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部分传统节日的法定化表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参考文献
  [1] 成中英.从中西互释中挺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
  [2] 李朗.关于西方节日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5(5).
  [3] 赵岩.情人节,为什么要去模仿别人的浪漫呢[N],中国青年报,2008-2-15.
其他文献
《水死》是大江健三郎于2009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晚年时期写作风格“重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死》讲述了主人公古义为了探寻父亲死亡的真正原因,在母亲逝世十年后,回到故乡重新开始写作几十年前中断的“水死小说”,并在小说中公开展示小说的创作历程的故事。在探究父亲“水死”的真正原因的过程中,通过穴居人剧团的戏剧演出,挖掘父亲、古义、髫发子、大黄等相关人物身上蕴含的时代精神。元小说作为源自于西方的一
期刊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学汉语很多年了,但一到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写出来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或者是前后段落不衔接,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
摘 要: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问题,只有从小打好基础,才能有助于他们以后的良好发展。而小学语文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这不仅仅关系着母语水平的培养,同时也关系着孩子们性格品行的养成,因此,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显得极为关键。但是在大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不高、课堂沉闷等都是其中的关键问题。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就要积极的转变其课堂
有的人不怎么读书,是因为他把读书这件事看得过轻,觉得不读书没什么,所以他会找出种种理由不读.
期刊
搞 要 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因其自身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类教育信息管理领域中。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二维码的师资管理已经成为当今成人教育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将从二维码在成人教育师资管理中的几点应用来探讨未来二维码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可发挥的空间。  关键词 二维码 成人教育 师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1 当今成教师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成人教育是指有别于
【摘要】早期阅读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园共育角度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给出具体的指导策略,以供老师和家长学习借鉴。  【关键词】家园共育;早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一、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
摘 要:结合实际,重点论述了提高课外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外阅读;素养;提高途径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知识、语言积累、综合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提升,也是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文学审美、文化和思想价值的提高,也是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道德修养情操、审美观念得
荷莲同义,中外画家都喜欢以荷莲作为入画的题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传世佳作,但由于民族与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同题材的画作,在对象主旨、明暗色彩、笔触线
目前,我国高校虽已陆续实施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效果不尽人意,存在着思想上不够重视、实践对象参与面不够广泛、考评体系不够科学、保障条件不够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拟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