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培养数学创新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就此谈一些浅见,
  
  一、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纵观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进教学方式。训练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发展每名学生的创造个性,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要对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重点指导,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怀疑心理是诱发创新的开端,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怀疑、勇于否定,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他们动用已掌握的知识创新性地获取新知识,表扬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激发他们迎难而上,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能得到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蕴藏着挑战、好胜、自强,若能好好地运用,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催化他们积极思考,认真地探索,同时,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数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技能,更要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掌握创新教育方法,从而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2.改革评价体制,增加成功体验
  传统的教学评价,其弊端集中表现在用“一根尺子”来评价所有学生,它不适应于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性差异的需要,忽略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也影响了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当今社会,人们学习的热情胜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因而对年青人来说,并非有了高文凭就是人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础只有一个——创新能力,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在于他思维的敛散性强弱,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就给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尤其是学会创新的问题上加重了负担,作为教师应该无怨元悔地担负起这个责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设问题情境,引学生进入“愤”、“悱”的境界,让数学知识以情境为载体,赋予生命力,为思维活动提供好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维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这种“不协调”是为了制造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块,积极地主动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规律,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堂课,引学生进入思维境界,创设问题情境就其内容形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三、运用“再现创新”探知。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途径
  
  数学上的概念、规律、解题都是前人创造性的总结和探索的智慧结晶,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目前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重结论,轻过程”,更轻视探索研究的方法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努力为学生的再创造学习创设合适的条件和机会,提供自由广阔的创造天地,并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的再创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实践探究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正确认识数学体系的形成过程,体会公理系统、形成体系的必要性及作用,自觉地提高数学能力,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远远比被动接受、教师传授来得透彻牢固,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再创造活动的无比快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四、通过习题训练,培养思维品质,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结晶,跟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紧密相关,具有新颖、整体、交通流畅、独特等特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中学阶段智力活动存在最佳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更能促进智力发展,而智力好的创造力就强,运用习题训练不仅能加深巩固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推动思维的创新,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中心环节,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变通性来发展创新思维,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领域,增加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2.利用类比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类比探究,能促进学生敢于挑战提示,学会类比思维,明白“特殊性寓于普通性之中”的道理,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
  3.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正向思维定式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4.抓住新颖性的题型训练,培养思维的新颖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对学生的能力和刨新思维的培养要求提高,习题训练上新颖性题型的变化越来越多,
  5.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训练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创新活动达到高潮后出现的一种富有创新性的飞跃思维,常常以“一闪念”的形式出现,使创新活动进入到一个质的转折点,“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是被证实”,合理科学的猜想是直觉思维的重要形式,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数学上许多结论的发现来自瞬问的灵感启示,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加以证明,
  总之,创新的实质是:找出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探求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和总复习阶段。通过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展开发散思维,探求多种解法,对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灵活程度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解法越多,用到的知识就越广,所需的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能有效地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的方法是寓日常教育之中,无处不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他们不断的观察、想象、探索,才能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有一个创新的环境和创设这一环境的教师是创新型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教法符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个性,并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发展,
其他文献
后金融危机时代,与私权公权化发展相适应,专利权用尽原则呈现出扩大化的适用趋势。虽然在专利权用尽原则的国内适用范围上,多数国家和地区达成了共识,包括地域性原则处于权利
2010年1月22日,黑龙江省社科联与黑龙江经济报社联合召开了“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会议就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和趋势、面临的突出问题以
对评价科技查新报告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结合查新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解决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套数学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是
伊格尔顿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批判的总体思路是沿着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问题提出的大背景来展开的。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理论引论》中所讨论和批判的现代西方文学理论
计算能力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是学生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将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人生必备的数学素养.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谈谈自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既立足中国现实,又着眼时代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邃的理论内涵。他大力宣传西方先进思想,积极推动国民性改造,深刻分析了新民的根本原因和中国国民性
甜菜施用专用复合肥,叶的生长、块根产量、含糖率、经济效益均优于当地施肥处理和国外通用施肥处理。专用肥对于调节甜菜体内各元素含量的均衡有一定作用。就同等块根产量而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教学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我创设了“三动五自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意在让数学学习呼唤学生的自主意识.“三动五自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三动”指教师情动、学生主动、师生(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课改理念给我们的数学课堂确实注入了一些活力,但呈现几个不良现象,本文就是对数学课堂中几个问题做了几点反思。  关键词:新理念;课堂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已经有五个年头,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下面列举初中数学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