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变得更智慧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智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智慧学习”潜流涌动、呼之欲出。对于“智慧学习”内涵的理解,各国学者仁智各见,未有定论。如果从学习者视角,“智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积极参与、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完整学习体验的新型学习范式,它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富有成效的社会协作,施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以及回溯反思完整的学习历程。
  基于以上对学习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智慧,我们架构了“蛛网型学习”模型。
  一、什么是蛛网型学习
  “蛛网型学习”模型的原型为真实世界中的蜘蛛网。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蜘蛛网的结构是由一个核心多条主干以及众多支线组成的一个网状整体,这张网是由点化面、四通八达。织网时,蜘蛛先将一根丝固定在某个点上,向空中放出一根长长的“搜索丝”,自己吊在蛛丝上,任其随微风或气流飘荡,把另一端牵到邻近的树上。接着,蜘蛛会在这根丝的中段加上第三根丝,形成“Y”状。其节点为网的中心,这样就形成蜘蛛网最初的 3 根不规则半径。接着蜘蛛以网心为基准,向各个方向编织射线状的半径,称之为辐。最后,蜘蛛回到网中心,从这一点出发,踏着辐,顺时针由里向外沿着一个不变的角度绕螺旋形的圈子,在辐上排下密密的线圈,形成一个螺旋网。接下来,蜘蛛稳坐中军帐,靠蛛网捕捉食物。
  其实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也需要编织一张网(如图1)。蜘蛛织网的主要步骤是:先编织直线框架蛛丝,再编织曲线蛛丝,直线和曲线要整体结合才能产生捉住昆虫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搭建“蛛网型学习”模型时,应考虑学习的三个维度和六大要素。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三个维度组成三条主线,学生是“学习主体”,稳坐“中军帐”,位于三条主线的交点;六大要素分别是学习基础、学习路径、学习支架、学习平台、学习形式和学习关系,曲线一层层不断向外拓展表示学生的学力不断提升。
  图1 蛛网型学习模型
  因此,蛛网型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学力为目标,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考虑“学习基础”“学习路径”“学习支架”“学习平台”“学习形式”和“学习关系”等要素,让学生的学习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单向走向多元,从线性走向非线性。
  二、蛛网型学习的终极追求:人本、自主、开放
  “蛛网型学习” 的价值指向在于打破比较单一、封闭、僵化的学习模式,走出线性学习的拘囿,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个性、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开放创新。因此,人本、自主、开放是蛛网型学习的终极追求。
  (一)人本
  人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发展出发,关注人的自然发展和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顾明远先生指出,“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 只有个性的充分发展才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从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因材施教,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创造最大的空间,来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朋友》是一篇课外阅读材料,讲的是公元前4世纪发生在意大利的故事。年轻人皮斯阿司触犯了法律被判绞刑,临死前皮斯阿司要见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最后一面,他的朋友达蒙来替他坐牢。日子一天天过去,皮斯阿司杳无音讯。到了动刑的时候,皮斯阿司飞奔而来。国王很感动,赦免了皮斯阿司,重赏了达蒙。
  一般的课堂教学“三步曲”是:先梳理人物关系,了解故事梗概;接着研究故事情节,探索故事主旨;最后小结,真正的朋友需要信任和忠诚。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且又是一篇课外阅读,能否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于是曹老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分两大板块:辩论和提问。辩论的辩题是“假如皮斯阿斯没有及时赶到刑场,达蒙真的被处死了,你觉得达蒙是‘死而无怨’呢,还是‘死而有怨’”?
  课堂上,辩论双方唇枪舌剑,精彩连连:
  “既然故事是写皮斯阿司和达蒙的,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旁观者呢?”
  “为什么一个人的生死由国王的情绪控制?国王不高兴了——下令处死;国王高兴了——下令赦免。”
  当教师听到第二个问题时意识到“节外生枝”了,它涉及人治社会和法制社会的问题,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师耐心地等待着。
  “如果当时的意大利是个法制社会,国王就不能为所欲为了。”
  “只有触犯了法律才会得到惩罚,皮斯阿司只是触犯了国王而已,不能随便判处绞刑。”
  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学生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且这种价值判断是基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辩论学生深刻理解文本,锻炼了思维的缜密性,提高了语文素养,提升了价值观。
  (二)自主
  传统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目标是教师定的;学习材料是教师准备的;学习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学习状态以学生的倾听为主。于是慢慢地学生养成了一种等待的习惯:等待老师教,等待老师布置作业,等待老师批改作业,等待老师表扬……只对老师的指令有反应,对同学的发言漠不关心;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了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学生造成了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
  蛛网型学习师生、生生在互教互学中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相互补充、相互碰撞,做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蛛网型学习”的课堂是矛盾冲突的课堂,是批判思维的课堂,学生在课堂里不是简单地了解、认同和吸收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是勇于质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来审视教材内容,与课本对话,与教师对话,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在批判的基础上认识、吸收,或者是另辟蹊径,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新认识。   赵老师在上五年级下册英语复习课“Healthy Food”(健康的食物)时把自主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上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水果组2个、蔬菜组2个、饮料组1个、主食组1个),分组采取学生自愿组合的原则,老师作适当的调整;每个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复习形式:或唱歌、或演小品、或海报宣传、或猜谜语、或实物演示、或说唱。
  下面是学霸组的复习成果——小品“best vegetable race”(蔬菜争功)片段:
  A dark night,in a kitchen,the vegetables are talking something,let’s go and see.(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厨房里,蔬菜们都活了,他们正手舞足蹈地说些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Turnip: Come and look, we will have a “Best vegetable” race. Who is the first, he will be the best vegetable on the table!(白萝卜:大家快来看嘞,我们要举办一个“最受欢迎蔬菜”评比,谁获得冠军,明天就是主人餐桌上的头牌!)
  Vegetables: I want to join! Choose me ! Choose me!(众蔬菜:我要参加!选我!选我!)
  学霸组用小品的形式复习学过的英语单词,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语言流畅,配合默契。老师呢?老师的功夫在课前:每一个组的复习成果都认真地审查和指导,而此时,正站在学生的身后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
  蛛网型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每个组不仅拥有一个名字,而且有小组共同的愿景。拥有共同的愿景,对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需要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需要有不断突破自我的需求,这是学生发展的内因。“潜水组”的愿景是“慢慢不再潜水,融入整体”。“学霸组”的愿景是“加油!努力!做学霸,考北大”。每个组的特点和他们的追求一目了然。
  (三)开放
  蛛网型学习的开放是与以学校、课本、课堂为主要学习平台的封闭式学习相对应的,它以任务为指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与社会互动等形式获取知识、解决问题。首先是开放探索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其次是开放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自学思考,制造学习疑问,引发学生间开展研讨和争论。蛛网型学习更像是一种“探险游历”式的学习,教师尽管通过教学预案确定了教学目标,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自主的拓展。既然是探险,就会有不确定性,有各种错综复杂的道路,由学生自主去选择、去判断;既然是探险,就会有意外,有惊喜,有收获。蛛网型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弱结构性的,是开放的,它会根据现场学习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俱乐部学习和项目制学习是蛛网型学习的一个亮点。俱乐部是在学校社团的基础上创建的,是为有“棱角”的学生健康发展搭建的平台。俱乐部的优势在于“不拘一格看学生”。俱乐部的组织者是学生,管理者是学生,授课教师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外校教师,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专业人员,而且全由学生自己聘请。学校只是安排一位教师作为辅导员,对俱乐部活动的开展进行协调。俱乐部不仅是为发挥学生的特长、个性而搭建的平台,更是让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一起自主地开展活动,在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同时,织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均得到提升。
  项目制学习是基于“活动育人”的理念。生活是一本书,有的知识记录在书籍中,有的却在生活中,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社区、社会。有益的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热爱校园生活,焕发生命的活力,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根据不同的内容,项目学习可以分成三类:基于综合学习的项目学习,基于社会学习的项目学习,基于社会服务的项目学习。
  三、蛛网型学习的推进:让学生学会学习
  近10年来,学校先后研究了《基于小学生多维学习的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鹰架”学习: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设计和载体创新》《从“教的管理”到“学的管理”:学习会诊、学生俱乐部及项目活动的制度设计与实践》《互惠学习:新学习伦理观下小学生学习关系的重构》等省级规划课题,提出的学习会诊、多维学习、鹰架学习、俱乐部学习、项目学习、互惠学习等,分别从学习基础、学习路径、学习支架、学习平台、学习形式、学习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学习”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学习会诊、鹰架学习、多维学习、项目学习、互惠学习、俱乐部学习是教师从显性慢慢地走向隐性,而学生从隐性慢慢地走向显性的过程;是教师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减弱,学生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是学生的能力螺旋上升的过程(如图2)。
  图2 蛛网型学习结构图
  回顾10年研究之路,我们对蛛网型学习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
  (一)以会诊与“鹰架”为支架凸显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长期以来,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挖掘错误的成因。
  因此,在蛛网型学习中,教师的职责不是设计一个强结构的教学过程,而是要做好两件事:进行学习诊断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鹰架”(如图3)。
  图3 鹰架学习示意图
  从学习方式、学习困难和情感障碍等三个方面,师生共同对学习行为进行诊断,在科学归因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学生跨越认知障碍和寻求情感支撑的一种帮助,更是指向了反思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增强责任心、自信心的同时,使他们从学习的旁观者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干和智慧。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鹰架学习”提倡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适合自己特点的“鹰架”。鹰架学习的主要载体有学习站学习、头脑风暴、高效学习卡、爱心学习栏等。“学习站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学习加油站”“智慧之星站”“智慧达人站”;高效学习卡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加工,通过同化重新建构新知识,它包括资料卡、错题卡、笔记卡、口袋卡等等;“爱心学习栏”处于教室一隅,谁遇到问题就把问题写在小纸贴上贴到“爱心学习栏”里,寻求学习伙伴的帮助。
  慢慢地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变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总是能主动想办法找到合适的“鹰架”进行学习,或是在教师提供的“鹰架”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鹰架”的支持下,从一个层次向更高层次攀登,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萌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后续学习的自信心。
  (二)以课程整合为抓手推进学习内容的“多维化”
  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分科课程为主,分科课程尽管有自身严密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也有其缺点:割裂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割裂了教育与社会及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我们从课程论的视角,对小学的课程、资源、教学展开实践研究,找到了一条能从静态、封闭的课程转向一种动态、开放的课程的整合途径,让学生进行多维学习,即多视角、多渠道、多元化学习。目前学校已总结了四种课程整合策略,即“聚焦课标 重组教材”——在学科内实现课程整合;“跨学科设计 大单元教学”——在学科间实现课程整合;“从‘知识课堂’到‘生活课堂’”——基于学科与生活联系的课程整合;“主题教学 综合实践”——基于儿童生活的课程整合。
  在学科教学内实现的课程整合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作者为基点的,例如,在音乐学科内的课程整合《在舞动中欣赏——永远的贝多芬》,是以音乐家为基点,将贝多芬的生平、作品等集中到一节课中;另一类是以题材为基点,也就是将同一学科中相同题材的内容或是有相互关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例如,语文学科内的课程整合《绿》,将不同作者对“绿”的不同描写集中到一起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绿”的美。
  在学科间实现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两种操作形态:两个学科进行整合的教学和多个学科进行整合的教学。如以“对称”为主题的教学中将数学和美术进行了整合,《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是将英语、语文、音乐和美术等进行了整合。
  学科与生活联系的课程整合,就是将生活问题引进课堂教学,挖掘所教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如科学老师在执教《商品包装上的标志》时,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放在了品牌意识和维护消费者权益上,选择了一些学生平时熟悉的商品包装,让学生观察、讨论,了解“注册商标”“条形码”“净含量”等内容,并借机树立学生的品牌意识以及维权意识。
  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基于儿童生活的课程整合”有两块内容是最容易整合的,也是最符合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即以节日为核心的统整教学和以社区资源为依托的共建活动。《世界环境日》《龙舟胜会》等是以节日为核心的统整教学,《走进社区 走近老人》《社区古建筑木雕》《走近沙翁》等是以社区资源为依托的共建活动。
  以上四种整合策略是知识外延不断拓展、知识与生活进一步整合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天地不断拓宽、头脑中学识不断整体化的过程。
  (三)以创设“环境”为途径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大千世界的魅力在于万事万物的多样性。同样,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也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能“千人一面”。
  俱乐部学习是培养学生个性的“育场”,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搭建平台。篮球俱乐部的学生和结对学校的学生举行了篮球友谊赛,文学俱乐部的学生为全校学生进行国学知识宣讲,科学俱乐部的学生把自己种植的蔬菜与老师同学分享等等。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根据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项目学习让学生围绕某一项任务,能多角度、多学科来认识和思考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综合学习的能力。比如,二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选择“豆豆长大了”作为他们的研究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认真记录了播种、取名、成长等环节,充满了童趣,体现了学生的创意和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同时观察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不仅如此,项目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必定是认真对待学业的人。但这种责任仅凭坐在教室里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比如,六年级学生的研究项目《走进社区 走近老人》,同学们以“老人节”为载体,开展了各种调查活动,有的同学采访社区干部,了解老人的数量;有的同学走进老人的生活,了解老人的生活现状;还有的同学自己制作了调查问卷,了解老人的生活幸福指数。同时向社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为社会的和谐尽了一份小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以“分享”“互动”为原则体现学习主体的互惠性
  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互惠”的,不仅是学习信息的分享与互动,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
  互惠是一个过程,只有当“给予—接收—回报”三者共同完成后,一个互惠过程便告结束。互惠学习交换的则是思想、观点、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互惠学习的课堂是平等的课堂。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能主动地进行跟进,或赞赏、或补充、或提问、或质疑、或反驳、或辩论等等。当同意同学观点的时候要学会赞赏;当同学讲得不完全时要补充;当同学说不清楚时要提问;当同学讲得不对时要质疑或反驳;当对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时要辩论……形成一个学习的“互动圈”。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激活思维的线索,适时点拨与追问,激发学生不停地反思。学生对教师也有“反哺”,学生对于知识中所蕴藏的情感、价值的揭示,也常常让教师感动不已。
  互惠学习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人,既承认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又将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建设性力量。
  四、思考:学习的革命永远在路上
  让学生快乐成长,享受学习的乐趣,一直是长寿桥小学秉持的教育理念。在10年的研究之路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编织一张张主动获取知识的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不断拓展知识网的深度和广度,寻觅可进可迂回的学习路径,编织更多让学生自我成长、不断更生的网。由此,我们对教育有了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除我们已研究的六种学习方式之外,还有哪些方式和形式值得探究?随着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度。课程与网络平台的整合,师生实时学习资源的查询和答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虚拟空间互动……借助虚拟空间,进一步拓展面向未来的知识网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是我们需要挑战的新课题。
  ——学校制度上如何保证?蛛网型学习是一种教学文化的变革,需要学校制度的支持,特别是教学管理制度层面上要做相应的改变,课程安排需要进行适度的调节,课程的设计要更贴近学生。
  ——面向未来的教育,作为教师将如何实现自身的定位,体现自身的价值?教育管理层面又如何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是学习网中的一个节点。这内涵丰富、多重的角色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素质要求。
  (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310000)
其他文献
目前,抵达冈仁波齐转山大本营塔尔钦主要有三条路线。第一条阿里北线,距拉萨2021千米,距拉孜1670千米。从拉萨出发后,经日喀则-拉孜-措勤-改则-革吉-狮泉河-塔尔钦。这条线路有点绕,不过路上羌塘草原风光十分不错,可作为返程的备选。  第二条阿里南线,从拉萨出发,经日喀则-拉孜-萨嘎-仲巴-巴噶-塔尔钦,距拉萨1338千米,距拉孜847千米。  第三条新藏线,从喀什出发,经叶城-麻扎-界山大坂-
在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技术教育并非是一门课程,而是作为一个核心思想融入在各科教学中的。在小学阶段,科学课是科学技术教育主阵地,随着新课标的提出,科学中的技术教学将越来越被重视。当今社会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这个词语来形容,那么我们学校教育要教哪些,怎么教?很明显,光技术内容的教学是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如何发展自身技术的思想和一种培养自身创新技术能力的理念。本文,笔者即以
【摘 要】班主任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班级发展的“统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可以从五个方面形成合力:1.在制定班级制度时,邀请科任教师做“诸葛亮”;2.在师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须做好“和事佬”;3.在教育教学生活方面,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保持“齐步走”的合作姿态;4.在教育学生方面,班主任要善于配合科任教师“演双簧”;5.班主任要主动和科任教师定期会晤,形成互通机制,让班级发展走上快车道。  【关键
藏学家G.图齐说,石头代表着世界之轴,是在地狱、大地、上天三界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有形形式。然而即使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冈仁波齐,它仍是一座充满生命力的雪山,与整个冈底斯山脉一起,使青藏高原体现了更加丰沛的地质地貌特点,并划分出了丰富的南北气候地理单元。  “冈”为藏语,意即“雪”,“底斯”为梵语,“雪山”之意,两种文字合二为一得此名称。它的意思被引申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实际上,
【摘 要】许多学校在组织阅读活动时容易偏离主旨和初衷,教师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则容易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因此,学校组织阅读活动,要能“静下性子”,切实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的、健康的阅读生态环境。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要能“俯下身子”,才能满足学生真正的阅读需求和生命成長的需要。  【关键词】阅读;活动组织;指导策略  当前,许多学校组织和指导阅读活动存在“三多”现象:推荐书目版本多,展示活动花样多,对外
【摘 要】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互相对话、互相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对话教学课缺乏对话性,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相互孤立,缺乏互动。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师本对话的文本解析策略、生本对话的文本再构策略和师生对话的话轮建构策略,创建三者联动的对话课,凸显教学的对话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摘 要】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球与宇宙”模块的内容,大多是不易见到的抽象事物,教学时,教师指导不规范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宇宙空间概念,而小学生正处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期,空间观念不足。因此,教学时应通过“借助模拟实验、借助现象观察、借助画图示意、借助媒体技术”等路径,架起具象、抽象之间的桥梁,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空间概念的形成和求真探索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地球与宇宙;具象教学;抽象概
【摘 要】课程改革从初期的“行动起来”正过渡到现在的“内涵走向”。围绕“面向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反思课改的“长板”和“短板”,并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四季时令规律,构建“PBL四季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跨学科的主题性和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模式,从多个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形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PBL 活动课程 课程模式 核心素养  浙江省于2015年3月启动的深
蓝志贵,这位77岁的长者,已经退出摄影圈十几年了。他如今正在成都淡然地安度他的晚年,他现在的爱好是种兰花、炒股票,与成都武侯祠横街上的藏族商人用藏语或四川话聊聊天,是他每天散步时的“必修课”,他已经远离摄影。然而,就像河床中的美玉,经过时间的冲刷和沉淀,越发显出其深厚的华泽,众多专业人士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蓝志贵上世纪50-70年代拍摄的西藏代表作品完全能与国外同时期的摄影大师的代表作进行比较。他
在青藏高原,牦牛很早就先于人类开始生活于这片广袤无垠之地,并和人类一道守护着这片圣神的净土,这就是高原人类世世代代敬重牦牛,并结伴积淀高原文明的缘由所在。  对于高原人类而言,牦牛是永远的祖先,是祖父母,是父母,是兄弟姐妹,是子女,是朋友伙伴,是邻家亲戚朋友……是在千万年来共同的实际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