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是一门应用学科,同时又是一种文化艺术,它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在这个到处追求个性的时代里,语文教师如何展现自己的个性,同时又能把握语文这门学科的共性,是对于语文教师的一项挑战,同时也是新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一个要求。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 个性与共性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数理化教师不难,只要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再加上一点经验,便可以成为一个大体合格的数理化教师。而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沉淀,则显出浅薄,即使有再好的教学方法,授课也是苍白的。语文教学需要深厚的专业素养来支撑,这也是寻求文章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平衡点的基本前提。
一、中职青年语文教师不宜妄提个性
一般来说,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语文教师来说,不应一味的追求个性,追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而是应当先钻研语文教学中的共性,借鉴前人的经验,钻研语文教学中的普遍规律。只有在充分了解以往教学的共性基础上,才有可能推陈出新,创造新的方法和理念。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绝不是拍脑袋的产物。所以,对于广大的青年语文教师来说,一般5年之内不应追求个性和特立独行。
二、当今中职语文的教学环境不适宜发扬个性
当今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俨然已经退化成一个个“流水线操作员”,学校被“工厂化”,教师的课程如同流水线一样,千篇一律,周而复始。不仅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队伍如此,整个当今中国教育界都是如此。全国几十万上百万的教师队伍,与其说是教师,倒不如说他们是教学工厂的流水线操作员更为合适。他们放弃了语文的使命和激情,放弃了对语文价值的追求和梦想。任何事情变得功利和简单,教材严密的点水不漏,难有个性的插足之地,上课、考试、阅卷如同机械作业一般,在“标准答案”的权威下,抹杀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样一种整体的环境下,奢谈教学的“个性”,确实有点滑稽。即使有的教师有想法,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又如何能被接受?如何能不被看作另类?如何能不被排挤?过去的北大,像辜鸿铭那样有个性、特立独行的教授,济济一园。而今日北大,特立独行的教授,还有几个?今日北大这样的高等学校,都不能容忍教师“个性”,何况是中等职业学校?
三、语文教学需要个性
个性不代表随意和乱来,而是在积累和沉淀的基础上,依据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对于思维、模式和行为的再创造,是高于共性的,其理念也是更先进的。中职语文的教学并不是不需要个性,而是正如前文所说的,目前的教育环境,难以让个性有施展的空间。但对于语文来说,恰恰是最需要个性化教学的一门学科。因为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个性化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独特感悟和想法,教师教学中的个性,就是除了将文章中被普遍认知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之外,还应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学生,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和而不同”。
当今教育环境难以让个性有所施展,这是客观的事实,但这并不是正确的。恰恰相反,为了改变这种异化的教育环境,我们更应当提倡语文教学的个性。这就需要教师们客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同时也需要掌握着社会资源的领导者能够慧眼识英,保障教师的各项权利。总之,语文教学中的个性提倡,一方面是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它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语文教师如何在这种张力中保持语文教学的质量和魅力,也就是如何在个性和共性之中找到平衡点,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要客观面对的现实。
四、学生的需要与个性的发展
中职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或者说其最实用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不是存在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每一个学生的需要,都是个性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其个性的一面,每个学生都不同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一般年龄都不大,正处在性格定型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满足他们个性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专业性的,更是人文性的,体现在满足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个性需求上。
发展学生个性,教师还应该建构语文教育系统的现代化的教学机制,采用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类型。比如采用探索型结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采用自学型结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采用审美型结构,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才能;采用竞争型结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语言思维等能力;采用开放型结构,拓宽学生知识层面,扩大视野,培养现代开放的头脑;采用民主型结构,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民主参与的能力。
五、结语
培养学生个性,教师不必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认识,也不必对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来做“标准性”的分析结论。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五星红旗飘扬在校园上空”,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但“树梢纹丝不动,五星红旗耷拉在旗杆上”难道就能算错吗?“雪化了变成水”这不错,但“雪化了,变成了春天”不是更具想象力吗?对这样或诚实或精彩的回答我们又岂能否定?因此,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不仅要培养,更要保护。在教师的认同、理解、抚慰、鼓励下,学生的个性才有可能渐渐丰腴起来。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了它,才能充满生机,富有魅力。语文教学泯灭了个性,就像花儿少了雨露,即使开着也不会鲜艳。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 个性与共性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数理化教师不难,只要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再加上一点经验,便可以成为一个大体合格的数理化教师。而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沉淀,则显出浅薄,即使有再好的教学方法,授课也是苍白的。语文教学需要深厚的专业素养来支撑,这也是寻求文章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平衡点的基本前提。
一、中职青年语文教师不宜妄提个性
一般来说,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语文教师来说,不应一味的追求个性,追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而是应当先钻研语文教学中的共性,借鉴前人的经验,钻研语文教学中的普遍规律。只有在充分了解以往教学的共性基础上,才有可能推陈出新,创造新的方法和理念。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绝不是拍脑袋的产物。所以,对于广大的青年语文教师来说,一般5年之内不应追求个性和特立独行。
二、当今中职语文的教学环境不适宜发扬个性
当今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俨然已经退化成一个个“流水线操作员”,学校被“工厂化”,教师的课程如同流水线一样,千篇一律,周而复始。不仅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队伍如此,整个当今中国教育界都是如此。全国几十万上百万的教师队伍,与其说是教师,倒不如说他们是教学工厂的流水线操作员更为合适。他们放弃了语文的使命和激情,放弃了对语文价值的追求和梦想。任何事情变得功利和简单,教材严密的点水不漏,难有个性的插足之地,上课、考试、阅卷如同机械作业一般,在“标准答案”的权威下,抹杀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样一种整体的环境下,奢谈教学的“个性”,确实有点滑稽。即使有的教师有想法,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又如何能被接受?如何能不被看作另类?如何能不被排挤?过去的北大,像辜鸿铭那样有个性、特立独行的教授,济济一园。而今日北大,特立独行的教授,还有几个?今日北大这样的高等学校,都不能容忍教师“个性”,何况是中等职业学校?
三、语文教学需要个性
个性不代表随意和乱来,而是在积累和沉淀的基础上,依据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对于思维、模式和行为的再创造,是高于共性的,其理念也是更先进的。中职语文的教学并不是不需要个性,而是正如前文所说的,目前的教育环境,难以让个性有施展的空间。但对于语文来说,恰恰是最需要个性化教学的一门学科。因为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个性化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独特感悟和想法,教师教学中的个性,就是除了将文章中被普遍认知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之外,还应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学生,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和而不同”。
当今教育环境难以让个性有所施展,这是客观的事实,但这并不是正确的。恰恰相反,为了改变这种异化的教育环境,我们更应当提倡语文教学的个性。这就需要教师们客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同时也需要掌握着社会资源的领导者能够慧眼识英,保障教师的各项权利。总之,语文教学中的个性提倡,一方面是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它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语文教师如何在这种张力中保持语文教学的质量和魅力,也就是如何在个性和共性之中找到平衡点,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要客观面对的现实。
四、学生的需要与个性的发展
中职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或者说其最实用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不是存在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每一个学生的需要,都是个性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其个性的一面,每个学生都不同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一般年龄都不大,正处在性格定型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满足他们个性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专业性的,更是人文性的,体现在满足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个性需求上。
发展学生个性,教师还应该建构语文教育系统的现代化的教学机制,采用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类型。比如采用探索型结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采用自学型结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采用审美型结构,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才能;采用竞争型结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语言思维等能力;采用开放型结构,拓宽学生知识层面,扩大视野,培养现代开放的头脑;采用民主型结构,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民主参与的能力。
五、结语
培养学生个性,教师不必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认识,也不必对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来做“标准性”的分析结论。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五星红旗飘扬在校园上空”,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但“树梢纹丝不动,五星红旗耷拉在旗杆上”难道就能算错吗?“雪化了变成水”这不错,但“雪化了,变成了春天”不是更具想象力吗?对这样或诚实或精彩的回答我们又岂能否定?因此,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不仅要培养,更要保护。在教师的认同、理解、抚慰、鼓励下,学生的个性才有可能渐渐丰腴起来。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了它,才能充满生机,富有魅力。语文教学泯灭了个性,就像花儿少了雨露,即使开着也不会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