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韵律活动是孩子伴随音乐进行并与音乐协调的身体动作表现活动。儿童在进行韵律活动时不仅需要一定的体能,一定的动作和一定的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且也需要有一定的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艺术表现的能力。那么如何将孩子在韵律活动中的自发舞蹈行为转变为创新行为,并由韵律活动中的创新而举一反三,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素质、科学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观察韵律表现形态,丰富孩子的想像
一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记,使自己的头脑尽量储存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孩子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在韵律活动《小老鼠与小花猫》中孩子们只会用双手抹胡须动作表示小花猫,用跑来跑去小老鼠,虽然动作对了,形象也表现出来了,但缺少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我们就通过《猫和老鼠》动画片引导孩了观察猫睡觉的神态,扑向老鼠的动作,猫吃完食物洗脸的样子;观察老鼠鬼鬼祟祟的神态,大家观察后再进行动作创编时,劝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把猫和鼠的不同特点柔和到自己的即兴表演中。有的孩子上屈时做的猫站立状,眼睛还机警地左右看。有的孩子弯下腰一个接一个表现小老鼠东躲西藏的神态生动可爱,活灵活现。
二是鼓励孩子大胆提问。想象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问题”,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孩子多提问题。对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发展孩子潜在的想象能力。
二、营造韵律表现氛围,鼓励孩子自我表达
在开展孩子创造性韵律活动时,营造创新的氛围,孩子产生了创新的积极性,孩子的自我表达和表现也得到了较完美的体现,孩子能听着音乐自由地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能长时间地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之中。首先,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和不安的心理,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如果我们提供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能自由地表现出来,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其次,鼓励孩子去和音乐活动中提供的音乐形象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创设了“入境”的氛围让孩子创造的表达出自已的情感。
三、开展师幼互动教学,发散孩子创新思维
1、通过游戏沟通,实现师幼互动
游戏中,各学科知识之间,没有具体界限,师生之间,也可以不存在界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产生的新问题,不断调整策,用艺术的方式组织儿童活动,使儿童沉浸在兴奋、欢乐之中,感觉自己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主动做游戏、玩音乐。如《包饺子》活动在设计阶段,擀面动作孩子显得很压抑,于是,我引导孩子把身体当成面团,在鼻子上擀,在肚皮上擀,就有兴趣了;还可以设计煮饺子时大火、小火、中火等,饺子在锅里沸腾翻滚的程度也不同,所有人都不再感到烦躁了。站圆圈时,会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教师可以用神秘的表情和语气引导孩子:“现在我们手拉手向这个圆圈走一点点,再走一点点,还要再走一点点”,这时有紧张而不压抑,有神秘但不茫然,大家都很舒畅。游戏让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2、教师适时干预,鼓励孩子创新
教师的适时干预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孩子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孩子的个性及其所处的场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教师要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敏感、耐心地对孩子进行适时干预,从而让孩子在韵律活动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创新。如开展韵律活动 “手腕花”时,一位孩子想出了向前翻转的方法,孩子们都跟着相互模仿,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动作方位的变化进行思考,启发孩子想出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翻转手腕。随着韵律动作创编经验的积累,孩子逐渐体会到可以通过改变某动作的姿态、节奏、幅度、力度、方向等创编出许多动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既是串新连旧的好方法,又使孩子思維的创造性得到培养。
四、运用多元评价手段,激励孩子再创造
1、评价手段的变化——以“笔”作为评价的方式。
我在艺术表现区里设置了一个韵律活动信箱,这个信箱是专门用来投放写有用简单的话或画画成图的信件,评价了孩子们在韵律活动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并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在韵律活动活动结束的那天离园前,让孩子去取信。表扬信这种不一样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都能积极动脑参与到韵律活动的创造中来,开发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2、评价者的转换——以“孩子”作为评价的方式。
让孩子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是鼓励孩子展示自身的“闪光点”。相互评价,是让孩子们相互观察,寻找他人的“闪光点”。能看到他人的优点,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如,韵律活动活动中,以孩子自我推荐和他人推荐的方式竞争上台做示范的机会。请孩子们自己说说自己哪里跳的好,也可以让别的孩子说说觉得哪位同伴跳得好,从而做到取长补短,更好的激发孩子再创造的欲望。
3、评价奖励的物化——以“物”作为评价的方式。
以生活中的小物品,为评价“画龙点睛”。如,在韵律活动活动《金孔雀》中,我要求孩子们大胆表现孔雀不同的柔美姿态。当孩子们认真地表现,努力达成时,我及时表扬了舞姿柔美、动作创新的孩子,将事前准备的五彩小方巾系在了他们的手腕上。这时,所有的孩子都肃然起敬,认真练习,力求自己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韵律活动中柔美的孔雀,让老师给他们系上他们渴望得到的五彩小方巾。
韵律活动中孕育着培养孩子创新素质的多种因素。切实的开展韵律活动,有利于促进孩子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除了在韵律活动中注重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外,还应重视孩子的创新培养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时时、处处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吴江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
一、观察韵律表现形态,丰富孩子的想像
一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记,使自己的头脑尽量储存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孩子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在韵律活动《小老鼠与小花猫》中孩子们只会用双手抹胡须动作表示小花猫,用跑来跑去小老鼠,虽然动作对了,形象也表现出来了,但缺少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我们就通过《猫和老鼠》动画片引导孩了观察猫睡觉的神态,扑向老鼠的动作,猫吃完食物洗脸的样子;观察老鼠鬼鬼祟祟的神态,大家观察后再进行动作创编时,劝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把猫和鼠的不同特点柔和到自己的即兴表演中。有的孩子上屈时做的猫站立状,眼睛还机警地左右看。有的孩子弯下腰一个接一个表现小老鼠东躲西藏的神态生动可爱,活灵活现。
二是鼓励孩子大胆提问。想象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问题”,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孩子多提问题。对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发展孩子潜在的想象能力。
二、营造韵律表现氛围,鼓励孩子自我表达
在开展孩子创造性韵律活动时,营造创新的氛围,孩子产生了创新的积极性,孩子的自我表达和表现也得到了较完美的体现,孩子能听着音乐自由地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能长时间地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之中。首先,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和不安的心理,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如果我们提供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能自由地表现出来,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其次,鼓励孩子去和音乐活动中提供的音乐形象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创设了“入境”的氛围让孩子创造的表达出自已的情感。
三、开展师幼互动教学,发散孩子创新思维
1、通过游戏沟通,实现师幼互动
游戏中,各学科知识之间,没有具体界限,师生之间,也可以不存在界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产生的新问题,不断调整策,用艺术的方式组织儿童活动,使儿童沉浸在兴奋、欢乐之中,感觉自己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主动做游戏、玩音乐。如《包饺子》活动在设计阶段,擀面动作孩子显得很压抑,于是,我引导孩子把身体当成面团,在鼻子上擀,在肚皮上擀,就有兴趣了;还可以设计煮饺子时大火、小火、中火等,饺子在锅里沸腾翻滚的程度也不同,所有人都不再感到烦躁了。站圆圈时,会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教师可以用神秘的表情和语气引导孩子:“现在我们手拉手向这个圆圈走一点点,再走一点点,还要再走一点点”,这时有紧张而不压抑,有神秘但不茫然,大家都很舒畅。游戏让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2、教师适时干预,鼓励孩子创新
教师的适时干预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孩子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孩子的个性及其所处的场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教师要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敏感、耐心地对孩子进行适时干预,从而让孩子在韵律活动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创新。如开展韵律活动 “手腕花”时,一位孩子想出了向前翻转的方法,孩子们都跟着相互模仿,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动作方位的变化进行思考,启发孩子想出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翻转手腕。随着韵律动作创编经验的积累,孩子逐渐体会到可以通过改变某动作的姿态、节奏、幅度、力度、方向等创编出许多动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既是串新连旧的好方法,又使孩子思維的创造性得到培养。
四、运用多元评价手段,激励孩子再创造
1、评价手段的变化——以“笔”作为评价的方式。
我在艺术表现区里设置了一个韵律活动信箱,这个信箱是专门用来投放写有用简单的话或画画成图的信件,评价了孩子们在韵律活动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并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在韵律活动活动结束的那天离园前,让孩子去取信。表扬信这种不一样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都能积极动脑参与到韵律活动的创造中来,开发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2、评价者的转换——以“孩子”作为评价的方式。
让孩子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是鼓励孩子展示自身的“闪光点”。相互评价,是让孩子们相互观察,寻找他人的“闪光点”。能看到他人的优点,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如,韵律活动活动中,以孩子自我推荐和他人推荐的方式竞争上台做示范的机会。请孩子们自己说说自己哪里跳的好,也可以让别的孩子说说觉得哪位同伴跳得好,从而做到取长补短,更好的激发孩子再创造的欲望。
3、评价奖励的物化——以“物”作为评价的方式。
以生活中的小物品,为评价“画龙点睛”。如,在韵律活动活动《金孔雀》中,我要求孩子们大胆表现孔雀不同的柔美姿态。当孩子们认真地表现,努力达成时,我及时表扬了舞姿柔美、动作创新的孩子,将事前准备的五彩小方巾系在了他们的手腕上。这时,所有的孩子都肃然起敬,认真练习,力求自己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韵律活动中柔美的孔雀,让老师给他们系上他们渴望得到的五彩小方巾。
韵律活动中孕育着培养孩子创新素质的多种因素。切实的开展韵律活动,有利于促进孩子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除了在韵律活动中注重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外,还应重视孩子的创新培养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时时、处处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吴江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