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搜集了近三十年来约旦汉语教学情况的相关数据,介绍和分析了约旦当前的汉语教学现状、发展态势和未来需求,重点分析了在约旦开展汉语教学和推广中华文化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促进约旦和整个中东地区的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广事业有所裨益。
关键词:约旦 汉语教学 发展情况
一、约旦汉语教学发展的源流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简称约旦),是一个实行双语政策的伊斯兰国家。全国总人口700万左右,第一外语为英语。约旦汉语教学的萌芽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少数贵族私立学校开始教授汉语,教师多来自台湾地区。自1977年中约两国正式建交以后,台湾汉语教师陆续离开,汉语教学逐渐停滞。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与约旦贸易往来愈发频繁,以国王学院为代表的数家私立学校聘请当地华人担任临时教师以维持教学延续。
为了促进约旦汉语教学事业的良性发展,教育部、国家汉办自1993年起相继派出了近百名专业汉语教师、志愿者赴约旦开展汉语教学和访学交流活动,旨在从官方层面上协助约旦教育部门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02年,约旦大学率先开设汉语选修课程。2005年,约旦大学把普通选修课程上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首次招生就有70余名学生报名。全国汉语教学机构分布有序,两所孔子学院坐落在首都和第二大城市,6个孔子课堂深入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商业机构,聘请中方专业教师的大学有7所。
就生源成分来看,从事来华贸易的跨国商人占了总数的40%,其子女亲属也是汉语教学的坚定拥趸;在校大学生占25.7%,学习目的是将来从事跟中国、汉语相关的工作;来自军校的中高级军官占22.1%,这是由中国驻约旦使馆牵头运作的一个长期合作项目。另外,纯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爱好者的比例超过了10%。2016年,约旦全国汉语学习者累计5700人次,是10年前的10倍。另有3所大学正在申请开设汉语课程,原有的9家汉语教学机构也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升级教学层次,以满足学习者需求。
二、约旦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0余年来,约旦国民对汉语的热忱持续高涨,学习目的鲜明直接,学习需求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汉语教学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促成这一局势的有利因素包括:
第一,两国经贸往来愈加频繁,是推动约旦人学习汉语的主要动力。2016年,中约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35亿美元,对于全民经商的约旦人而言,汉语是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和制胜法宝。
第二,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是约旦汉语教学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政策包括开设孔子学院,提供项目启动资金,赠送设备、图书,开设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组织各类短期游学活动,提供奖学金名额,吸引了更多民众主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第三,军事、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密切合作也使得约旦人开始重视汉语学习。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约旦国民感受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大国形象,也期待绕开西方英文媒体,用汉语直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三、当前的困难和不足
约旦的汉语教学事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曲折,并且在当前中东地区政治危机席卷各国、金融危机时隐时现的状态下,汉语推广事业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第一,本土汉语教师储备为零,师资供给不足。中国政府派遣专业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速度滞后于学习者的增长速度、师资缺口巨大。教学机构对师资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而中方教师的任期偏短、汉语志愿者流动性大、任教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第二,针对阿拉伯语地区的汉语学习资料、影音制品依然短缺。目前,汉语教材市场对阿拉伯地区重视不足,尤其缺少商务汉语教材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配有阿拉伯语的宣传材料和影音资料也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
第三,经费来源依赖政府投入,缺乏“造血”能力。经费周转不灵的情形偶有发生,这表明办学单位的思路还局限于做“中国的形象名片”,未能领悟到主动经营汉语事业的优势。此外,在财务制度方面,还要增强中方的资金使用权和监管权,以保障投入用到实处。
第四,中约双方的合作理念、工作态度有一定区别。由于文化差异,中约双方的合作理念和工作态度难免不同,需要双方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以大局为重,在磨合中求和谐,在较量中求发展。
近30年来,虽然约旦面临着周边国家政局不稳、金融风波不斷等挑战,但汉语教学发展态势良好,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随着中约两国在经贸、教育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眼前的困难和不足将被逐一克服,汉语有望成为约旦的第二语言。
参考文献:
[1]肖任飞,纪新.阿拉伯国家汉语教学现状及教师的培养[J].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03) .
[2]Rehan Abu Shhadeh.阿拉伯国家汉语教学简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周庆生.“一带一路”与语言沟通[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7(03).
(作者简介:钱多,女,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约旦 汉语教学 发展情况
一、约旦汉语教学发展的源流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简称约旦),是一个实行双语政策的伊斯兰国家。全国总人口700万左右,第一外语为英语。约旦汉语教学的萌芽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少数贵族私立学校开始教授汉语,教师多来自台湾地区。自1977年中约两国正式建交以后,台湾汉语教师陆续离开,汉语教学逐渐停滞。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与约旦贸易往来愈发频繁,以国王学院为代表的数家私立学校聘请当地华人担任临时教师以维持教学延续。
为了促进约旦汉语教学事业的良性发展,教育部、国家汉办自1993年起相继派出了近百名专业汉语教师、志愿者赴约旦开展汉语教学和访学交流活动,旨在从官方层面上协助约旦教育部门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02年,约旦大学率先开设汉语选修课程。2005年,约旦大学把普通选修课程上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首次招生就有70余名学生报名。全国汉语教学机构分布有序,两所孔子学院坐落在首都和第二大城市,6个孔子课堂深入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商业机构,聘请中方专业教师的大学有7所。
就生源成分来看,从事来华贸易的跨国商人占了总数的40%,其子女亲属也是汉语教学的坚定拥趸;在校大学生占25.7%,学习目的是将来从事跟中国、汉语相关的工作;来自军校的中高级军官占22.1%,这是由中国驻约旦使馆牵头运作的一个长期合作项目。另外,纯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爱好者的比例超过了10%。2016年,约旦全国汉语学习者累计5700人次,是10年前的10倍。另有3所大学正在申请开设汉语课程,原有的9家汉语教学机构也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升级教学层次,以满足学习者需求。
二、约旦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0余年来,约旦国民对汉语的热忱持续高涨,学习目的鲜明直接,学习需求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汉语教学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促成这一局势的有利因素包括:
第一,两国经贸往来愈加频繁,是推动约旦人学习汉语的主要动力。2016年,中约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35亿美元,对于全民经商的约旦人而言,汉语是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和制胜法宝。
第二,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是约旦汉语教学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政策包括开设孔子学院,提供项目启动资金,赠送设备、图书,开设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组织各类短期游学活动,提供奖学金名额,吸引了更多民众主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第三,军事、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密切合作也使得约旦人开始重视汉语学习。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约旦国民感受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大国形象,也期待绕开西方英文媒体,用汉语直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三、当前的困难和不足
约旦的汉语教学事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曲折,并且在当前中东地区政治危机席卷各国、金融危机时隐时现的状态下,汉语推广事业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第一,本土汉语教师储备为零,师资供给不足。中国政府派遣专业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速度滞后于学习者的增长速度、师资缺口巨大。教学机构对师资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而中方教师的任期偏短、汉语志愿者流动性大、任教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第二,针对阿拉伯语地区的汉语学习资料、影音制品依然短缺。目前,汉语教材市场对阿拉伯地区重视不足,尤其缺少商务汉语教材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配有阿拉伯语的宣传材料和影音资料也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
第三,经费来源依赖政府投入,缺乏“造血”能力。经费周转不灵的情形偶有发生,这表明办学单位的思路还局限于做“中国的形象名片”,未能领悟到主动经营汉语事业的优势。此外,在财务制度方面,还要增强中方的资金使用权和监管权,以保障投入用到实处。
第四,中约双方的合作理念、工作态度有一定区别。由于文化差异,中约双方的合作理念和工作态度难免不同,需要双方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以大局为重,在磨合中求和谐,在较量中求发展。
近30年来,虽然约旦面临着周边国家政局不稳、金融风波不斷等挑战,但汉语教学发展态势良好,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随着中约两国在经贸、教育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眼前的困难和不足将被逐一克服,汉语有望成为约旦的第二语言。
参考文献:
[1]肖任飞,纪新.阿拉伯国家汉语教学现状及教师的培养[J].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03) .
[2]Rehan Abu Shhadeh.阿拉伯国家汉语教学简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周庆生.“一带一路”与语言沟通[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7(03).
(作者简介:钱多,女,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