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市农机化发展状况
我市幅员4879平方公里,现有18个乡镇,12个场站,224个村,609个自然屯,农业人口26.7万人,占总人数的63%。全市耕地面积132万亩,占总面积的18%,每个农业人口占耕地4.8亩。农机总动力56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640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0424台,配套农具51821台,联合收割机
416台,农机固定资产原值44293万元。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占45%。几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人畜力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不断改变。
随着农机装备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正在替代落后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目前跨乡(镇)机收的成功经验正向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和生产环节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快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增强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组织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我市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总数不断增加,农机从业人员也逐年在增加;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将达到22012万元,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二、当前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我市的农业机械已在种植业的主要生产环节中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总体上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居主导地位。但是,受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机化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还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呈现出: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發展需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等等。
二是农业机械化投入少。市财政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不足。在各项农业专项资金中,农机事业所占比例少,有的甚至没有农机的份额。农民收入低,限制了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今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352元,但乡(镇)之间、农户之间很不平衡,如果再考虑到收入差距、农机养护使用支出及柴油价格连续上调等因素,则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购买农机的能力。
三是农机服务体系薄弱。近年来的机构改革,农机管理机构退出政府系列,客观上造成了农机化工作力度减少。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农机基层服务体系。有的乡镇农机管理站资产被平调或处置,人员被遣散;有的虽然还承担农机管理职能,但没有经费保障,多数精力迫于生存而从事各种形式的创收活动,致使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得不到很好开展和落实。
四是其他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农业劳动力因转向非农产业而不足时,才适宜推进农业机械化。由于我市非农产业不够发达,以及城乡分割体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很慢。我市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仍接近63%。家庭经营规模太小。劳动力平均耕地水平已减至4.8亩左右。在这样的空间内是难以推进机械化的。农村基础条件落后。多数乡(镇)对农业机械的适用环境改善缓慢,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机的出行和转移,不少乡(镇)的农业电气化滞后。农作物全程灌溉面积最大只能达到68万亩,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加之多数农田井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带病带残现象突出,严重影响着机械效能的发挥。农民文化水平低。我市农村教育远远滞后于城市,据统计,农村中很多人没有完成初中义务教育,如此低的教育水平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五是农机化法律法规不健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实行依法治机才是推进农机化的根本保障。由于国家的农机化立法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尤其对农机化事业的促进、农机产品质量保证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宏观调控手段较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机化发展环境的建立和改善。
三、加快我市农机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一)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是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继续发展小麦、水稻、大豆和优质、专用、高效粮豆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新鲜包装等机械设备,延长产业链,为粮食稳定增长服务,为提高粮食品质服务;大力研制开发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着力推进品种工程、优质饲料工程、疫病防治工程、保鲜贮运工程、质量检测和卫生安全工程的农业机械化及其信息服务网络现代化,为外向型农业服务;积极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从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由侧重于小型农机具增长转变为向大中型农机具倾斜;由单项作业机具的增长转变为向复式作业机具倾斜。
(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机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应根据不同乡(镇)的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重点。农机化要向提高农产品品质方向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要支持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机械化发展。
(三)加强政策和法律建设,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是强化责任、依法行政。《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明确了农机部门在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执法地位,找准位置,确定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体制,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全面监督管理,依法对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生产经营实行登记或者施行许可制度,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依法对农机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等进行质量技术监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权益。
(四)大力促进农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
发展农机化,必须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不断满足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需求。要集中力量解决紧缺农机产品的关键技术装备,加大农机装备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加强农业机械技术质量监管保证工作,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要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和节水农业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把特色农机化项目的试点做强、做大。
我市幅员4879平方公里,现有18个乡镇,12个场站,224个村,609个自然屯,农业人口26.7万人,占总人数的63%。全市耕地面积132万亩,占总面积的18%,每个农业人口占耕地4.8亩。农机总动力56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640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0424台,配套农具51821台,联合收割机
416台,农机固定资产原值44293万元。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占45%。几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人畜力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不断改变。
随着农机装备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正在替代落后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目前跨乡(镇)机收的成功经验正向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和生产环节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快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增强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组织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我市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总数不断增加,农机从业人员也逐年在增加;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将达到22012万元,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二、当前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我市的农业机械已在种植业的主要生产环节中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总体上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居主导地位。但是,受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机化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还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呈现出: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發展需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等等。
二是农业机械化投入少。市财政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不足。在各项农业专项资金中,农机事业所占比例少,有的甚至没有农机的份额。农民收入低,限制了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今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352元,但乡(镇)之间、农户之间很不平衡,如果再考虑到收入差距、农机养护使用支出及柴油价格连续上调等因素,则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购买农机的能力。
三是农机服务体系薄弱。近年来的机构改革,农机管理机构退出政府系列,客观上造成了农机化工作力度减少。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农机基层服务体系。有的乡镇农机管理站资产被平调或处置,人员被遣散;有的虽然还承担农机管理职能,但没有经费保障,多数精力迫于生存而从事各种形式的创收活动,致使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得不到很好开展和落实。
四是其他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农业劳动力因转向非农产业而不足时,才适宜推进农业机械化。由于我市非农产业不够发达,以及城乡分割体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很慢。我市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仍接近63%。家庭经营规模太小。劳动力平均耕地水平已减至4.8亩左右。在这样的空间内是难以推进机械化的。农村基础条件落后。多数乡(镇)对农业机械的适用环境改善缓慢,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机的出行和转移,不少乡(镇)的农业电气化滞后。农作物全程灌溉面积最大只能达到68万亩,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加之多数农田井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带病带残现象突出,严重影响着机械效能的发挥。农民文化水平低。我市农村教育远远滞后于城市,据统计,农村中很多人没有完成初中义务教育,如此低的教育水平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五是农机化法律法规不健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实行依法治机才是推进农机化的根本保障。由于国家的农机化立法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尤其对农机化事业的促进、农机产品质量保证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宏观调控手段较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机化发展环境的建立和改善。
三、加快我市农机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一)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是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继续发展小麦、水稻、大豆和优质、专用、高效粮豆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新鲜包装等机械设备,延长产业链,为粮食稳定增长服务,为提高粮食品质服务;大力研制开发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着力推进品种工程、优质饲料工程、疫病防治工程、保鲜贮运工程、质量检测和卫生安全工程的农业机械化及其信息服务网络现代化,为外向型农业服务;积极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从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由侧重于小型农机具增长转变为向大中型农机具倾斜;由单项作业机具的增长转变为向复式作业机具倾斜。
(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机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应根据不同乡(镇)的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重点。农机化要向提高农产品品质方向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要支持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机械化发展。
(三)加强政策和法律建设,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是强化责任、依法行政。《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明确了农机部门在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执法地位,找准位置,确定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体制,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全面监督管理,依法对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生产经营实行登记或者施行许可制度,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依法对农机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等进行质量技术监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权益。
(四)大力促进农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
发展农机化,必须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不断满足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需求。要集中力量解决紧缺农机产品的关键技术装备,加大农机装备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加强农业机械技术质量监管保证工作,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要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和节水农业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把特色农机化项目的试点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