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由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承担的“纯电动轿车研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项目,获得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一期)重大项目立项。这一重大消息在整个汽车行业引起不小的波澜,纯电动轿车这个新概念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纯电动轿车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那么,它又有着怎样的神奇魔力以致如此夺人眼球?
稍微留心不难发现,自从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后,“新能源”一词便很是流行,从新能源电池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无不渗透着绿色观念。
庐山真面目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汽车。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只谈抽象的概念是无法帮助我们建立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体系,必须具体分析它的构造、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包括五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它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或者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主要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的最大优点在于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在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状况下工作。当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汽车动力由电池来补充;而当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其次,因为有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下坡、怠速时的能量。在繁华的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从而实现“零”排放。
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同时,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因而解除了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不仅如此,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来讲,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近几年,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厂,如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丰田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将燃料电池汽车投向市场。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了燃油经济性i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运行平稳、无噪声。
除此之外,氢动力汽车、燃气汽车、生物乙醇汽车等都是远远优于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应运而生
从大的方面看,汽车工业诞生100多年以来,一直是工业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驱动力,也将会是成就中国向发达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汽车行业为中国贡献了13%的税收和6%的GDP。汽车工业还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对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人均拥有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预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刚性需求和消费升级都必将推动汽车产销保持稳定增长。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买一台车代步,正是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除了买房以外的另一大消费目标。
但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了巨大代价。以高能源消耗、高排放工业为主体经济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能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日益突出。由于汽车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因而自然成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所关注的重点。中国许多大城市的街头,在乌烟瘴气中堵塞的汽车长龙,是国内甚至国际媒体经常渲染的一幕。政府已经在部分城市出台一些应对措施,如摇号、车牌竞拍和车辆限行等,以求改善城市私家车膨胀过快、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恶化的现状。可是,这样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依旧饱受诟病。
从哥本哈根到坎昆,气候变化及能源环境问题一直是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智能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对于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不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的问题,除了发展轻型小排量的传统汽车外,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中国已从2009年开始,陆续对新能源汽车的试点推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内外各大车企也竞相绘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蓝图,相继投入到研发制造当中。自此,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事业开始稳健起步。
政策热,市场冷
尽管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呼声愈来愈高,大量数据和现实却证明,新能源汽车是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是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遭遇新尴尬:虽然政策很热,但市场很冷。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不想让汽车环保化,相反,我们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为促进国内外在智能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智能交通与汽车技术融合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2009年12月深圳成功举办了以“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创造出行新方式”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和相关展览”,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但这些瞩目的成就依然无法使中国新能源汽车摆脱市场的尴尬。据中汽协的统计,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1841.89万辆,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均不足万辆。此前长安、比亚迪、丰田推出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市场上遇冷,销售行情惨淡,这似乎与国家和企业的期望都大相径庭。对于消费者来说,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还是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投资,主要以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动车和纯电动汽车为主,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受限于存储技术,目前基本处于研发、测试阶段,没有实现批量生产,这是又一大缺憾。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2012中国汽车50人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具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后来居上的潜力,但是政府应该恪守技术中立,尊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选择,原因在于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并不像前两年那么乐观。与此同时,越是技术开发潜力大的领域,出现创新突破点的机会越多,技术路线往往越具有不确定性。从新能源汽车来讲,新的电动汽车比较被看好。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重点,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如果过早的确定和指定技术路线,不仅会抑制更有优势的发展技术,也会使自身处于竞争劣势。
无限风光在险峰
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全球专业咨询机构毕马威最新发布的《2012年全球汽车业高管人员调查报告》访问了200位全球知名汽车行业公司的高管。多数受访者预计到2025年,电池动力汽车将成为市场的主体。短期内混合动力汽车将比纯电动汽车更为普及;而从长远来看,燃料电池汽车更有潜力。
在2011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技术首脑论坛上,业界的专家、国家项目的领军人、合资企业重要级的老总,以及战斗在一线直接为企业新能源战略做决策在操刀的技术领军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走向。大众汽车中国执行总裁张绥新表示“我也是看好新能源汽车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李骏预言“汽车肯定要走到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逸也表示“新能源汽车5到10年将有大发展”;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陈安宁认为“我们已经形成规模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我们的动能,中国的市场是最大的市场”。
据了解,中国已经开始试验其它替代燃料动力汽车,工信部近日决定在上海市、山西省和陕西省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计划2~3年内完成对高比例甲醇汽车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评估,以及建立相关保障体系和制定管理规范。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其中不仅有专业人士,还有周围的老百姓。出于对健康绿色生活的考虑,更多买车者将目光投向时尚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国内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稳步上升,这无疑是一个中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好兆头。
无限风光在险峰。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克服困难,早日实现引领汽车行业的宏伟目标,充分发挥环保优势,倡导绿色未来。
稍微留心不难发现,自从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后,“新能源”一词便很是流行,从新能源电池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无不渗透着绿色观念。
庐山真面目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汽车。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只谈抽象的概念是无法帮助我们建立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体系,必须具体分析它的构造、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包括五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它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或者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主要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的最大优点在于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在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状况下工作。当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汽车动力由电池来补充;而当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其次,因为有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下坡、怠速时的能量。在繁华的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从而实现“零”排放。
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同时,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因而解除了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不仅如此,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来讲,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近几年,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厂,如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丰田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将燃料电池汽车投向市场。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了燃油经济性i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运行平稳、无噪声。
除此之外,氢动力汽车、燃气汽车、生物乙醇汽车等都是远远优于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应运而生
从大的方面看,汽车工业诞生100多年以来,一直是工业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驱动力,也将会是成就中国向发达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汽车行业为中国贡献了13%的税收和6%的GDP。汽车工业还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对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人均拥有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预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刚性需求和消费升级都必将推动汽车产销保持稳定增长。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买一台车代步,正是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除了买房以外的另一大消费目标。
但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了巨大代价。以高能源消耗、高排放工业为主体经济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能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日益突出。由于汽车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因而自然成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所关注的重点。中国许多大城市的街头,在乌烟瘴气中堵塞的汽车长龙,是国内甚至国际媒体经常渲染的一幕。政府已经在部分城市出台一些应对措施,如摇号、车牌竞拍和车辆限行等,以求改善城市私家车膨胀过快、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恶化的现状。可是,这样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依旧饱受诟病。
从哥本哈根到坎昆,气候变化及能源环境问题一直是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智能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对于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不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的问题,除了发展轻型小排量的传统汽车外,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中国已从2009年开始,陆续对新能源汽车的试点推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内外各大车企也竞相绘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蓝图,相继投入到研发制造当中。自此,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事业开始稳健起步。
政策热,市场冷
尽管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呼声愈来愈高,大量数据和现实却证明,新能源汽车是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是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遭遇新尴尬:虽然政策很热,但市场很冷。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不想让汽车环保化,相反,我们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为促进国内外在智能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智能交通与汽车技术融合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2009年12月深圳成功举办了以“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创造出行新方式”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和相关展览”,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但这些瞩目的成就依然无法使中国新能源汽车摆脱市场的尴尬。据中汽协的统计,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1841.89万辆,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均不足万辆。此前长安、比亚迪、丰田推出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市场上遇冷,销售行情惨淡,这似乎与国家和企业的期望都大相径庭。对于消费者来说,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还是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投资,主要以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动车和纯电动汽车为主,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受限于存储技术,目前基本处于研发、测试阶段,没有实现批量生产,这是又一大缺憾。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2012中国汽车50人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具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后来居上的潜力,但是政府应该恪守技术中立,尊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选择,原因在于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并不像前两年那么乐观。与此同时,越是技术开发潜力大的领域,出现创新突破点的机会越多,技术路线往往越具有不确定性。从新能源汽车来讲,新的电动汽车比较被看好。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重点,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如果过早的确定和指定技术路线,不仅会抑制更有优势的发展技术,也会使自身处于竞争劣势。
无限风光在险峰
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全球专业咨询机构毕马威最新发布的《2012年全球汽车业高管人员调查报告》访问了200位全球知名汽车行业公司的高管。多数受访者预计到2025年,电池动力汽车将成为市场的主体。短期内混合动力汽车将比纯电动汽车更为普及;而从长远来看,燃料电池汽车更有潜力。
在2011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技术首脑论坛上,业界的专家、国家项目的领军人、合资企业重要级的老总,以及战斗在一线直接为企业新能源战略做决策在操刀的技术领军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走向。大众汽车中国执行总裁张绥新表示“我也是看好新能源汽车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李骏预言“汽车肯定要走到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逸也表示“新能源汽车5到10年将有大发展”;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陈安宁认为“我们已经形成规模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我们的动能,中国的市场是最大的市场”。
据了解,中国已经开始试验其它替代燃料动力汽车,工信部近日决定在上海市、山西省和陕西省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计划2~3年内完成对高比例甲醇汽车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评估,以及建立相关保障体系和制定管理规范。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其中不仅有专业人士,还有周围的老百姓。出于对健康绿色生活的考虑,更多买车者将目光投向时尚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国内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稳步上升,这无疑是一个中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好兆头。
无限风光在险峰。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克服困难,早日实现引领汽车行业的宏伟目标,充分发挥环保优势,倡导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