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最难的是语言。平常,我们所说的文章结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等都属于写作技巧,可以通过模仿、讲授等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味、空洞无物、情感缺失,反复练习仍难以改变。如何使作文的语言具有表现力和张力?这需要我们平时注重想象力和情绪力语言的培养。
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强调写作要展开想象力,不可拘束、压抑,要拓展思维。实际上要写出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文,首先要有想象力的语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有两句对话:“喜欢我的发型?”“好得不得了。”“如何好法?”“好得全世界森林里的树统统倒在地上。”这就是极富想象力的语言。
类似的句子还有,比如:“阳光,总是温暖耐人寻味的。因为它倾泻而下。”“很多白色的鸽子飞过我的视野,这种曝光让眼睛突然酸痛,就疲惫地闭上了。”“那年夏天,我们遇见彼此,就像见到了自己。就凭这一点,我就敢在你的生命里猖狂一辈子。”这三个句子中的“倾泻”“曝光”“猖狂”三个词语就是非常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三个词语如同三盏灯点亮三个句子,使三句话更具内涵、韵味和渲染力。要想写出有想象力的语言,必须在写作时学会联想,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尤其是通感手法的使用。
什么是情绪力语言?当小朋友在幼儿园受到委屈,回到家中,即使一句话也不说,妈妈也能感受到孩子的不高兴。这就是“情绪力”,什么都不说,就能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传达给旁人。写作的语言更要注重“冰山效应”,有时不可直抒胸臆或过于直接表达情感,需要将表现的情绪、表达的内涵隐藏在“冰山”之下,只需表明九分之一即可,剩下的九分之八,通过语言,可意会。
鲁迅在《野草》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乍一看,觉得搞笑。实际上,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到鲁迅要表现的是孤寂和萧瑟。这就是情绪力的语言。它能在简单的文字中传达背后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再比如:“清晨,云层中喷射出的阳光,散发着一种朦胧的春意。我静静地坐在位子上,默默等待老师公布考试成绩。”句子中“朦胧”“静静”“默默”三个词语在平淡中刻画出“我”此刻等待考试结果的紧张情绪。“老师没有再教我们,是在四月,我们哭得很凶,我不知道到底是我们太容易感动,还是太容易冲动——是我们都害怕失去。”简简单单的“是我们都害怕失去”几个字,没告诉我们害怕失去什么,但读后,我们都知道作者害怕失去什么,将师生离别的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情绪力语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越是平淡的语句,越能深入骨髓地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要想写出情绪力语言要注重炼字,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想象力和情绪力的语言能使作文语言不再苍白无力,更有黏性和感染力,使一篇平面的作文具有立体感。
以为在风里长大,是一瞬间的事,直到冬阳暖人心。
藤椅上鹅绒的毛毯,带着独有的淡香。母亲不时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温柔地望着总爱趴在膝上的我。
大概是八年前的光景。日光与我,牵起一丝抵触,因为它总使我昏昏欲睡。正是这样,也为我总依赖母亲套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至于母亲时常与别人抱怨我太黏人。但每每瞥见母亲嘴角那抹熟稔的笑颜,我便明白,轻微的怨言是抿嘴一笑的幸福。
还记得,六岁那年的冬天在弥留之际赠予的惊喜——三天的飘雪纷扬。那时家里没有空调,没有取暖机。每到午后,我总会拿出一个小板凳坐着,而母亲却习惯性地坐在藤椅上,晒着太阳,织着毛衣,融进雪色。在我的回忆里,这是专属我的温暖而娴静的午后。
那段时光很美,现在,当晒太阳也近乎是一种奢侈后,我就更发狂地怀念:不再有童年那炽烈的光线,不再有母亲手中轻巧盈动的针线,更不再有那个伏在母亲膝头酣睡的孩子,只剩下母亲动人的笑颜。
今天,正当我准备好好享受冬阳的温暖时,我竟惊讶地发现母亲睡着了,在那张藤椅上,像个孩子般蜷缩着。这一切情景,似曾相熟,却那么肯定地一去不复返。她歪斜的头靠在椅背上,再走近点,我甚至可以听见母亲的呼吸声,缓慢且均匀。噢,我还看见那抹经历岁月的沧桑后,干净而又明澈的笑颜,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眼前。
偶然,起了风,我从屋子里捧出一件毛毯,轻轻为母亲盖在身上。然后,坐在小凳上,趴在母亲膝前,静静守护这不曾改变的如暖阳般安详的笑颜。
点评:本篇文章有多处亮点,如作者善于捕捉动情点“我竟惊讶地发现母亲睡着了”“像个孩子般蜷缩着”“我甚至可以听见母亲的呼吸声,缓慢且均匀”等。作者还善于运用场景对比手法,“八年前的光景”“六岁那年的冬天”“今天”使文章不仅层次清晰,而且“母亲”的形象立体、丰满。最值得赞赏的是作者语言的表现力相当丰富,写母亲的容颜“母亲嘴角那抹熟稔的笑颜”“母亲动人的笑颜”“干净而又明澈的笑颜”“如暖阳般安详的笑颜”,简洁而不简单。全文读来,语言平淡而不乏味,渲染力强,如大海,表面看似平静,但水波下却暗潮涌动。文中作者不曾直接表露对母亲的爱意,但字里行间处处隐含母女间的温馨、感念。此文是对情绪力语言最好的解读和诠释。
这个季节,柔和,清新,炽热,宜人。
踏入中学的校门,像一个新的起点,我心中藏匿无数鲜活的希冀,正感到春风徐徐拂来。
进入新的校园,开始新的生活,无疑点燃了我心中的快乐和好奇。我好像闯进一个律动着繁盛生命的园林,对这里的每一丝芳香,每一抹新绿,每一道柔光都欣喜不已。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她们的欢笑就像璨若流光的点点繁星,点染了夜空的荒芜与寂寥。我接受新知识,好比清晨滑入花蕊中的盈盈朝露,夹着春的鲜妍。
尽管新的生活无比有趣,但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第一次数学测试,跟理想中的成绩大有差别。那潇潇的春雨啊,打落在即将绽开的蓓蕾上,不算痛,但足以让内心盛满难以名状的失落。失望罢了,还是要重新振作,因为脚下的路啊,好长好长,千万不要错过风雨过后的澄净天空。
不知不觉,半个学期过去了。光阴像绵软的沙砾,透过指缝流泻下来,却在掌心留下了阳光的味道。在这些日子里,我闻过许多花,淋过瓢泼大雨,痴迷过芳草的气息,为迷人的景色驻足过,也曾眺望过远方的天空。这一路的开始,注定是美好的。
行走在春天里,这里的一切多么令人着迷。此刻,我感到生命正如彼岸的野花一样富有灼灼的生机,年少怀想过的梦啊,正酣睡在肩上,等待它初绽的那一天……
点评:本文选材内容是每个初中新生所经历的,并不独特、新颖。本文的长处在于语言极具想象力,如进入初中校园联想到“春风徐徐拂来”;数学测试不理想联想到“潇潇的春雨啊,打落在即将绽开的蓓蕾上”;学期过去一半时联想到“光阴像绵软的沙砾,透过指缝流泻下来”。同时,作者擅长比喻、拟人,尤其是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一个非常普通的题材,思路开阔,思维跳跃,韵味十足。更重要的是,正因为想象力语言的运用,文章充满生机勃勃的气息,尤其结尾“我感到生命正如彼岸的野花一样富有灼灼的生机,年少怀想过的梦啊,正酣睡在肩上,等待它初绽的那一天”,读后使人产生积极向上之心。
(编辑 文 墨)
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强调写作要展开想象力,不可拘束、压抑,要拓展思维。实际上要写出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文,首先要有想象力的语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有两句对话:“喜欢我的发型?”“好得不得了。”“如何好法?”“好得全世界森林里的树统统倒在地上。”这就是极富想象力的语言。
类似的句子还有,比如:“阳光,总是温暖耐人寻味的。因为它倾泻而下。”“很多白色的鸽子飞过我的视野,这种曝光让眼睛突然酸痛,就疲惫地闭上了。”“那年夏天,我们遇见彼此,就像见到了自己。就凭这一点,我就敢在你的生命里猖狂一辈子。”这三个句子中的“倾泻”“曝光”“猖狂”三个词语就是非常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三个词语如同三盏灯点亮三个句子,使三句话更具内涵、韵味和渲染力。要想写出有想象力的语言,必须在写作时学会联想,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尤其是通感手法的使用。
什么是情绪力语言?当小朋友在幼儿园受到委屈,回到家中,即使一句话也不说,妈妈也能感受到孩子的不高兴。这就是“情绪力”,什么都不说,就能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传达给旁人。写作的语言更要注重“冰山效应”,有时不可直抒胸臆或过于直接表达情感,需要将表现的情绪、表达的内涵隐藏在“冰山”之下,只需表明九分之一即可,剩下的九分之八,通过语言,可意会。
鲁迅在《野草》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乍一看,觉得搞笑。实际上,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到鲁迅要表现的是孤寂和萧瑟。这就是情绪力的语言。它能在简单的文字中传达背后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再比如:“清晨,云层中喷射出的阳光,散发着一种朦胧的春意。我静静地坐在位子上,默默等待老师公布考试成绩。”句子中“朦胧”“静静”“默默”三个词语在平淡中刻画出“我”此刻等待考试结果的紧张情绪。“老师没有再教我们,是在四月,我们哭得很凶,我不知道到底是我们太容易感动,还是太容易冲动——是我们都害怕失去。”简简单单的“是我们都害怕失去”几个字,没告诉我们害怕失去什么,但读后,我们都知道作者害怕失去什么,将师生离别的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情绪力语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越是平淡的语句,越能深入骨髓地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要想写出情绪力语言要注重炼字,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想象力和情绪力的语言能使作文语言不再苍白无力,更有黏性和感染力,使一篇平面的作文具有立体感。
以为在风里长大,是一瞬间的事,直到冬阳暖人心。
藤椅上鹅绒的毛毯,带着独有的淡香。母亲不时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温柔地望着总爱趴在膝上的我。
大概是八年前的光景。日光与我,牵起一丝抵触,因为它总使我昏昏欲睡。正是这样,也为我总依赖母亲套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至于母亲时常与别人抱怨我太黏人。但每每瞥见母亲嘴角那抹熟稔的笑颜,我便明白,轻微的怨言是抿嘴一笑的幸福。
还记得,六岁那年的冬天在弥留之际赠予的惊喜——三天的飘雪纷扬。那时家里没有空调,没有取暖机。每到午后,我总会拿出一个小板凳坐着,而母亲却习惯性地坐在藤椅上,晒着太阳,织着毛衣,融进雪色。在我的回忆里,这是专属我的温暖而娴静的午后。
那段时光很美,现在,当晒太阳也近乎是一种奢侈后,我就更发狂地怀念:不再有童年那炽烈的光线,不再有母亲手中轻巧盈动的针线,更不再有那个伏在母亲膝头酣睡的孩子,只剩下母亲动人的笑颜。
今天,正当我准备好好享受冬阳的温暖时,我竟惊讶地发现母亲睡着了,在那张藤椅上,像个孩子般蜷缩着。这一切情景,似曾相熟,却那么肯定地一去不复返。她歪斜的头靠在椅背上,再走近点,我甚至可以听见母亲的呼吸声,缓慢且均匀。噢,我还看见那抹经历岁月的沧桑后,干净而又明澈的笑颜,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眼前。
偶然,起了风,我从屋子里捧出一件毛毯,轻轻为母亲盖在身上。然后,坐在小凳上,趴在母亲膝前,静静守护这不曾改变的如暖阳般安详的笑颜。
点评:本篇文章有多处亮点,如作者善于捕捉动情点“我竟惊讶地发现母亲睡着了”“像个孩子般蜷缩着”“我甚至可以听见母亲的呼吸声,缓慢且均匀”等。作者还善于运用场景对比手法,“八年前的光景”“六岁那年的冬天”“今天”使文章不仅层次清晰,而且“母亲”的形象立体、丰满。最值得赞赏的是作者语言的表现力相当丰富,写母亲的容颜“母亲嘴角那抹熟稔的笑颜”“母亲动人的笑颜”“干净而又明澈的笑颜”“如暖阳般安详的笑颜”,简洁而不简单。全文读来,语言平淡而不乏味,渲染力强,如大海,表面看似平静,但水波下却暗潮涌动。文中作者不曾直接表露对母亲的爱意,但字里行间处处隐含母女间的温馨、感念。此文是对情绪力语言最好的解读和诠释。
这个季节,柔和,清新,炽热,宜人。
踏入中学的校门,像一个新的起点,我心中藏匿无数鲜活的希冀,正感到春风徐徐拂来。
进入新的校园,开始新的生活,无疑点燃了我心中的快乐和好奇。我好像闯进一个律动着繁盛生命的园林,对这里的每一丝芳香,每一抹新绿,每一道柔光都欣喜不已。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她们的欢笑就像璨若流光的点点繁星,点染了夜空的荒芜与寂寥。我接受新知识,好比清晨滑入花蕊中的盈盈朝露,夹着春的鲜妍。
尽管新的生活无比有趣,但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第一次数学测试,跟理想中的成绩大有差别。那潇潇的春雨啊,打落在即将绽开的蓓蕾上,不算痛,但足以让内心盛满难以名状的失落。失望罢了,还是要重新振作,因为脚下的路啊,好长好长,千万不要错过风雨过后的澄净天空。
不知不觉,半个学期过去了。光阴像绵软的沙砾,透过指缝流泻下来,却在掌心留下了阳光的味道。在这些日子里,我闻过许多花,淋过瓢泼大雨,痴迷过芳草的气息,为迷人的景色驻足过,也曾眺望过远方的天空。这一路的开始,注定是美好的。
行走在春天里,这里的一切多么令人着迷。此刻,我感到生命正如彼岸的野花一样富有灼灼的生机,年少怀想过的梦啊,正酣睡在肩上,等待它初绽的那一天……
点评:本文选材内容是每个初中新生所经历的,并不独特、新颖。本文的长处在于语言极具想象力,如进入初中校园联想到“春风徐徐拂来”;数学测试不理想联想到“潇潇的春雨啊,打落在即将绽开的蓓蕾上”;学期过去一半时联想到“光阴像绵软的沙砾,透过指缝流泻下来”。同时,作者擅长比喻、拟人,尤其是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一个非常普通的题材,思路开阔,思维跳跃,韵味十足。更重要的是,正因为想象力语言的运用,文章充满生机勃勃的气息,尤其结尾“我感到生命正如彼岸的野花一样富有灼灼的生机,年少怀想过的梦啊,正酣睡在肩上,等待它初绽的那一天”,读后使人产生积极向上之心。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