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原本是山东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新闻纪录片摄影师。1960年,组织上把我调入外交部,先在外交学院学习三年英语,然后于1963年9月分配到外交部信使队。刚一听说让我担任外交信使,我一愣,“信使”,是干什么的?以前,我只听说过“大使”“特使”等头衔,从来没听说过“外交信使”这一职位。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外交信使的责任重大。信使和其他外交官不同,不是在大使馆、领事馆里常驻工作,而是终年手提外交邮袋,奔走于外交部和我国各个驻外机构之间,肩负着传递国家重要机密的使命。
来到队里不久我就明白,外交信使是经过了严格挑选的。担任外交信使要有好的身体,要至少懂得一门通用外语,要通晓相关的国际法与国际惯例知识,并且要有处事能力,以便遇事对外交涉。最重要的一条,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我国外交信使每次出差,都是两人同行,其中一个人为领班,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路线执行使命。时间最长的是一个多月跑十几个国家。我们出差用的邮袋为草绿色,上面用中英文标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邮袋”字样。在每次“上路”前,我们都先用尼龙绳把邮袋口系好,再打上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铅封。一盖上铅封,這些邮袋就会变得“神圣无比”了,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得到“不得开拆”的保护。任何外国人,包括各国边防、海关,都不得检查,甚至连摸一下、捏一下,都不被允许。
可是有一点,我们也十分清醒:我们到世界各地执行任务,身份是公开的,所持“红皮外交护照”上都清楚地标明“中国外交信使”身份,而手提的邮袋里,却装着国家机密,是不法分子“关注”的目标。怎么办?这就要靠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严加看管,邮袋不离身。在各个机场和车站,我们只能乘坐中国驻外机构的外交车。途中遇到陌生人,绝不与之深谈。
我们在出发前和执行任务途中,必须仔细检查各种必备证件,如护照、签证、机车船票。检疫黄皮书等,认真核对邮袋是否打上铅封,一点点疏忽和大意,都可能导致工作上的损失。我们两人一组出差,不论旅途有多累,绝不能同时打盹、睡觉,必须留一人清醒地值班。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位信使从东京飞往纽约,整个行程要飞行17个小时,而且是大夜航。只见外面天空逐渐变暗,机舱内顶灯关闭了,绝大多数旅客的座前灯也都熄灭,还有人打起呼噜来,现场气氛十分惹人困倦。轮到我值班了,没办法,只能强忍再强忍,或者自造一些“小措施”,如在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甚至掐大腿肉等。飞机飞行到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机场,停留1小时,航空小姐拿出啤酒招待我们,我真想喝一口,解解乏,但想到“纪律”二字,就是不能喝呀!
为适应工作需要,外交信使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我一起入队的五位同事中,就有两位因身体不适应而打了“退堂鼓”。我们那时候,一名外交信使,一年365天,要出差200天左右。围着地球转,我们还必须适应“时差”和气候冷暖的不断变换。比如,我们在傍晚7点钟从北京出发去法国,当到达巴黎时,按北京时间算,已经是半夜1点钟了,可那里的时间仍然是傍晚七八点钟。人非常困乏,但必须拿出全副精力,办理文件交接。再比如有一次我们去南美洲出差,北京是严冬,而那里是盛夏,飞机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机场后,使馆接机的同志见我们还穿着厚厚的呢子大衣,便开玩笑地说:“嗨,两位‘耐温将军’到了。”真有意思。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外交信使的责任重大。信使和其他外交官不同,不是在大使馆、领事馆里常驻工作,而是终年手提外交邮袋,奔走于外交部和我国各个驻外机构之间,肩负着传递国家重要机密的使命。
来到队里不久我就明白,外交信使是经过了严格挑选的。担任外交信使要有好的身体,要至少懂得一门通用外语,要通晓相关的国际法与国际惯例知识,并且要有处事能力,以便遇事对外交涉。最重要的一条,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我国外交信使每次出差,都是两人同行,其中一个人为领班,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路线执行使命。时间最长的是一个多月跑十几个国家。我们出差用的邮袋为草绿色,上面用中英文标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邮袋”字样。在每次“上路”前,我们都先用尼龙绳把邮袋口系好,再打上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铅封。一盖上铅封,這些邮袋就会变得“神圣无比”了,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得到“不得开拆”的保护。任何外国人,包括各国边防、海关,都不得检查,甚至连摸一下、捏一下,都不被允许。
可是有一点,我们也十分清醒:我们到世界各地执行任务,身份是公开的,所持“红皮外交护照”上都清楚地标明“中国外交信使”身份,而手提的邮袋里,却装着国家机密,是不法分子“关注”的目标。怎么办?这就要靠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严加看管,邮袋不离身。在各个机场和车站,我们只能乘坐中国驻外机构的外交车。途中遇到陌生人,绝不与之深谈。
我们在出发前和执行任务途中,必须仔细检查各种必备证件,如护照、签证、机车船票。检疫黄皮书等,认真核对邮袋是否打上铅封,一点点疏忽和大意,都可能导致工作上的损失。我们两人一组出差,不论旅途有多累,绝不能同时打盹、睡觉,必须留一人清醒地值班。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位信使从东京飞往纽约,整个行程要飞行17个小时,而且是大夜航。只见外面天空逐渐变暗,机舱内顶灯关闭了,绝大多数旅客的座前灯也都熄灭,还有人打起呼噜来,现场气氛十分惹人困倦。轮到我值班了,没办法,只能强忍再强忍,或者自造一些“小措施”,如在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甚至掐大腿肉等。飞机飞行到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机场,停留1小时,航空小姐拿出啤酒招待我们,我真想喝一口,解解乏,但想到“纪律”二字,就是不能喝呀!
为适应工作需要,外交信使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我一起入队的五位同事中,就有两位因身体不适应而打了“退堂鼓”。我们那时候,一名外交信使,一年365天,要出差200天左右。围着地球转,我们还必须适应“时差”和气候冷暖的不断变换。比如,我们在傍晚7点钟从北京出发去法国,当到达巴黎时,按北京时间算,已经是半夜1点钟了,可那里的时间仍然是傍晚七八点钟。人非常困乏,但必须拿出全副精力,办理文件交接。再比如有一次我们去南美洲出差,北京是严冬,而那里是盛夏,飞机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机场后,使馆接机的同志见我们还穿着厚厚的呢子大衣,便开玩笑地说:“嗨,两位‘耐温将军’到了。”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