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n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德育教学是每一个教师的一次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外,还要做到寓德育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因此,学生很少能够学会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获得知识,教师在掌握知识、教授技能、传播道德等多方面占主导地位。社会发展到现代化的今天,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等各种先进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渠道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技能的教授者、道德的传播者,他同时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中的同伴,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而这一切又要求从学生的德育工作抓起!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特别是针对各学生的心理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他们能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对学生的思想也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正确引导他们。小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融洽、愉快。其次教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虽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民主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在情感教育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又显得尤为重要。在班集体中,老师可以有集体的荣誉感,来创设积极向上的良好情境。一个良好的集体,会凝聚着一种活泼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力量。教师就可以利用这良好的力量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的教育。教师还可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要改掉学生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少年、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是认识的主体。已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的好形式,量化管理以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小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制度,自觉安排好上课学习的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习惯。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主要靠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为了有效实施德育教育,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教育,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地寓德育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讲:同学们,你们幸福地在学校里学习,你们要投身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将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涌现出你们的身影,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多么广阔美好的前景。党给你们提供祖国的“四化”建设去把英语学好,希望你们立志成为有社会主义,有文化素质的劳动者,以大好的青春去谱写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诗篇。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英语在祖国建设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增强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树立为祖国建设而勤奋学龄前习的认识观。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我们要注意保持和学生的密切关系,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他们谈心,沟通感情,这就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奠定了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经常保持着和其他老师的密切配合,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文明礼貌的自觉性。这些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的品质形成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密切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多年来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和轻视的。要将德育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其他文献
〔摘 要〕泥工区将泥工这种古朴的民间艺术带到幼儿园,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深受幼儿喜爱。构建幼儿园泥工活动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着力于价值提升,挖掘幼儿泥工活动的意义;着力于环境支持,创设有利于幼儿进行泥工活动的环境;着力于高效教学,采取适合幼儿各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着力于持续发展,开发多元化的泥工课程资源。  〔关键词〕泥工 活动区 多元化 意义  一、着力于价值提升,挖掘幼儿泥工
期刊
我在师范学校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教我们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朱秀芳教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讲得极生动,不仅有理论,更重要的是举出大量的教育教学例子,把这门枯燥的学科讲得深入浅出,这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跨入教育大门的莘莘学子来说就像“春风拂面,久旱遇甘霖”,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在她的讲义里,常常引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有一句话记得特别清楚,大体是这样说的:教师是人类的灵魂的塑造着、耕耘者和播种者,作为教师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为研究宗旨,积极探讨与研究提高幼儿音乐表现力的方法与途径,利用生活中的元素激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以多种方式积极、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活动,阐明中班幼儿音乐表现力发展的现状、存在的误区,明确培养幼儿音乐表现力的目标、内容、途径、形式、方法和实施策略,制定和设计中班幼儿音乐表现力发展的活动方
期刊
人们常说,心在哪里,教育智慧就在哪里。我认为自己最适合做教师的地方是:我天性爱学生。无论哪届学生,我都发自内心的喜欢。一旦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包括经济手段。  杨金硕是我的得意弟子。她聪明又勤奋,所以成绩一直很好。但不知为什么,从初四下学期开始的大小模拟考试,第一名却开始和她无缘。我多次找她谈话,帮她分析,想办法鼓励她,但成效都不大。  一天,最后一节晚自习,杨金硕悄悄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只有先学做人才能做好学问。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古人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财富,《弟子规》就是被广泛传诵的文化读物。在读了《弟子规》后,才了解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含了做人的道理,不仅对儿童,对我们成人如何经营幸福人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期刊
【活动过程】  屏幕显示主题班会:《感悟爱》。  导入:  师:作家毕淑敏曾说过:“一个不懂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也许是太多的爱迟钝了你的神经末梢,使你变得麻木、使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许你会问“爱在何方”?(屏幕出示)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孟郊一起去寻找爱的踪迹吧!  【设计意图】  利用作家毕淑敏通俗易懂的名言导
期刊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学生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视频,学生了解中国梦内涵。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梦想。  4.通过视频和体验活动,学生知道为实现梦想要坚定信心,不懈努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梦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飞翔;梦想是温暖的光芒,即使最黑暗的时候,它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松浦学校八年二班德育实践
期刊
“美晨,我的理解是杨树尖上美丽的晨光,美晨是一个有个性,有想法,敏感而又聪明的女孩。美晨学习挺好但不拔尖,原因在于她雖聪明却缺少深入思考的坚持,我希望美晨将来能考个顶尖的高中,顶尖的大学,长大以后能够在人才济济的大城市有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但如果要达到我设想的目标,美晨要付出很多努力与坚持,希望她能做得到。对于语文、英语、政治、历史要注意时刻积累,数学、物理、化学在积累的同时要深入思考,多总结
期刊
贵州镇远是个水乡古镇,宁静幽远又封闭落后,这里没有专业的游泳教练,更没有一家游泳馆,可是这里的孩子却个个是游泳的好手,原因便是,水乡为孩子提供了学习的大环境,他们有机会在尝试中练就游泳的好本事。而在班级为学生创设尝试教育的环境,“先让学生试一试”的德育也让我和我的学生們尝到了不一样的滋味。  一、个体成长篇  1.值日班长——今天我当家  一个班级如果只由班主任一个人来管理,无疑是很重的负担,况且
期刊
有人说老师是“园丁”,是“农民”,是“植树者”,对工作的对象只要做到“用心”、“勤劳”、“呵护”,就能收获形态各异的“作品”。而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仅能做到“用心”、“勤劳”、“呵护”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做到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最重要的是“传道”。所谓“传道”就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教师与“园丁”、“农民”、“植树者”的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