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真的吗?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中的“大禹治水”
  《山海经》是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古籍,我们熟知的“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传说都来源于它。最早整理它的西汉学者刘歆认为《山海经》产生于三代(夏商周)时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刘歆的《上山海经表》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公元前2000多年,一场毁灭性的洪水泛滥于整个中国,人民的家园被毁,只能勉强在山洞里蜗居,在大树上建巢。鲧(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夏氏族成员)不擅长治水,所以尧帝让大禹继续治水。大禹治水成功,团结了华夏先民,促进了夏族农林畜牧业的发展,为夏朝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大洪水毁灭人类文明十余年后,大禹命人周游四海,进行天下地理大普查,到了各种人迹罕至的地方,记录了诸多古人不解的生物、地理奇观,逐渐形成了长达3万多字的《山海经》。
  被人怀疑的存在
  先秦古人的智慧和能力,远远超出后人的想象。他们不仅成功治理了洪水,保存了华夏血脉,还描述了一些他们自己也无法解释的古生物和自然奇观,并神化了其存在。然而因为《山海经》奇幻的写作风格,中外许多学者不相信其中的内容是真实的。
  有人如西汉的司马迁,认为《山海经》内容过于荒诞无稽,不可作为历史资料来参考。清朝的《四库全书》更是把此书列入了小说类。
  美国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学家莎拉认为,4000多年前可能爆发过多次洪水,但《山海经》中描述的大洪水是一个神话,而不是一个历史事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战国历史的果尔丁也认为,大禹和大洪水的故事不太可能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描述。
  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史实,还是传说?
  洪水前的大地震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那年到底有没有发生大洪水。
  我们可以确信的是那些年中国爆发过许多次洪水,而最近的考古发现,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的喇家遗址向我们透露了公元前1920年的一场大洪水前的大地震。
  喇家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2002年被国务院列为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喇家遗址博物馆,地震遗骸被完整保留了下来,并栩栩如生地反映了约4000年前突发地震时母亲守护孩子、返身救助亲人的场面。人们在灾难突然降临时表现的无助以及乞求上苍救助的神态令人动容。
  目前挖掘出的4号房址内发现了14具骸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0具,年龄最小的仅2岁。由于死亡之时突遇无法抗拒的灾难,这些遗骸的姿态瞬间被定格,他们姿态各异,有的曲肢侧卧,有的匍匐于地,有的上肢牵连,有的跪踞在地,还有一位母亲怀抱幼儿,跪在地面。
  最近,北京大学的考古、地质学家们用放射性碳测年法对在地震中丧生的三名儿童的遗骸进行檢测后,确定了大地震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920年。而他们对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积石峡所做的洪水模拟重现显示:在同一年确实发生了大洪水,摧毁这整个聚落的正是随后而来的积石峡山洪和黄河大洪水。
  他们认为,古人对创世纪般的大洪水和“大禹治水”的描述“很可能是基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自然事件”。但这个结论与传统的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的说法还差了150年。而作为夏朝开国国君的大禹,其治水更是在夏朝建立之前。
  地震引发大洪水
  洪水之所以发生,是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形成了一道横跨黄河的巨型天然堤坝,从青藏高原流过来的黄河水本应在天然堤坝处穿过积石峡。从现存的侧壁判断,那道天然堤坝比黄河当前的水位高出约240米,比胡佛大坝还高。
  据推测,那年夏天黄河完全被堵塞,河水都汇聚在坝体后边新形成的堰塞湖里。接着,坝体在湖水漫过坝顶之际迅速溃决,释放了最多可达约15.8立方千米的湖水,这是过去10000年以来已知的规模最大的洪水之一。溃坝洪水可能向下游奔涌了约2000千米之远,冲毁了黄河的天然河岸,令许多地方被淹,甚至改变了黄河河道的原貌。
  “大禹治水”真的发生过?
  说完毁灭一切的大洪水,再让我们来看看大禹的存在。
  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即便是当年怀疑《山海经》可靠性的司马迁也在《史记·夏本纪》中承认夏朝的存在,记录夏朝的历史,并称赞了大禹辛苦治水13年,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抽空进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司马迁之前,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的《尚书》记录了有关大禹结婚的故事,《论语·泰伯篇》赞扬了大禹完美的品性;《孟子·滕文公》记录了洪水横流的景象;《韩非子·五蠹》记录了大禹亲自拿着治水工具不辞辛劳地带领大家治水的故事……
  由于先秦时代许多典籍都记载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而今天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们的不懈研究已经确定了一场足以毁灭华夏大部分聚落的大洪水的存在。那么,“大禹治水”就有可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当然,科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可能”存在,但是日期有待考证。有可能华夏文明的建立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早,而是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
其他文献
古人认为地球是个平面,麦哲伦环球航行推翻了这一点,随后科学家指出地球是会转的——地球每23小时56分4秒绕着它的轴心转一圈,同时也绕着太阳在自己的轨道上转动。然而地球非常需要存在感,除了自转和飞奔以外,地壳之下无数巨石无休无止地相互摩擦,每一块都不停地移动、伸展、晃动,制造了峡谷、山脉、江河、大海,并继续不断震颤摇摆。  摆在桌子上的地球仪是一个理想的球体,所以它能绕着自己固定的轴心顺畅地旋转。但
期刊
即使是声称自己不会做饭的人,煮起饭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洗米-放适量水-开始煮”,简单的三个步骤就能煮出饭来。但是煮饭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砷是一种存在于土壤和水中的自然物质,在我们的食物中就有这种物质,不过通常它的分量甚微,对人体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種在水田里的水稻砷含量比其他作物更高,研究显示,大米中砷含量是其他谷物的10到20倍。那么我们平常煮饭的方法是否能清除掉砷呢?  北爱贝尔法斯特皇后大
期刊
在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中,大的历史遗迹往往是热门的旅游点。它们构造精巧,建造技艺又甚是精湛,常常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世界上还有一些不那么知名的文物,同样非常怪异和神秘,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一些非常古怪的文物。  鼠王  能想象出鼠王会长什么样吗?许多人也许会根据在动物中地位比较高的雄性来推测鼠王的样子,它们可能也是个头庞大,重量十足?也许还有人会想到《疯狂动物城》里那只
期刊
在很多人的常识中,多吃蔬菜和水果对身体是有益的,但是每天要吃多少蔬菜和水果才能让我们保持健康呢?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要想身体更健康,每天需要摄入约800克的蔬菜和水果。研究人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吃蔬菜和水果的人相比,每天蔬菜、水果摄入量每增加200克,总體健康状况就会有所改善,当摄入量达到800克时,人的健康状况会得到明显改善,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减少28%,患上癌
期刊
在海洋中,座头鲸就像行侠仗义的侠客,而且似乎最爱找虎鲸的麻烦。在115起座头鲸主动找虎鲸麻烦的事件中,11%是在虎鲸追捕座头鲸同类时发生的,而89%则是虎鲸在追捕其他诸如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时发生的。救同类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虎鲸捕杀其他动物时,座頭鲸也爱掺和呢?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还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不过他们发现了一些可能的解释,一个是防范于未然。虎鲸的一个重要捕猎目标是座头鲸幼崽,
期刊
要想成功移民外星球,太空实验一定少不了。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在微重力环境下,科学家们都做过哪些有趣而大胆的实验。  鱿鱼也上过太空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服役中,为国际空间站带来了三个不寻常的乘客:夏威夷短尾猫鱿鱼。这些寿命只有10个月的小海洋生物通常隐藏在夏威夷浅海床的沙子里,只有5厘米长,它们有空间站实验人员做实验需要的完美体型。  不过,身材好可成不了能上太空的理由,鱿鱼之所以有幸被
期刊
2016年5月前后,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像巨型陨石落入太平洋一样在全球激起了涟漪——天文探测器探测到了无法解释的外星自然现象。  你可能没听过这则新闻。好的,没关系。我打赌你这辈子一定听到过类似的新闻:遥远的太空中传来——一个奇异又来历不明的无线电信号;一个来自类似太阳的恒星的强信号;一个肯定到不能再肯定属于非地球自然界的重复图形……唧唧复唧唧,它们不知出自何处,发出“哔哔卟”“卟噜噗”的声音,带着
期刊
今天的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离我们最近的加油站,它还能为我们提供回家的路线。然而,在地图上,还留有很多空白区域——那里还没有被详细绘制,仍充满着神秘色彩。现在,这些剩余的未知之地提醒着人们,探索世界的任务远没有结束。  1 朗格-圣伊利亚斯原野  这片原野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面积接近3.7万平方千米,是美国最大的原野。原野北部有着冰川覆盖的山峰、苔藓地衣覆盖的冻原以及森林覆盖的高地,南部则覆盖着
期刊
它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噪音。声音如此响亮,几乎能环绕地球4圈。  响彻世界的声音  1883年8月27日,当地时间上午10点02分,一股巨响的声音从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岛传出来。  2000千米外的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的人们听到了不同寻常的声音,他们以为是炸弹发出的爆炸声;3200千米外的新几内亚和西澳大利亚的人也听到了,有人认为应该是有颗大炮弹落在西北方向的地方;远在4800千米外毛
期刊
早餐:粗纤维苦叶、水果  中餐:树皮、水果、生的猴肉和猴脑  晚餐:蛆、树叶、水果  这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近亲物种黑猩猩每天的菜单,难吃又单一,而人类却有成千上万的食物可以选择,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加热,使它们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即烹饪。  烹饪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从北极因纽特人到北撒哈拉沙漠的捕猎、采集者。这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变革意义的伟大发明。然而,烹饪究竟于何时何地开始?  无火不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