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能力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作为体现语文能力的写作也是如此。它应是学生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应是学生作为生命主体自由、自主的活动,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极其痛苦与厌烦的负担。那么症结何在呢?我们是否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只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写作的根本目的所在。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应该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来对待已被我们逼入困境的写作教学——教师由“全知全能”的指导者、命令者转变成学生的真诚平等的“聆听者”。由注重写作技巧、写作模式转为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生活,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生命的需要、自己倾诉心声的窗口。
一、倾诉生活的丰富多彩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并让学生的习作成为倾诉生活体会的窗口。
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描写自己居住的金山生活区,可从不同角度,可从大处落笔,也可从小处着眼,用自己的心去观察金山生活区。学生通过观察,写出《金山夜市》、《夜晚的榕城广场》、《美丽的金山》、《金山的臭水沟》等佳作。
通过这样引导,让学生学习去观察自然,发现自我,发现丰富多彩的世界。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这种“发现”的视野和深度也会逐渐扩大加深,从关注小社会(如自己、学校、家庭……),逐步扩展到关注大社会,从而使自己的一生都有发现的快乐和写作的冲动相陪伴。
二、倾诉成长的喜怒哀乐
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一种理念,作文就是倾诉心声,作文就是对话,作文是自己在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甚至与自己对话之后的心声录。
——学生喜欢写信,就从写信开始吧,写给父母,给老师,给同学,给朋友,给天上的星星,给徐徐的微风,给自由飞翔的小鸟……只要愿意,一天一封都行。可以将信投递,可以将信收藏,也可以将所有的信收集,还可以为自己的信集取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少年初识愁滋味”,学生也有烦恼和忧伤,写老师一个不留神说错话给他们带来的烦恼,写作业繁重让他们想做一只飞翔的鸟儿,写考试是他们心中的最痛……放手让他们去抒写吧,写出心中的烦恼,写个痛快、写个舒畅!
——学生有许多跟成年人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就让他们表达吧,可以引导他们编一本《我们想说》或《代沟》,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收藏在册,适当时候拿出来让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这是多么有益而有趣的活动啊。
我记得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不敢对父母亲坦白自己的错误,于是就在个人随笔中写出一段真诚的内心独白:“我错了,面对父母,我不安。我不想偷改分数,但又怕你们看到真实的成绩感到失望,我知道你们为我操尽心。每一次的考试都令我恐惧,特别是看到成绩的一刹,我的心脏快要停止,基础不扎实导致成绩不佳,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我精神不振,我真想考出好成绩让你们高兴,但是我太令你们失望,也太令自己失望了。”看了这段令人深思的内心独白,我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告诉他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并表示愿意成为他的聆听者和帮助者。我让他的父母亲也写了一封信给他。通过写信不仅让这位学生的心理负担得到释放,还让他明白老师和父母会帮助他,他逐渐变得开朗了,更愿意把心中的烦恼和秘密告诉我。他还建议班级创编一本《心声语录》,让同学们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摘录在册,大家共同商量,寻求最佳方法。他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用不同的文体形式来倾诉自己的心声,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成长的喜怒哀乐。
三、倾诉阅读的独特体验
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我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指导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倾诉阅读的独特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除了指导学生边读边记笔记之外,还在指导定期阅读之后上一节读书心得交流课:如学生通读《三国演义》之后,讨论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角色?学生读书交流后必然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倾诉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体验。同时在交流评价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混沌。交流之后,学生将自己体验到的人物的言、行、神以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在习作中激发出美的火花,独特的阅读体验,直面心灵的选择,催化了个体言语生命的成长,同时丰盈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质量,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郭沫若曾在《艺境》中写过这么一句话,“诗是写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作文也是如此,并非熟悉了写作的手法就能写出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必须是从作者的心中流淌出来的,喷发出来的。这涓涓的细流,这翻腾的岩浆的源头便是生活。当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以各种方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的时候,就会产生倾诉的欲望、对话的冲动,他们渴望与人分享、渴望有人聆听。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也是易感的,他们可以为清晨花朵上的一颗露珠而感动,也可以为老师的一个眼神而思绪万千。每一种感触都是心灵和生活的交流、对话。当学生把这种心灵的独白用笔真实地记录下来,哪怕笔触是稚嫩的,技法是粗疏的,也是一篇好作文,因为它源于心灵。我们作为老师应尊重他们,我们要成为他们最忠实的聆听者,用自己对生活丰富多彩的感触和深刻的思考给他们一些影响,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让学生的写作在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中,在人文的光辉中自主、自进,那么写作必将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快乐!
(责编夏天)
一、倾诉生活的丰富多彩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并让学生的习作成为倾诉生活体会的窗口。
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描写自己居住的金山生活区,可从不同角度,可从大处落笔,也可从小处着眼,用自己的心去观察金山生活区。学生通过观察,写出《金山夜市》、《夜晚的榕城广场》、《美丽的金山》、《金山的臭水沟》等佳作。
通过这样引导,让学生学习去观察自然,发现自我,发现丰富多彩的世界。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这种“发现”的视野和深度也会逐渐扩大加深,从关注小社会(如自己、学校、家庭……),逐步扩展到关注大社会,从而使自己的一生都有发现的快乐和写作的冲动相陪伴。
二、倾诉成长的喜怒哀乐
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一种理念,作文就是倾诉心声,作文就是对话,作文是自己在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甚至与自己对话之后的心声录。
——学生喜欢写信,就从写信开始吧,写给父母,给老师,给同学,给朋友,给天上的星星,给徐徐的微风,给自由飞翔的小鸟……只要愿意,一天一封都行。可以将信投递,可以将信收藏,也可以将所有的信收集,还可以为自己的信集取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少年初识愁滋味”,学生也有烦恼和忧伤,写老师一个不留神说错话给他们带来的烦恼,写作业繁重让他们想做一只飞翔的鸟儿,写考试是他们心中的最痛……放手让他们去抒写吧,写出心中的烦恼,写个痛快、写个舒畅!
——学生有许多跟成年人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就让他们表达吧,可以引导他们编一本《我们想说》或《代沟》,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收藏在册,适当时候拿出来让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这是多么有益而有趣的活动啊。
我记得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不敢对父母亲坦白自己的错误,于是就在个人随笔中写出一段真诚的内心独白:“我错了,面对父母,我不安。我不想偷改分数,但又怕你们看到真实的成绩感到失望,我知道你们为我操尽心。每一次的考试都令我恐惧,特别是看到成绩的一刹,我的心脏快要停止,基础不扎实导致成绩不佳,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我精神不振,我真想考出好成绩让你们高兴,但是我太令你们失望,也太令自己失望了。”看了这段令人深思的内心独白,我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告诉他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并表示愿意成为他的聆听者和帮助者。我让他的父母亲也写了一封信给他。通过写信不仅让这位学生的心理负担得到释放,还让他明白老师和父母会帮助他,他逐渐变得开朗了,更愿意把心中的烦恼和秘密告诉我。他还建议班级创编一本《心声语录》,让同学们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摘录在册,大家共同商量,寻求最佳方法。他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用不同的文体形式来倾诉自己的心声,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成长的喜怒哀乐。
三、倾诉阅读的独特体验
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我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指导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倾诉阅读的独特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除了指导学生边读边记笔记之外,还在指导定期阅读之后上一节读书心得交流课:如学生通读《三国演义》之后,讨论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角色?学生读书交流后必然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倾诉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体验。同时在交流评价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混沌。交流之后,学生将自己体验到的人物的言、行、神以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在习作中激发出美的火花,独特的阅读体验,直面心灵的选择,催化了个体言语生命的成长,同时丰盈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质量,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郭沫若曾在《艺境》中写过这么一句话,“诗是写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作文也是如此,并非熟悉了写作的手法就能写出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必须是从作者的心中流淌出来的,喷发出来的。这涓涓的细流,这翻腾的岩浆的源头便是生活。当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以各种方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的时候,就会产生倾诉的欲望、对话的冲动,他们渴望与人分享、渴望有人聆听。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也是易感的,他们可以为清晨花朵上的一颗露珠而感动,也可以为老师的一个眼神而思绪万千。每一种感触都是心灵和生活的交流、对话。当学生把这种心灵的独白用笔真实地记录下来,哪怕笔触是稚嫩的,技法是粗疏的,也是一篇好作文,因为它源于心灵。我们作为老师应尊重他们,我们要成为他们最忠实的聆听者,用自己对生活丰富多彩的感触和深刻的思考给他们一些影响,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让学生的写作在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中,在人文的光辉中自主、自进,那么写作必将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快乐!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