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棱镜门”事件爆发以来,窃听风波就一直不停地发酵,可谓“一浪接一浪”。10月下旬,媒体爆出美国国安局监听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把手,德、法等美国重要盟友的元首都在“受害者”之列。
德国是美国在欧洲亲密的盟友,美国兵从冷战时期开始就在德国境内驻扎。直至今日,所谓的“美军非洲司令部”还设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同时,各路美国情报机构也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五花八门的情报设施。正因为此,美国国安局针对德国总理、政府机构、经济目标、政府官员乃至普通公民的监控和窃听,才会在德国朝野引起巨大的愤慨与抗议,使其成为谴责美国监听行为声音最高、行动最活跃的欧洲国家。当然,德国的激烈态度也没换来什么,美国对于窃听的态度一直漫不经心,白宫开始矢口否认,继而装聋作哑,情报机构和国安局负责人甚至在国会听证会上大谈“欧盟国家是美国窃听行为的受益者”、“窃听是有必要的”,一些国会议员指责欧盟国家的愤怒是虚伪、惺惺作态。
不过,德国毕竟是欧洲第一政治和经济强国,是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前沿伙伴,德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对美国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最近又有了一种引人关注的说法:据德国政府内部消息透露,德美之间有望在明年初签署“互不监听”协议。尽管一些具体细节,甚至协议能否最终签署还是未知数,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美德在处理监听危机上都做了一些妥协,正在找一个双方可以下台的台阶。
德国国内一些人对此类协议表示担心,认为美国即便真有意签署,也不过是一种“灭火”的公关手段。美国多家情报机构在德国经营多年,树大根深,且有诸多外交、军事特殊身份可供掩护,“互不监听”不过说说而已。更何况,所谓“互不”,是在双方实力相当时才有意义,美德监听能力强弱对比鲜明,这个“互不”说到底还得看美国的脸色。而国际社会则担忧:这样的“互不监听”发展下去可能会形成新的合伙监听。
事实上,类似的监听协议或监听合作在欧洲国家之间早已有之。据英国《卫报》披露,过去5年间,德国、法国、西班牙、瑞典与英国情报机构密切合作,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监控和电话监听合作。美国也没闲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个国家二战刚刚结束就组成了一个情报共享联盟——“五只眼”,相约共同刺探、破译情报,将“情报共享”机制化,且互不刺探情报。据说,“五只眼”的监听站覆盖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当然,即便有“互不监听”协议在,也无法保证协议国之间完全不进行彼此的情报收集,这些国家虽有共同利益,更有自己的私利。而且,监听窃听之类的行为,对美国这类国家来说,即便败露了也没有什么丢人的,毕竟还有因窃听民主党而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水门事件”创下的丑闻先河呢。
但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提出的所谓“互不监听”,目的之一是为了安抚“受害盟友”,拉他们入伙。一些盟友心里也明白,抗议来抗议去并没什么用,还不如半推半就,搭上美国这艘监听大船,说不定也能得到点情报或提升一下自己的监听手段。于是,“监听联盟”将就此产生。
有国际问题专家总结过历史上出现的“监听联盟”:起初是西方阵营为了对付东方阵营的产物,后来是霸权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一些“敌对国”或“邪恶轴心”。现在,如果美国再扯起大旗,很可能就是部分发达国家一起对付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这道以“弱肉强食”为本质的“监听黑幕”,必然让那些小国和经济欠发达国家最受伤害,让本不稳定的国际阵营变得更加纷乱与动荡。
退一步说,即便此次美国与德国的“互不监听”协议仅仅是为躲避“棱镜门”压力而使的障眼法,也应该引起国际社会的警惕:在全球窃听烽烟四起的时候,美国作为始作俑者竟无半点悔过的意思,反而充当“搅屎棍”的角色,意欲借“监听联盟”在国际社会掀起新的风浪。
德国是美国在欧洲亲密的盟友,美国兵从冷战时期开始就在德国境内驻扎。直至今日,所谓的“美军非洲司令部”还设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同时,各路美国情报机构也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五花八门的情报设施。正因为此,美国国安局针对德国总理、政府机构、经济目标、政府官员乃至普通公民的监控和窃听,才会在德国朝野引起巨大的愤慨与抗议,使其成为谴责美国监听行为声音最高、行动最活跃的欧洲国家。当然,德国的激烈态度也没换来什么,美国对于窃听的态度一直漫不经心,白宫开始矢口否认,继而装聋作哑,情报机构和国安局负责人甚至在国会听证会上大谈“欧盟国家是美国窃听行为的受益者”、“窃听是有必要的”,一些国会议员指责欧盟国家的愤怒是虚伪、惺惺作态。
不过,德国毕竟是欧洲第一政治和经济强国,是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前沿伙伴,德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对美国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最近又有了一种引人关注的说法:据德国政府内部消息透露,德美之间有望在明年初签署“互不监听”协议。尽管一些具体细节,甚至协议能否最终签署还是未知数,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美德在处理监听危机上都做了一些妥协,正在找一个双方可以下台的台阶。
德国国内一些人对此类协议表示担心,认为美国即便真有意签署,也不过是一种“灭火”的公关手段。美国多家情报机构在德国经营多年,树大根深,且有诸多外交、军事特殊身份可供掩护,“互不监听”不过说说而已。更何况,所谓“互不”,是在双方实力相当时才有意义,美德监听能力强弱对比鲜明,这个“互不”说到底还得看美国的脸色。而国际社会则担忧:这样的“互不监听”发展下去可能会形成新的合伙监听。
事实上,类似的监听协议或监听合作在欧洲国家之间早已有之。据英国《卫报》披露,过去5年间,德国、法国、西班牙、瑞典与英国情报机构密切合作,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监控和电话监听合作。美国也没闲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个国家二战刚刚结束就组成了一个情报共享联盟——“五只眼”,相约共同刺探、破译情报,将“情报共享”机制化,且互不刺探情报。据说,“五只眼”的监听站覆盖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当然,即便有“互不监听”协议在,也无法保证协议国之间完全不进行彼此的情报收集,这些国家虽有共同利益,更有自己的私利。而且,监听窃听之类的行为,对美国这类国家来说,即便败露了也没有什么丢人的,毕竟还有因窃听民主党而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水门事件”创下的丑闻先河呢。
但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提出的所谓“互不监听”,目的之一是为了安抚“受害盟友”,拉他们入伙。一些盟友心里也明白,抗议来抗议去并没什么用,还不如半推半就,搭上美国这艘监听大船,说不定也能得到点情报或提升一下自己的监听手段。于是,“监听联盟”将就此产生。
有国际问题专家总结过历史上出现的“监听联盟”:起初是西方阵营为了对付东方阵营的产物,后来是霸权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一些“敌对国”或“邪恶轴心”。现在,如果美国再扯起大旗,很可能就是部分发达国家一起对付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这道以“弱肉强食”为本质的“监听黑幕”,必然让那些小国和经济欠发达国家最受伤害,让本不稳定的国际阵营变得更加纷乱与动荡。
退一步说,即便此次美国与德国的“互不监听”协议仅仅是为躲避“棱镜门”压力而使的障眼法,也应该引起国际社会的警惕:在全球窃听烽烟四起的时候,美国作为始作俑者竟无半点悔过的意思,反而充当“搅屎棍”的角色,意欲借“监听联盟”在国际社会掀起新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