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课程管理等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每位教师应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规律出发,重新审视自己,找准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
一、由“师傅”向同伴转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条体现着教师的权威。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言听计从。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更缺乏促进学生成长的服务意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内涵。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习支配者的地位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教师的角色要变为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真正地建立起相互沟通、交流、启发,相互补充,互教共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教师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教师就要减少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要降低教的“营养感”。该学生做的教师决不插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活动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索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境界,使严肃的课堂荡漾起“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
二、由知识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片面夸大教师的权威作用,把学生看成一个可以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被赋予新的内涵。教师要改变过去强调单一知识传授的观念,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要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统一模式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只重课本知识向重生活知识转变。总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也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评价不能仅仅满足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还应当包括學生探索精神的唤醒与弘扬,创造力的发展与提升,创新人格的生成与确立等。
新评价理论要求语文教师明确评价目标,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不仅要采用纸笔测试,而且要结合课堂笔记、学习资料卡、成长记录袋等形式了解和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要通过平时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合作情况来进行评价,经常对比他们的变化,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四、由复制者向研究者转变
以前教师只是被动地、消极地按部就班地复制着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课程计划。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面临着知识爆炸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对新课程改革的诸多新问题的学习、研究、反思和总结。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由复制者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转变,积极主动和全方位地介入新课程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活动。
由于信息渠道的畅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完全可能超过教师。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力求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并改进,尽快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的探究和总结,增强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判断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会在教育研究中体验成功,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要,逐步实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成为科研型教师。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由“师傅”向同伴转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条体现着教师的权威。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言听计从。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更缺乏促进学生成长的服务意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内涵。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习支配者的地位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教师的角色要变为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真正地建立起相互沟通、交流、启发,相互补充,互教共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教师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教师就要减少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要降低教的“营养感”。该学生做的教师决不插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活动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索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境界,使严肃的课堂荡漾起“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
二、由知识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片面夸大教师的权威作用,把学生看成一个可以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被赋予新的内涵。教师要改变过去强调单一知识传授的观念,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要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统一模式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只重课本知识向重生活知识转变。总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也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评价不能仅仅满足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还应当包括學生探索精神的唤醒与弘扬,创造力的发展与提升,创新人格的生成与确立等。
新评价理论要求语文教师明确评价目标,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不仅要采用纸笔测试,而且要结合课堂笔记、学习资料卡、成长记录袋等形式了解和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要通过平时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合作情况来进行评价,经常对比他们的变化,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四、由复制者向研究者转变
以前教师只是被动地、消极地按部就班地复制着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课程计划。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面临着知识爆炸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对新课程改革的诸多新问题的学习、研究、反思和总结。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由复制者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转变,积极主动和全方位地介入新课程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活动。
由于信息渠道的畅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完全可能超过教师。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力求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并改进,尽快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的探究和总结,增强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判断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会在教育研究中体验成功,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要,逐步实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成为科研型教师。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