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视频资源已经普遍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微视频教学资源以其便捷性、高效性、互动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喜爱,已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恰当地利用微视频资源,能为学生创设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微视频资源,打造高效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教师。对于以形象化思维表达方式为主的中学生来说,教师采用兴趣教学非常重要。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恰当适切的微视频资源播放拉开语文课堂教学的帷幕,能有效且充分地刺激学生的主观视觉和认知感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取更多知识。
例如,教师在执教《故宫博物院》一课时,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配合教师的同步讲解播放一段1分钟左右的关于故宫历史资料的视频:展现出以故宫中轴线为拍摄基准,由南向北的几座文物大殿,最后一幕画面设置为俯瞰整个故宫历史建筑群的全景。这段粗线条推进建筑物的微视频,虽然没有充分聚焦其局部的雕琢与装饰,但却能很好地诠释“如此庞大的建筑群”这一描述,这样就能避免“先声夺人”束缚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想象力,有助于打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视频信息资源属于一种动态的资源,比较直观,故事性强,更容易被学生认知接受。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涉及相对比较难理解的现象、规律的内容,很可能会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障碍。如何有效消除这种障碍,从而有效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于微視频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拱圈”这一专业术语没有概念,更不明白为什么28道拱圈这样的设计才能够充分体现赵州桥“结构坚固”这一优越性。此时,教师可为学生演示一段关于拱圈建筑构造的微视频,通过直观视频素材和资源的引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更符合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此外,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内容比较枯燥,如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到比较吃力,不但文本生疏,文章中蕴含的寓意更难于理解和接受,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资源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赏一个5分钟左右的莲花微视频,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美丽莲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情感并产生联想,感受到作者对莲花的深切喜爱,从而体会借花喻人写作手法的精妙。
受编写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初中语文教材只提供了基本的教学素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的成长,如果教师不能将大量鲜活的社会案件、视频、学生密切关心的社会话题活动引入课堂,就很难真正达到课堂教学应有的引导作用。对此,恰当地引入各种微视频教学资料,可以有效克服教材滞后性的问题,缩短教材和教学现实之间的差距,更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原载于1962年的《人民日报》,文章最后一段精炼概括了解放以来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桥梁事业上不断取得举世共睹的伟大成就。课堂上,教师可播放纪录片《辉煌中国》中能够充分体现当代中国桥梁事业蓬勃发展的微视频资源,将港珠澳长江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等造型各异的桥梁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在观赏与赞叹的同时,生发为伟大祖国感到自豪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作文教学离不开情感,离不开兴趣。有了情与趣,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才能写出感情真挚、打动人心的文章来。对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借微视频资料能有效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增加他们对生活事物的体验,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
例如,在以“找春天”为题的作文教学中,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在校园中、田野中寻找春天,并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录下来或者拍下来做成微视频的任务。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百花齐放”关于春天的微视频资料,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激活思维空间,达到水到渠成、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总之,微视频资源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能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色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微视频资源的运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选择的微视频内容与课堂教学活动不相符、播放时间和时机不合理等问题,这样不但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甚至会影响整个教学进程。所以,教师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资源,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编辑,围绕微视频资源精心预设问题,将其科学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只有巧借微视频资源,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巧借微视频资源,科学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教师。对于以形象化思维表达方式为主的中学生来说,教师采用兴趣教学非常重要。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恰当适切的微视频资源播放拉开语文课堂教学的帷幕,能有效且充分地刺激学生的主观视觉和认知感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取更多知识。
例如,教师在执教《故宫博物院》一课时,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配合教师的同步讲解播放一段1分钟左右的关于故宫历史资料的视频:展现出以故宫中轴线为拍摄基准,由南向北的几座文物大殿,最后一幕画面设置为俯瞰整个故宫历史建筑群的全景。这段粗线条推进建筑物的微视频,虽然没有充分聚焦其局部的雕琢与装饰,但却能很好地诠释“如此庞大的建筑群”这一描述,这样就能避免“先声夺人”束缚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想象力,有助于打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
巧借微视频资源,突破重难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视频信息资源属于一种动态的资源,比较直观,故事性强,更容易被学生认知接受。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涉及相对比较难理解的现象、规律的内容,很可能会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障碍。如何有效消除这种障碍,从而有效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于微視频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拱圈”这一专业术语没有概念,更不明白为什么28道拱圈这样的设计才能够充分体现赵州桥“结构坚固”这一优越性。此时,教师可为学生演示一段关于拱圈建筑构造的微视频,通过直观视频素材和资源的引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更符合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此外,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内容比较枯燥,如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到比较吃力,不但文本生疏,文章中蕴含的寓意更难于理解和接受,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资源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赏一个5分钟左右的莲花微视频,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美丽莲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情感并产生联想,感受到作者对莲花的深切喜爱,从而体会借花喻人写作手法的精妙。
巧借微视频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受编写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初中语文教材只提供了基本的教学素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的成长,如果教师不能将大量鲜活的社会案件、视频、学生密切关心的社会话题活动引入课堂,就很难真正达到课堂教学应有的引导作用。对此,恰当地引入各种微视频教学资料,可以有效克服教材滞后性的问题,缩短教材和教学现实之间的差距,更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原载于1962年的《人民日报》,文章最后一段精炼概括了解放以来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桥梁事业上不断取得举世共睹的伟大成就。课堂上,教师可播放纪录片《辉煌中国》中能够充分体现当代中国桥梁事业蓬勃发展的微视频资源,将港珠澳长江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等造型各异的桥梁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在观赏与赞叹的同时,生发为伟大祖国感到自豪的情感。
巧微借视频资源,激活思维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作文教学离不开情感,离不开兴趣。有了情与趣,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才能写出感情真挚、打动人心的文章来。对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借微视频资料能有效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增加他们对生活事物的体验,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
例如,在以“找春天”为题的作文教学中,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在校园中、田野中寻找春天,并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录下来或者拍下来做成微视频的任务。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百花齐放”关于春天的微视频资料,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激活思维空间,达到水到渠成、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总之,微视频资源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能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色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微视频资源的运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选择的微视频内容与课堂教学活动不相符、播放时间和时机不合理等问题,这样不但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甚至会影响整个教学进程。所以,教师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资源,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编辑,围绕微视频资源精心预设问题,将其科学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只有巧借微视频资源,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