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主要结合政治课教学实践,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 质疑 问题情境 发散思维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教师。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个体自信的心理品质,鼓励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欢迎质疑,欢迎发表对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这一点我在教学中也是深有体会。例如:我在讲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问题时,先让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有个别学生提出了极其偏激的观点,认为我国人大的选举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没有什么民主,反而认为美国总统的竞选既有竞选演说,又有唇枪舌剑的电视辨论,体现了真正的民主。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我表明自己的看法:一是我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背离民主的现象,但不能说社会主义民主不真实,民主的本质和民主的发展程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问题;二是美国的总统选举是地地道道的金钱选举;三是社会主义民主有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是真实的。最后,我特别告诉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讨,有意识地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气氛,也向学生提倡一种“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的作风,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应注意三点:一是问题设计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问题设计要适当而有梯度性,而不是一看书就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发挥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三是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测、判断,并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例如:在讲解个人存款储蓄作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认知问题:公民个人存款储蓄既能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又能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采取降低存贷款利率的经济政策呢?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独立思考、敢于挑战的创新意识。
  
  三、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立体思考,是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成分。中学生容易受习惯的影响,喜欢按照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思维灵活性差,应变力弱,往往偏向正面、集中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所以,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克服思维单一性、惰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训练的主要步骤是:第一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潜力,选好适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命题。教师自己也应当对这一命题先作创造性思考。第二步:拓宽思路。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将自己设计的思维训练程序出示给学生,进行思维引导:⑴通过对这一命题的思考,你是否想到与这一命题提示的内涵相似的其他问题?对于其他问题,你有什么看法?⑵对于这一命题,你试着从其他角度考虑,会有什么新的发现?⑶通过这一命题的思考,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或借鉴?第三步:学生思考作答。第四步:教师评定,并将自己的创造性思考提供给学生参考。例如:在征收利息税的问题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⑴在征收利息税问题上,我国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⑵目前,我国重新启动征收利息税,其经济意义是什么?⑶我国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设问、作答和教师的评价,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造就新世纪的智能型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416716湖南省永顺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为本位。本人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
期刊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一种动力,那是一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表现。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一些尝试。  我主动与儿子商量,共同编一本书。书的内容是儿子近年来所写的日记、周记选编。对此,他很感兴趣,妻子也很支持。于是,我当策划,妻子当编审,儿子当编辑,一家人煞有介事地忙活了起来。不几天工夫,修改整理出几十篇文章。我写《前言》、儿了写《后记》,取了个书名叫—
期刊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非常艰难、细致的工作。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一个优等生与转化一个后进生是同等重要的。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不以传统的考试好坏、守纪律与否作为评价学生前途的唯一标准,以“包装式”批评转化后进生“自省”的教育教学方法,成绩的提高会有明显效果的。    一、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转化后进生,去“包装”后进生“自省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个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如在
期刊
庄子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尢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且,他还告诉我们“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旧之吊人。”我们不难看出,庄子认为知识应该是要围绕生命的,而且知识是要为生命服务的,而不是相反的。现在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是这样的,围绕学生本身的成长和发展,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不要因为对知识的追求而忽略甚至放弃对于学生本身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近年来,很多省、市、区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语言文字法规、条例、规定等。其中就“学校”方面部制定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条款。笔者曾在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过,深入很多学校对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部分教师在推广和践行普通话方面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规的要
期刊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一、激趣设疑,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可靠保障。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又可称为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
期刊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一般采用先讲题目再提要求,然后学生讨论内容、范围、结构和写法的方式进行。尽量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可以达标,但学生都是按照教师提示的信息来写的,文章中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太少,谈不上创新,学生的作文有新意的只有少数几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改变了学生作文的训练方式,着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完《新型玻璃》这课后,有一个练笔让学生想象自己设计一种新型产品,而练习册上有一道题让学生
期刊
[摘要]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前后联系而不是孤立的,我们在重视教育内容的同时,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衔接教育,这个转折过渡期的衔接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也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本文从中学语文教育的角度,简要分析语文衔接教育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相互联系 衔接教育    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我的孩子小学时语文成绩很好,为什么到初中就下降这么多?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创造,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关怀,个性差异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小班化的课堂,给这样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小班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