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用“麻杏宣肺汤”治疗小儿急性肺炎253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6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中西医汇通,观察伍用中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0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3例和对照组24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麻杏宣肺汤”口服,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253例中,痊愈139例,显效9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显效率90.51﹪,对照组249例中,痊愈105例,显效95例,有效41例,无效8例,总显效率80.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60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601,P<0.01),同时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面,缩短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伍用“麻杏宣肺汤”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关键词】 麻杏宣肺汤;治疗应用;小儿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小儿急性肺炎无疑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目前国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本人应用“麻杏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肺炎253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01~2011-04符合急性肺炎诊断标准[z]的住院患儿50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53例,男136例,女117例;年龄<1岁139例,1~3岁86例,4~12岁28例,其中普通肺炎250例,重症肺炎3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胸片检查;均可见斑片状阴影。对照组249例,男128例,女121例;年龄<1岁130例,1~3岁94例,4~12岁25例。其中普通肺炎246例,重症肺炎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性轻重、胸片及血常规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6),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抗病毒及降温、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疗程7~9d。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呼吸、肺部啰音消失情况及不良反应。每天详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记录体温、呼吸、心率、肺部啰音变化及各系统副反应。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计量资料结果以x+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听诊正常,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全部吸收;(2)显效:体温正常,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减轻,肺部体征改善,干湿罗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检查示炎症大部分吸收;(3)有效:体温正常,咳嗽、喘息有所减轻,肺部体征有所好转,X线胸片检查地肺部阴影部分吸收;(4)无效: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无改善。
  2.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肺炎患儿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x2=10.491,13.601,p<0.01.
  2.3 两组主要观察指标变化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在体温恢复时间、呼吸平稳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减少,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西药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见表2。
  表2两组急性肺炎患儿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t=5.066,5.058,5.504,6.645,9.169, p<0.01.
  2.4 副反应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坏及药疹等副反应。
  3 讨论
  小儿急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此期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一般采用抗感染及祛痰、止咳等综合治病,大部分患儿疗程7-10d,但有部分患儿常规治疗多天后肺内啰音仍吸收不理想,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从病源学而言,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如支原体、衣原体等,临床上以混合感染常见,临床上部分患儿应用抗生素疗效不佳,大部分为耐药菌所致,体弱及佝偻病患儿肺炎病程亦多反复,如治病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幼儿发育,而中医药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医称本病为“肺儿喘嗽”本人认为本病病位涉及表里、但以痰热内蕴,肺失宣降为主要病机,故治宜宣降肺气、清肺化痰为主,故以古方“麻杏石甘汤”为主方,自拟中药“麻杏宜肺汤”,方中以麻黄开宣肺气、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法夏、陈皮除湿,平喘,苏梗、枳壳、顺气化痰、佐以石膏少量,辛凉解毒,透邪外出,制约麻黄、法夏之热:甘草调和诸药。
  观察表明,除了极个别患儿喂药困难,佐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病小儿急性肺炎,应用中要能在本方药基础上辩证治疗,随症佐药,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总显效率明显提高,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标本兼顾,不但近期疗效良好,而且多期疗效也较理想,临床上也未见不良反应。从临床看,笔者认为中药汤剂的疗效常优于中成药,价格便宜,因此,中医师在诊疗中适当地多应用中药汤剂,对缩短患儿病程,降低医药费用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国社区医师,1990,6(10):41-4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6,1299
  作者简介:
  周小秋,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肺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通过对76例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早期乳腺癌病人的总结分析,探讨对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方法,尤其是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的总结,从而达到掌握乳腺癌前病变的手术时机。 方法 通过对36例乳腺癌疾病的总结,40例癌前病变的分析,乳腺疾病看似简单实很复杂,所以靠多种手段检查乳腺疾病如:手诊,彩超,钼靶x光拍片,乳管镜及乳管造影技术,CT及MRI等,乳头溢液寻找癌细胞适合无乳管镜的乳头溢液患者。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至我院门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有:基本知识宣教、用药护理、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比较该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和心理状态。结果 该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平均动脉压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90mmHg;经过病史、体检及相应的实验室
【摘要】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计划中腮腺不受侵及受侵的患者受照体积剂量,探讨合理的腮腺受照体积剂量限制方法。方法,用计算机计划系统(TPS)逆向调强功能对鼻咽癌病变患者进行逆向优化计算,对比腮腺组织不受侵犯及受侵犯的患者的腮腺V36数值。结果:腮腺不受侵的病例V36不大于50%,D50不大于40Gy,腮腺受侵犯的病例V36大于50%,D50在40~50Gy间。结论:腮腺组织不受侵的患者,能很好地达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病人血中一种新的生物活性肽(ADM)和抗凝蛋白 (TFPI)数值的变化,探讨身心灵疗法配合通脉降压胶囊的降压效果。方法:将试验的入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身心灵疗法配合我院自制通脉降压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8周,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ADM与TFPI水平的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疗法通过影响高血压病人的ADM和TFPI,使血压达到自动
【摘要】 目的了解感染HIV病人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抗酸染色和BACTEC MGIT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来检测结核病人标本,以后者为最终诊断方法,对确认的结核感染病人做五种(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比嗪酰胺)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3 HIV患者中,3.94%(8/203)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淋巴瘤,确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有50人。做结核药敏患者中有85
【摘要】 目的:探讨C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激光减压术与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科诊治的椎间盘突出患者200例,299个椎间盘,并采用C臂X光机引导对患者行经皮激光减压术与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个月,优良率80%,有效率为98%均穿刺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方法具有穿刺准确、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
【摘要】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过敏反应而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或猝死在法医学鉴定中也较为常见。由于过敏性猝死尸检时无特异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缺乏客观、准确且比较特异的检测手段,过敏性猝死的死后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一大难点,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通过过敏这一基本的免疫反应机制来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本文拟对过敏性休克和猝死法医病理学诊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关键词】 过敏性;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