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中西医汇通,观察伍用中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0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3例和对照组24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麻杏宣肺汤”口服,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253例中,痊愈139例,显效9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显效率90.51﹪,对照组249例中,痊愈105例,显效95例,有效41例,无效8例,总显效率80.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60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601,P<0.01),同时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面,缩短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伍用“麻杏宣肺汤”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关键词】 麻杏宣肺汤;治疗应用;小儿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小儿急性肺炎无疑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目前国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本人应用“麻杏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肺炎253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01~2011-04符合急性肺炎诊断标准[z]的住院患儿50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53例,男136例,女117例;年龄<1岁139例,1~3岁86例,4~12岁28例,其中普通肺炎250例,重症肺炎3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胸片检查;均可见斑片状阴影。对照组249例,男128例,女121例;年龄<1岁130例,1~3岁94例,4~12岁25例。其中普通肺炎246例,重症肺炎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性轻重、胸片及血常规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6),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抗病毒及降温、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疗程7~9d。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呼吸、肺部啰音消失情况及不良反应。每天详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记录体温、呼吸、心率、肺部啰音变化及各系统副反应。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计量资料结果以x+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听诊正常,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全部吸收;(2)显效:体温正常,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减轻,肺部体征改善,干湿罗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检查示炎症大部分吸收;(3)有效:体温正常,咳嗽、喘息有所减轻,肺部体征有所好转,X线胸片检查地肺部阴影部分吸收;(4)无效: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无改善。
2.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肺炎患儿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x2=10.491,13.601,p<0.01.
2.3 两组主要观察指标变化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在体温恢复时间、呼吸平稳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减少,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西药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见表2。
表2两组急性肺炎患儿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t=5.066,5.058,5.504,6.645,9.169, p<0.01.
2.4 副反应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坏及药疹等副反应。
3 讨论
小儿急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此期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一般采用抗感染及祛痰、止咳等综合治病,大部分患儿疗程7-10d,但有部分患儿常规治疗多天后肺内啰音仍吸收不理想,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从病源学而言,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如支原体、衣原体等,临床上以混合感染常见,临床上部分患儿应用抗生素疗效不佳,大部分为耐药菌所致,体弱及佝偻病患儿肺炎病程亦多反复,如治病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幼儿发育,而中医药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医称本病为“肺儿喘嗽”本人认为本病病位涉及表里、但以痰热内蕴,肺失宣降为主要病机,故治宜宣降肺气、清肺化痰为主,故以古方“麻杏石甘汤”为主方,自拟中药“麻杏宜肺汤”,方中以麻黄开宣肺气、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法夏、陈皮除湿,平喘,苏梗、枳壳、顺气化痰、佐以石膏少量,辛凉解毒,透邪外出,制约麻黄、法夏之热:甘草调和诸药。
观察表明,除了极个别患儿喂药困难,佐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病小儿急性肺炎,应用中要能在本方药基础上辩证治疗,随症佐药,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总显效率明显提高,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标本兼顾,不但近期疗效良好,而且多期疗效也较理想,临床上也未见不良反应。从临床看,笔者认为中药汤剂的疗效常优于中成药,价格便宜,因此,中医师在诊疗中适当地多应用中药汤剂,对缩短患儿病程,降低医药费用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国社区医师,1990,6(10):41-4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6,1299
作者简介:
周小秋,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肺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麻杏宣肺汤;治疗应用;小儿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小儿急性肺炎无疑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目前国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本人应用“麻杏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肺炎253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01~2011-04符合急性肺炎诊断标准[z]的住院患儿50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53例,男136例,女117例;年龄<1岁139例,1~3岁86例,4~12岁28例,其中普通肺炎250例,重症肺炎3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胸片检查;均可见斑片状阴影。对照组249例,男128例,女121例;年龄<1岁130例,1~3岁94例,4~12岁25例。其中普通肺炎246例,重症肺炎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性轻重、胸片及血常规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6),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抗病毒及降温、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疗程7~9d。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呼吸、肺部啰音消失情况及不良反应。每天详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记录体温、呼吸、心率、肺部啰音变化及各系统副反应。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计量资料结果以x+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听诊正常,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全部吸收;(2)显效:体温正常,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减轻,肺部体征改善,干湿罗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检查示炎症大部分吸收;(3)有效:体温正常,咳嗽、喘息有所减轻,肺部体征有所好转,X线胸片检查地肺部阴影部分吸收;(4)无效: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无改善。
2.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肺炎患儿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x2=10.491,13.601,p<0.01.
2.3 两组主要观察指标变化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在体温恢复时间、呼吸平稳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减少,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西药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见表2。
表2两组急性肺炎患儿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t=5.066,5.058,5.504,6.645,9.169, p<0.01.
2.4 副反应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坏及药疹等副反应。
3 讨论
小儿急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此期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一般采用抗感染及祛痰、止咳等综合治病,大部分患儿疗程7-10d,但有部分患儿常规治疗多天后肺内啰音仍吸收不理想,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从病源学而言,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如支原体、衣原体等,临床上以混合感染常见,临床上部分患儿应用抗生素疗效不佳,大部分为耐药菌所致,体弱及佝偻病患儿肺炎病程亦多反复,如治病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幼儿发育,而中医药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医称本病为“肺儿喘嗽”本人认为本病病位涉及表里、但以痰热内蕴,肺失宣降为主要病机,故治宜宣降肺气、清肺化痰为主,故以古方“麻杏石甘汤”为主方,自拟中药“麻杏宜肺汤”,方中以麻黄开宣肺气、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法夏、陈皮除湿,平喘,苏梗、枳壳、顺气化痰、佐以石膏少量,辛凉解毒,透邪外出,制约麻黄、法夏之热:甘草调和诸药。
观察表明,除了极个别患儿喂药困难,佐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病小儿急性肺炎,应用中要能在本方药基础上辩证治疗,随症佐药,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总显效率明显提高,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标本兼顾,不但近期疗效良好,而且多期疗效也较理想,临床上也未见不良反应。从临床看,笔者认为中药汤剂的疗效常优于中成药,价格便宜,因此,中医师在诊疗中适当地多应用中药汤剂,对缩短患儿病程,降低医药费用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国社区医师,1990,6(10):41-4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6,1299
作者简介:
周小秋,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肺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