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更:诗是一种情话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qccqc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更有很多个“标签”。她是《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是北京大学机器人研究方向的在读博士,是《意林》杂志的专栏作家。她是“学霸”,也是“才女”。她有严谨的理工思维,也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她自己如何看待这一切?文学、诗词能够给人带来哪些帮助?抛开一切标签,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东西是什么?
  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陈更的讲述。
  《意林》:首先恭喜我们的陈更小姐姐获得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鼓掌)!想问一下,你觉得此次夺冠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陈更:首先是觉得自己运气好。然后就是支持我的朋友终于不用再绞尽脑汁地在提到我时用各种“无冕之王”“心目中的冠军”等来组织语言了(笑)。
  夺冠并不是我的目标,《诗词大会》不是说你拿到了冠军你就是最厉害的,比赛中间有很多因素也不是能自己决定。当然,因为有很多人在支持你,必须要全力以赴。
  《意林》:从第一次站上了《诗词大会》的主舞台到现在,四年来,自己在心态方面有什么变化吗?
  陈更:我觉得我的心态没有变化,就是感受和学习,我始终在专注于倾听和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古诗词这个引线之下,许多人的生命热情被点燃了,不管他是被柴米油盐的生活所迫成了一个务农为生的人,或者建筑工地的工人,或者像雷海为大哥一样的送餐员,到一个舞台清丽秀美,音乐婉转悠扬,嘉宾兰心蕙质妙语连珠的环境里,他会想起隐藏在生活之下的曾经的文学梦想,那些不曾熄灭的点亮他生命的诗句。
  《意林》:在比赛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难忘、印象深刻的瞬间?
  陈更:第四季有一场,百人团里坐在我左手边的男孩子在比赛间隙看一本书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集《万物静默如谜》,安静地读着。这本书显然与接下来的比赛没有什么关系,我问他为什么看这本书,他说:“因为最近一直在看这本书,不想因为比赛打乱了阅读计划”。就在那一刻,我一下就被触动了,这才是真正的爱诗之人,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
  《意林》:什么时候开始与诗词结缘的呢?诗词、文学,对于工科生而言,它的帮助是什么?
  陳更:我21岁开始广泛地阅读诗词,到现在五年多。从小只是读了很多小说,后来觉得自己应该让阅读计划做一下调整,就开始从小说转为散文集。然后又读了蒋勋老师的《蒋勋说唐诗》。在这本书里,蒋勋老师把唐诗和人的心理意识、勇气等联系起来,我觉得特别好,从那时候便开始读诗了。
  其实我认为,一个人跟诗词能够摩擦、碰撞出一些东西,是需要一定年龄和阅历的。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或者说情窦初开的少女,还是不太会读懂一些诗词。一定是一个人心里积累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他(她)才会对诗词有感觉,才会从中获得救赎或者释放,从而喜欢上这种确实稍微艰深一点的文学。
  我读诗常常是假期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在那些美好、优哉的日子里,我更能体会诗歌。当读到“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的时候我正好在农村,我们家的房子就是一个小院子,门口是一条土路,处处村舍、农田的环境,恰好就是诗中的氛围。当我从诗中抬起头,看到我爷爷和另一位老爷爷正坐在不远处的石碾子上,那个情景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读诗词让我的生命更宽广厚重,能更耐心、更坚忍地面对艰深曲折的科研工作。而从诗词中汲取的力量,让我永远不累,永远有向上的劲头。
  《意林》: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攻读机器人方向的博士呢?这些年在北大的学习生活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陈更:我高中的时候,对自己能否背下大段的历史和政治没有信心,加之觉得物理的电学、热学等很有意思,就选择了理科。本科学习的是自动化专业,研究生选择从事理工科,都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北大对我的影响最大的就是优秀的北大人给我的力量。研一时,我加入过轮滑社。第一次训练是在晚上,就在英杰中心外面的空地,一个瘦弱的女生为了让我理解怎样摔跤最安全,穿着轮滑鞋,一遍遍摔在水泥地上示范给我看。我和她素不相识,也只有那一个训练的夜晚有交集。但那个多次摔在地上的我的小教练,成为我心中北大人的最初缩影。在北大, 少说话、多干活、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是一种习惯。而这种努力常来自本真的热爱、赤诚的纯粹,与功利无关。
  后来我越来越多地发现,比起怎样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北大的姑娘们会更重视我有什么本事,我能给其他人带来什么。
  《意林》:人工智能作为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技术,已经逐步进入了各行各业。在你看来,诗词是否有其“特殊性”?人工智能是不是永远没有办法像诗人一样去“写诗”?
  陈更:因为南辕北辙的平生所好和专业背景,每次出现在诗词节目中,我一定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哎,她可以研究一个机器人来写诗啊!”当时总是一笑而过,心想嘉宾们要将每个人的背景与诗词联系起来,真是难为他们了。
  直到2017年,我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机智过人》节目,真的遇到了为作诗而生的机器人“九歌”。九歌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学习了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歌,只要为它指定好诗的格式,譬如七绝五律,它就能在几秒的时间里交给你合辙押韵合乎格律的诗。
  30万首诗歌足以让“九歌”学到庞大的词汇量、完备的语法规则,甚至豪放派该如何挥毫,婉约派该怎么觅句,可我最想问的是,它为谁而作诗呢?
  诗是情话,是人对所要倾诉的对象说的情话,这个对象有时候是自己,有时候是放在心尖上的另一个人。而机器人没有倾诉情话的对象。
  所以,相比于教导机器人写诗的套路,或者以算法来启迪人写诗,我还是更眷恋这个场景,杜甫的小儿子宗武过十三岁生日,这一天,做爸爸的殷殷地对儿子说: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这是诗,有故事,有背景,有对象,有情,有分量。
  《意林》:在这么多的诗人之中,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他(她)的哪些特质比较打动你?
  陈更:杜甫,他有一颗柔软,善良,温暖的心。
  简媜说:“最难的是,在困苦流离之中仍保有宽容平静的微笑;最珍惜的是,在披风带雨的行程中,还能以笠护人。”杜甫就是这样的人,最难做到的人,最该被珍惜的人。
  《意林》:所以读诗的同时也应该去了解作者的思想。
  陈更:对,读诗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交流,在交流中读懂自己,读懂人性,读懂世间万物,要做好交流,当然与诗人沟通得越深入越好。
  《意林》:你曾经出过一本散文集,《意林》杂志也刊登过你很多的作品,你觉得自己最想通过文章传递给读者的是什么?
  陈更:诗词是温暖的,有情怀的,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技巧,想通过我的解读让大家体会到其中的感情。今后我也会注意不让自己原地踏步,努力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写作者。
  《意林》:我们的读者之中多数都是中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业以及情感方面会有很多的困扰,能不能送他们几句寄语呢?在你看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更:两点吧,一是尽量不要被动地随大溜,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的判断。二是不要陷入情绪里,尽量行动起来,行动可以化解焦虑,一件件小事做好以后,一点点的成就感,都可以化解焦虑。做好一件件小事,也能积累成很大的成就。
其他文献
有一次,我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就是因为睡觉而在赛跑中输给乌龟的故事时,问前排的几位听众:“您觉得当时兔子应该怎么做呢?”他们都回答“不应该睡觉,应该踏踏实实地努力跑到终点”。这是一般人都会给出的“标准答案”。  接下来,我问了K君同样的问题,结果他回答:“不参加赛跑不就行了?”回答得非常棒。  之后我對听众讲述了我在印度的经历。  对于“当时兔子应该怎么做”,有位印度人这么回答:“兔子,没错。乌龟
期刊
昨天,是我最后一次与母亲聊天。  七十二岁的妈妈,在两个月前被宣告罹患喉癌,需要割除喉部的息肉。但,只是这样还没办法完全治愈,必须同时切除声带及喉头部分。  手术的前一天,医生对我说:“你母亲接下来会暂时没有办法享用美食,所以尽可能让她吃喜欢的东西吧。”因而让她先出院回家。  我没有告诉任何一位家人那是妈妈能说话的最后一天。早上大家自然地团聚在餐桌前,我问她:“那么,想吃点什么好的呢?”  妈妈用
期刊
看眼睛  昨天走路时踩在钉子上了,到医院打了破伤风疫苗,今天又踩在钉子上了……我问大夫还用不用打疫苗,大夫回头瞅瞅我说:“不用了,有那闲钱还是去看看眼睛吧。”皮厚  一位顾客到小吃店吃包子,咬一口,不见包子馅儿,再咬一口,还不见馅儿。奇怪地问道:“服务员,这包子怎么不见馅儿?”  服务员说:“皮厚呗。”  顾客又咬了几口,直到吃完了还未见馅儿,又问服务员。服務员说:“你可能吃的是馒头。”症状  女
期刊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18岁的生日那天。那时,我正在上海的一所师范学校读三年级。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我从未奢望过自己的生日会有人给我安排点什么。但那一天,我心里还是有些失落。对一个女孩来说,18岁的生日似乎总有点特殊。如果说18岁是一个女孩含苞待放的季节,那么18岁的花,开得最美、最香,18岁的回忆,也该是最灿烂、最绚丽的。  可惜,现实和希望总存在着很大的出入。那一天,我过得风平浪静。没有人知道我的生
期刊
期刊
每到高考来临时,众编辑都在为“意林体”命中高考作文的事情忙碌着。为了抵抗加班中不时袭来的困意,大家都囤了一些咖啡、能量饮料之类的东西。  这天,磊編很热心地给大家每人发了一罐能量饮料,并对大家说:“快喝吧,我请客,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鉴于磊编突然地大方有些“不合常理”,众编迟迟没有打开饮料。  这让磊编很是着急,只好说出了实情:“你们快喝吧,这是我去年这个时候买的,再不喝,过了今天晚上十二点就过
期刊
一对大象  室友叫我跟他出去遛遛,我玩游戏不愿意去,室友说你不去别后悔,我本来打算介绍对象给你认识的。  好我去!我特意换了衣服跟他去了广州动物园,转了半圈后我说你介绍的对象呢?  这货指着不远处说:就在那,一对大象!不辣的  我去一家小店吃麻辣燙,刚进门就听到一个外国人冲着老板说:“Blood!Blood!”为了显示自己的英语水平,我赶紧跟老板说:“他要血,鸭血。”  那个外国人回过头来幽幽地说
期刊
1  我经常会想到耿望,他在我心里的存在仿佛是日常的、渗透的、结构性的。  更多是在被生活击倒的时刻,我想到他当时握着我的手,我们手心受潮,连带着硬腭都发着酸。耿望看着我,眼神坚定又坚定,并且这坚定,使得他的那句话成为我多年以来唯一的支撑。  他说:“不用怕,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获得胜利。” 2  高三那年,学校取消了年级前20名同学的晚自习,凑成了一个小班。每天晚上,走廊尽头的空教室里,我们聚在一起
期刊
“意林名家励志臻选”系列《你好吗》《愿你一世从容》两本新书上市,销售火爆,众编辑兴高采烈的同時,也加紧了后续图书的制作。  这天,磊编接到了一个电话,对面的小意粉一上来就对着磊编一通夸:“磊编,我特别喜欢你,你长得帅,有才华,唱歌还好听……”正说得磊编心花怒放之时,小意粉步入了正题:“那个……我想买意林名家励志臻选,但是网上都卖断货了,书店也没有,磊编能协调一下卖给我一本吗?”  磊编欲哭无泪,敢
期刊
商店老板听到伙计对顾客说:“没有,夫人,几个星期都没有了,看来不会很快有。”  伙計的话让老板吓了一跳,他赶快朝正往门外走的顾客跑去,嘴里说着:“他说得不对,夫人,当然马上就会有。事实上,我们几周前就下了订单。”  随后,他把伙计拉到一旁,厉声教训道:“绝对、绝对、绝对不许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如果真的缺货,就说已经订了货,货马上就到。好了,告诉我,她问的是什么?”  “雨。”伙计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