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新课程标准并以“附录”的形式提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指出:“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采取了两项措施,一在必修课中设置了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相并列的“名著导读”,二是编写了与每一册教科书(包括必修和选修)相配套的“语文读本”。
  有何意义
  1.学生阅读经典,可以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经典,不必像读教科书那样,没必要正襟危坐,也不需要占用整块时间。精研细品亦可,浮光掠影亦可;挑灯夜读亦可,见缝插针亦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亦可,“好读书,不求甚解”亦可;一人独享亦可,与友对谈亦可。即使随便翻翻,也会有所收获。
  2.借助经典,我们可以与古圣先贤促膝晤谈,也可以在古今中外思想大师的引领下,饱览人类世界的精神宝藏,领略深刻与睿智,品味崇高与激情,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与人格的提升。
  如何引导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无论是阅读名著,还是阅读“语文读本”,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因此,要引导学生树立“主人”意识,自主阅读,让学生在广泛而富有成效的课外阅读中主动地学习、探究,从而形成自学能力。通过课内外的结合,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日后的继续自修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终生受益。
  2.激发阅读兴趣
  无论是阅读名著,还是阅读“语文读本”,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为图热闹而阅读,为完成任务而阅读。培养阅读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比如可以开展文学社团活动、课本剧表演,举行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编辑班组作品集、墙报、手抄报等。
  怎么阅读
  1.一定不能贪多,分量不宜太重;否则,很容易流于走过场,浮光掠影。叶圣陶在《认真学习语文》中说:“有的老师、有的家长往往说,某某孩子两天就看完了《红岩》,真了不起。我认为这不是很好。这样大的一本书两天就看完,可能只看见些影子,只记得几个人名,别的很难领悟。这样的读书法是不该提倡的。先要认真读,有了认真读的习惯,然后再求读得快。”
  2.可以对不同的文章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大声朗读精彩的段落,并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进而复述文章梗概;可以开展“比较阅读”,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可以选取其中精彩片段进行朗读,谈谈文章大意;可以在一些阅读座谈会,谈谈阅读体会,交流阅读心得;还可以在壁报或自办刊物上,直抒己见,展开对一些文章的讨论,等等。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刘梦溪
  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形式超过内容的时代;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拥挤在一起的时代;或者换一个说法,可以说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互相脱节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要说现代化,欧洲、北美总比我们更现代化得多吧?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良好的读书风气。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到处都有人安静地阅读。他们的习惯是不说闲话,只读书。我们相反,只说闲话,连闲书也不看。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個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难的是要有读书的意愿,如果有了读书的意愿,读什么书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简单地说,读总比不读好,也就是古人说的开卷有益,当然认真地说起来,选择什么书来读,也不是毫无讲究。各个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肯定首先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就社会的一般情形而言,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特别是那些“文明体国家”,堪称经典的文本格外丰富。我这里讲的经典阅读,着重点在中国自己的文化经典,而且侧重人文方面。
  我们是世界上主要的“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发祥早、文化典籍多,人文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历史上各个朝代、各个历史时期,都不乏典范之作。“汗牛充栋”这句成语,如果用来形容中国文本典籍的丰富,也会显得不堪其比。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有时称赞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好,会惊叹地说这是古人的文章,这是极高的奖赏。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对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原载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
其他文献
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高中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重点学习小说。在学习时要注意小说的主题与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多边关系,同时要学习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因为它是增强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我们重点学习两点:  ■  1.对比表现手法  这是最能起到强化作用的一种手法。双方通过对比,既能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强化表现的
期刊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而我想说:愿做一个梦,永做追梦人。梦想是一首歌,唱出了青春的拼搏和无悔;梦想是一缕轻风,拂去倦意和疲憊;梦想是一盏明灯,在彷徨和迷茫之际,送来温暖与方向。每一个做过的梦,都应该被铭记,都应该被追逐,要坚信最初的梦想定会到达。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样的人。因为天赋、性格、成长环境等不同,每个人都是不一
期刊
地铁口、公交车站旁,塑料箱子里堆满了一元硬币。路上人来人往,半天过去了,不但没有人多拿,反而许多人将自己的零钱投放在箱子里……这不是电影中的场景,而是近期发生在国内多个城市的一幕。  近日,在广州、沈阳、南昌、合肥、苏州等多个城市的街头,出现了供路人救急使用的“硬币箱”。箱子无人看守,一旁立着“按需自取,每人不超过5元”的提示牌,拿多拿少全靠路人自觉。  被多拿?被哄抢?有去无归?这些担心并没有发
期刊
几米在《未必》一诗中这样写道:“你能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这简单的两句诗,让我在盲目的追逐、被动的前行中停下了脚步。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为什么许多人总是喜欢踩着别人的脚印亦步亦趋?为什么很多人总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始终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卢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破。”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让别人的眼
期刊
由于习惯,人们往往向前寻找希望、寻找美景。所以我们常说:希望在前、曙光在前。殊不知,有时当你回头的一刹那,也能看到你之前竭尽全力却不能看到的风景.  记得上次去庐山爬五老峰,我们一行人拼命向前,一心想上去看那三叠泉。可当我们精疲力竭来到三叠泉时.并没看到我们想象中的恢弘之美,心中自是有些怅然。就在此时.站在峰顶的我们回头一望.远处长江滚滚,鄱湖淼淼——脚下绝山献争高,峭壁森然;万壑流响,悬泉飞泻。
期刊
天空寂寞地下着大雨。没有雷声,也没有闪电,只有雨滴在演着独角戏。滂沱的大雨,冲刷掉了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也吞没了往日的聒噪与喧嚣。这样的天气,独自一人躲在屋檐下躲雨,注定会被忧伤感染。  我静静地看着前方,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又像是在犹豫着什么。思绪被漫天的雨打得支离破碎,我只能不知所措地发着呆。这时,远远地有一个人,哦,不,应该是一只“落汤鸡”向檐下跑来。因为惯性,他并没有马上停下来,当他一
期刊
【实战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斯特林是美国小提琴家,艺术表演家,目前已在全世界举办了多场演奏会,在全球拥有无数粉丝,她的演奏会场场爆满。但她也经常卸下舞台装扮,穿上套头衫,反戴着帽子,在纽约地铁里演奏,却常常无人为之驻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所谓“有文采”,即文章要“言
期刊
☆佳作展示一  正 视  吉林一考生  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序言中提过,贾樟柯在《天注定》的宣传讲座上讲过,翁贝托·埃柯在《试刊号》的谈话中也讲过——如今,人们对铺天盖地的消息应接不暇,灾难或欣喜总被迅速地瞥见,然后很快又被新消息掩埋。  人们见过的“大场面”太多,科技发达了,人们甚至可以选择看或不看那些不喜欢的部分,但遗忘和不见都是逃避,“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这
期刊
“锵剪子嘞……磨菜刀……”一听到从远处飘来的吆喝声,人们就知道是老赵来了,便提着家里生锈的菜刀和剪子下楼。  老赵,祖籍山东,身材瘦小,头发花白,驼着背,手上有着厚厚的一层茧子,老赵的吆喝声里总是含有一股濃浓的淳朴气息。老赵以磨刀为生,干了一辈子,手艺没得说,物美价廉;再加上老赵为人热情,附近的居民后来都认识了他,各家各户生了锈的刀具都给他准备着,等着他来。  老赵说,磨刀不仅是他谋生的手段,更是
期刊
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你的文章语言彰显文采,生动形象,特别是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我们应学会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提高文章语言的层次与品位。  如一篇满分作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母爱就像一把大伞,在急风骤雨中为儿女撑起一个温馨的家园;母爱就像一把扇子,在烈日炎炎下为儿女扇起一阵凉爽的清风;母爱就像一座灯塔,在人生大海中为儿女带来一束引路的光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