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词频统计和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将从知网收集到的1208条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借助中国知网的指数分析、文献来源的分析等对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在我国目前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发展我国基层图书馆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基层图书馆建设
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末端,在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理清当前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了解现阶段建设中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发现这些研究中的新的增长点,本文借助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主题检索“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与高级检索中“主题=基层图书馆”并“主题=资源建设”或“主题=基层图书馆建设”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检索式:“主题=基层图书馆”并“主题=资源建设”或“主题=基层图书馆”并“主题=建设”进行检索,得到1382条数据,除去会议论文(99篇)、硕博士学位论文(42篇)、报纸(33篇),最后获得的期刊论文数量为1208篇。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对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二、文献计量研究
(一)发文时间分析
论文的发文时间可以反映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本文以“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作为关键词对相关文献进行指数分析,自1987-2000年我国的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一直处于平稳但有小幅升落的阶段,初期研究人员就认识到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专业化、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制度的灵活性等在现代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仍具有指导意义的图书馆建设理念。从2000年开始,研究总体上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开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开始注重资源共享[1]。2010年达到第一个高峰期,此时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多为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成立基层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开放获取[2]。2010-2016年处于相对平稳但有波动的状态,但总体的发文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近几年文献增长缓慢,但这段时间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并进入相对成熟期,这也说明基层图书馆资源的研究正面临新的突破,将产生新的分支领域,随后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
(二)论文的期刊分布规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图书馆论坛》与《图书馆杂志》的整体排名都处于较高的位置,说明这两本期刊刊载的“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相关论文多且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三、文献内容研究
(一)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关键词分析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获取近五年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期刊论文的数据,将其导入citespace运用关键词绘制图表进行分析,关键词间连线越粗表示关键词间的联系越紧密,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根据分析,近五年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除了“基层图书馆”这一研究主体以外,“公共图书馆”在近五年的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25次,成为出现频率第二高的关键词,此外近五年的研究主体还有“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基层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法”,研究内容有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模式,部分文献通过文献计量的方式来对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进行研究,还有一部分文献对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资源的有效需求、有效供给以及基层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进行研究。
(二)“基层图書馆”建设模式
基层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模式,按照资源共建贡献的方式划分,主要有三种:总分馆模式、图书馆联盟模式和基层图书馆协作模式[3]。总分馆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图书馆之间进行分工协作的运行模式,一定条件包括服务区域布局、行政隶属和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基础条件。图书馆联盟是指基层图书馆构建遵循共同协议的图书馆联合体,在自愿、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有序的组织整合区域内图书馆资源建设,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统一的资源共享服务[4]。基层图书馆协作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分散在本地区各系统、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分工合作的图书馆联合体,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建共享。按照图书馆服务延伸的方法可划分为:区域性网络模式、总分馆延伸模式和流通点模式三种[5]。区域性网络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更加重视用户的需求,一切以方便用户为目标,建立了“一卡通借通还模式”“分层统借统还模式”方便用户借还图书馆的资源。按服务划分的总分馆延伸模式与按资源共建共享划分的在实质上并无区别。流通点模式是指图书馆依托一个机构建立起来的一个固定的图书流动点,这是图书馆主动向服务的盲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弥补了经济落后地区服务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信息公平。
4.对于发展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启示
当前我国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都具有单向化的弊端,对贫困地区群众文化需求缺少调查,建设项目缺乏长期的跟进和管理。基层图书馆要为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服务,可以先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摸清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为了促进图书馆向基层延伸。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建立总分馆制度。
参考文献:
[1]秦忠范.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利用[J].图书馆学刊,2000,(01):54-55.
[2]许建业,陆忠海.当代中国文化共享工程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J].艺术百家,2010,(S1):1-4.
[3]谭舒.基层社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09):9-11.
[4]付虹.托管型基层图书馆分馆建设模式的探索——厦门图书馆的分馆建设实践[J].图书馆杂志,2009,(08):42-43.
[5]刘晓莹.基于图书馆联盟的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蓝紫琪(1994-)女,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7级情报学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基层图书馆建设
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末端,在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理清当前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了解现阶段建设中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发现这些研究中的新的增长点,本文借助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主题检索“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与高级检索中“主题=基层图书馆”并“主题=资源建设”或“主题=基层图书馆建设”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检索式:“主题=基层图书馆”并“主题=资源建设”或“主题=基层图书馆”并“主题=建设”进行检索,得到1382条数据,除去会议论文(99篇)、硕博士学位论文(42篇)、报纸(33篇),最后获得的期刊论文数量为1208篇。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对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二、文献计量研究
(一)发文时间分析
论文的发文时间可以反映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本文以“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作为关键词对相关文献进行指数分析,自1987-2000年我国的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一直处于平稳但有小幅升落的阶段,初期研究人员就认识到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专业化、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制度的灵活性等在现代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仍具有指导意义的图书馆建设理念。从2000年开始,研究总体上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开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开始注重资源共享[1]。2010年达到第一个高峰期,此时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多为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成立基层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开放获取[2]。2010-2016年处于相对平稳但有波动的状态,但总体的发文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近几年文献增长缓慢,但这段时间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并进入相对成熟期,这也说明基层图书馆资源的研究正面临新的突破,将产生新的分支领域,随后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
(二)论文的期刊分布规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图书馆论坛》与《图书馆杂志》的整体排名都处于较高的位置,说明这两本期刊刊载的“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相关论文多且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三、文献内容研究
(一)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关键词分析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获取近五年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期刊论文的数据,将其导入citespace运用关键词绘制图表进行分析,关键词间连线越粗表示关键词间的联系越紧密,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根据分析,近五年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除了“基层图书馆”这一研究主体以外,“公共图书馆”在近五年的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25次,成为出现频率第二高的关键词,此外近五年的研究主体还有“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基层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法”,研究内容有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模式,部分文献通过文献计量的方式来对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进行研究,还有一部分文献对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资源的有效需求、有效供给以及基层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进行研究。
(二)“基层图書馆”建设模式
基层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模式,按照资源共建贡献的方式划分,主要有三种:总分馆模式、图书馆联盟模式和基层图书馆协作模式[3]。总分馆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图书馆之间进行分工协作的运行模式,一定条件包括服务区域布局、行政隶属和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基础条件。图书馆联盟是指基层图书馆构建遵循共同协议的图书馆联合体,在自愿、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有序的组织整合区域内图书馆资源建设,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统一的资源共享服务[4]。基层图书馆协作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分散在本地区各系统、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分工合作的图书馆联合体,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建共享。按照图书馆服务延伸的方法可划分为:区域性网络模式、总分馆延伸模式和流通点模式三种[5]。区域性网络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更加重视用户的需求,一切以方便用户为目标,建立了“一卡通借通还模式”“分层统借统还模式”方便用户借还图书馆的资源。按服务划分的总分馆延伸模式与按资源共建共享划分的在实质上并无区别。流通点模式是指图书馆依托一个机构建立起来的一个固定的图书流动点,这是图书馆主动向服务的盲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弥补了经济落后地区服务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信息公平。
4.对于发展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启示
当前我国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都具有单向化的弊端,对贫困地区群众文化需求缺少调查,建设项目缺乏长期的跟进和管理。基层图书馆要为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服务,可以先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摸清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为了促进图书馆向基层延伸。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建立总分馆制度。
参考文献:
[1]秦忠范.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利用[J].图书馆学刊,2000,(01):54-55.
[2]许建业,陆忠海.当代中国文化共享工程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J].艺术百家,2010,(S1):1-4.
[3]谭舒.基层社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09):9-11.
[4]付虹.托管型基层图书馆分馆建设模式的探索——厦门图书馆的分馆建设实践[J].图书馆杂志,2009,(08):42-43.
[5]刘晓莹.基于图书馆联盟的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蓝紫琪(1994-)女,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7级情报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