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绘画艺术以水墨画为代表,西方绘画艺术以油画为代表,二者根植于几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发展过程中都涌现出大量优秀艺术作品,其绘画材料、题材、技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者的差异比较是备受人们热议的话题。宋代,统治者把绘画艺术的地位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专门设置翰林书画院;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家将创作从刻板的神性转向善美的人性,在画作中倾注人的美好情感。这两个历史时期并不在一个时间点,却是这两个画种发展的巅峰时期,故有一定的对比性。二者对写实手法的表达各有千秋,本文分析了宋代人物画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发展巅峰时期经典作品的写实手法,进一步探讨中西绘画中对自然事物模仿与再现处理手法的异同。結果发现,二者皆注重人物神态、性格和细节的描写,但构图设色又有不同。
一、人物都追求形似与神似
中国宋代人物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对于造型的追求大同小异,前者以细致、精美为主,后者以科学、理性为主。这两个时期画家倍出,其绘画手法高超。其间创作的人物画不仅仅勾勒人物的形体特征,更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所以,在谢赫《画品》“六法”中,“气韵生动”排在第一位,意在要求画家作画时首先表现绘画对象的精神状态;法国学者夏尔·巴托也指出,“艺术模仿自然,但不过是模仿自然的普遍美的方面”。宋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对于人物的刻画既要象形也要象神。
在中国流传下来的宋代人物画画作中,画面中的人物皆富有情感,神态生动。例如,传为李公麟绘制的《维摩演教图》中,维摩诘高深机智;王居正绘制的《纺车图》中,农村妇女朴实快乐;马远绘制的《踏歌图》中,乡民庆祝丰收的喜悦与劳作一年终于可以休息的愉快。无论这些画作经历多少年岁,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些人物依旧在向观者传达那时那景他们的精神状态与思想感情。而在另一个时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竭力地赋予画面人物情感,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妇人神秘的微笑带给人一种温柔、慈祥的感觉。
虽然中西方在作画中都力求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对象的外貌特征和精神面貌,但是中西方的传统观念不同,作画工具和理念也不同,所呈现的画面效果天差地别。宋代人物画注重对象线条轮廓的勾绘,人物的立体感不强,空间关系变化也不明显;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则非常注重在光影下呈现出人物的立体感,通过层层叠叠的色彩,将人物在光影下的明暗关系精准刻画,增加画面人物的真实感。
二、都注重细节刻画,但侧重点不一
细节刻画的精细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画面的写实度,要绘出一个精致动人的画面人物,对于细节的刻画是少不了的。中国宋代人物画细节刻画精细,且不说那根根分明的毛发,就连衣服上细微的装饰纹样也随着衣服走向细致描绘,例如,《维摩演教图》中,文殊菩萨的衣服、坐台和头饰等细节都惟妙惟肖。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也很重视细节描绘,并结合色彩来表现对象的质感,比如《蒙娜丽莎》中,那位夫人胸前衣服的装饰纹路也被画家精心描绘在画面上。
虽然这两个时期的画家都十分重视细节刻画,但是中西方的侧重点不一样。中国绘画大多追求意境的表达,情感到了,画作便基本成功了,细节有所保留,有所简化。例如,《听琴图》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得相当精彩,但是画面背后是大片留白,不添一笔,带给观者一种广阔无垠的空间感。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细节则刻画得面面俱到,力求将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物品都生动画出,比如荷尔拜因的《乔治·基茨像》,画面中,乔治·基茨的形象呼之欲出,更令人惊叹的是,人物背景物品的细节清晰明确,剪刀、花瓶、笔记本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中国宋代人物画的写实技法并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但宋代画家在处理人物画时并不会将所见之物一一刻画在画面中,而是对生活场景有所取舍,留下最能突出主题、表达情感的部分加以处理和刻画。例如,李嵩《货郎图》中,货郎挑着的扁担上细碎的小玩意儿清晰可见,细看之下可以分辨出每一样物品,而画面对于背景的表达略为简单,既没有道路,也没有天空白云,但这也并不影响当时热闹氛围的表达。西方人物画则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将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刻画到位,比如杨·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这幅画中的细节刻画堪称经典,无论是散发着金属光泽的吊灯,还是反射出人物对面空间的铜镜,抑或是映在墙上的琥珀珠子的影子,都带给人们极为真实的视觉冲击感。因此,无论是宋代的人物画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都极其注重细节的刻画,只不过宋代画家对于画面的细节刻画有轻重之分,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则力图将画面中的每一个物品都清晰展现在观者眼中。
三、设色风格截然不同
中国宋代绘画依旧遵循谢赫“六法”的传统作画标准,这“六法”中,关于色彩的一法是“随类赋彩”,即要按照绘画对象的类别,提炼色彩,再由画家进行升华,而后赋予物象色彩。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被科学和理性影响,莱奥纳多也发出了“绘画也是一门科学”的观点,那么色彩在光线的影响下产生的纯度、明度与色相的变化也应该表现在画布上。因此,宋代人物画设色多是清新淡雅,而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设色厚重丰富。
除了理念不同,中国宋代绘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工具也不尽相同。中国宋代绘画多作于绢帛、宣纸之上,这类画布与画纸不适合着厚重的颜料,故画家不过用毛笔沾墨,使用平涂法着色,因此人物立体感较弱。例如,南宋钱选的《西湖吟趣图卷》,画面色彩清淡雅致,色彩的纯度与明度并无明显的变化,清冷的用色烘托出画中主人公的悲伤、忧郁。而西方绘画多绘于墙壁或者油画布之上,着色使用明暗法,作画时,色彩可层层覆盖,画面色彩修改度大,绘制出的画面立体并且古典华丽。拉斐尔的《巴尔达萨雷伯爵像》对于色彩的掌控可谓精确纯熟,画家利用色彩明暗微妙的变化,将伯爵身上那天鹅绒的银灰色、外衣和帽子的黑色描绘得质感鲜明而有区别,凸显出画面主人公的睿智与沉稳庄重的性格。
中国宋代人物画设色清新淡雅,画面还会有留白之处,主次分明,给人一种古朴雅致的情感意味;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设色华丽丰富,对整个画面光与影的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虽有主次却又处处精彩,给人一种奢华、绮丽的视觉效果。
四、结语
西方绘画历来被当作写实的典范,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写实手法并不亚于西方绘画。中国宋代人物画的写实手法技艺精湛,但不会运用到画布的每一寸,其拘于细节,但不拘于小节。相比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采用的透视法与明暗法,中国宋代人物画的整体写实性是没有办法比较的,但宋代画家也竭尽全力刻画主体人物,还原了场景人物和细节。除了描绘画面的主体人物,宋代人物画的背景多局部刻画一些草丛、树木等景色,其余空间则进行留白处理;而文艺复习时期的画作不仅对人物尽善尽美地还原,连带人物的背景也都刻画得细致生动,每一寸画布都被颜料所覆盖。宋代人物画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的写实手法都相当高超,受文化差异影响,两个时期的人物画所呈现的画面风格截然不同。但是,中国宋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画作都相当出彩,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文化艺术瑰宝。
(广西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廖国沁(1996-),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文化艺术管理)。
一、人物都追求形似与神似
中国宋代人物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对于造型的追求大同小异,前者以细致、精美为主,后者以科学、理性为主。这两个时期画家倍出,其绘画手法高超。其间创作的人物画不仅仅勾勒人物的形体特征,更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所以,在谢赫《画品》“六法”中,“气韵生动”排在第一位,意在要求画家作画时首先表现绘画对象的精神状态;法国学者夏尔·巴托也指出,“艺术模仿自然,但不过是模仿自然的普遍美的方面”。宋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对于人物的刻画既要象形也要象神。
在中国流传下来的宋代人物画画作中,画面中的人物皆富有情感,神态生动。例如,传为李公麟绘制的《维摩演教图》中,维摩诘高深机智;王居正绘制的《纺车图》中,农村妇女朴实快乐;马远绘制的《踏歌图》中,乡民庆祝丰收的喜悦与劳作一年终于可以休息的愉快。无论这些画作经历多少年岁,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些人物依旧在向观者传达那时那景他们的精神状态与思想感情。而在另一个时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竭力地赋予画面人物情感,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妇人神秘的微笑带给人一种温柔、慈祥的感觉。
虽然中西方在作画中都力求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对象的外貌特征和精神面貌,但是中西方的传统观念不同,作画工具和理念也不同,所呈现的画面效果天差地别。宋代人物画注重对象线条轮廓的勾绘,人物的立体感不强,空间关系变化也不明显;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则非常注重在光影下呈现出人物的立体感,通过层层叠叠的色彩,将人物在光影下的明暗关系精准刻画,增加画面人物的真实感。
二、都注重细节刻画,但侧重点不一
细节刻画的精细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画面的写实度,要绘出一个精致动人的画面人物,对于细节的刻画是少不了的。中国宋代人物画细节刻画精细,且不说那根根分明的毛发,就连衣服上细微的装饰纹样也随着衣服走向细致描绘,例如,《维摩演教图》中,文殊菩萨的衣服、坐台和头饰等细节都惟妙惟肖。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也很重视细节描绘,并结合色彩来表现对象的质感,比如《蒙娜丽莎》中,那位夫人胸前衣服的装饰纹路也被画家精心描绘在画面上。
虽然这两个时期的画家都十分重视细节刻画,但是中西方的侧重点不一样。中国绘画大多追求意境的表达,情感到了,画作便基本成功了,细节有所保留,有所简化。例如,《听琴图》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得相当精彩,但是画面背后是大片留白,不添一笔,带给观者一种广阔无垠的空间感。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细节则刻画得面面俱到,力求将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物品都生动画出,比如荷尔拜因的《乔治·基茨像》,画面中,乔治·基茨的形象呼之欲出,更令人惊叹的是,人物背景物品的细节清晰明确,剪刀、花瓶、笔记本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中国宋代人物画的写实技法并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但宋代画家在处理人物画时并不会将所见之物一一刻画在画面中,而是对生活场景有所取舍,留下最能突出主题、表达情感的部分加以处理和刻画。例如,李嵩《货郎图》中,货郎挑着的扁担上细碎的小玩意儿清晰可见,细看之下可以分辨出每一样物品,而画面对于背景的表达略为简单,既没有道路,也没有天空白云,但这也并不影响当时热闹氛围的表达。西方人物画则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将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刻画到位,比如杨·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这幅画中的细节刻画堪称经典,无论是散发着金属光泽的吊灯,还是反射出人物对面空间的铜镜,抑或是映在墙上的琥珀珠子的影子,都带给人们极为真实的视觉冲击感。因此,无论是宋代的人物画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都极其注重细节的刻画,只不过宋代画家对于画面的细节刻画有轻重之分,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则力图将画面中的每一个物品都清晰展现在观者眼中。
三、设色风格截然不同
中国宋代绘画依旧遵循谢赫“六法”的传统作画标准,这“六法”中,关于色彩的一法是“随类赋彩”,即要按照绘画对象的类别,提炼色彩,再由画家进行升华,而后赋予物象色彩。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被科学和理性影响,莱奥纳多也发出了“绘画也是一门科学”的观点,那么色彩在光线的影响下产生的纯度、明度与色相的变化也应该表现在画布上。因此,宋代人物画设色多是清新淡雅,而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设色厚重丰富。
除了理念不同,中国宋代绘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工具也不尽相同。中国宋代绘画多作于绢帛、宣纸之上,这类画布与画纸不适合着厚重的颜料,故画家不过用毛笔沾墨,使用平涂法着色,因此人物立体感较弱。例如,南宋钱选的《西湖吟趣图卷》,画面色彩清淡雅致,色彩的纯度与明度并无明显的变化,清冷的用色烘托出画中主人公的悲伤、忧郁。而西方绘画多绘于墙壁或者油画布之上,着色使用明暗法,作画时,色彩可层层覆盖,画面色彩修改度大,绘制出的画面立体并且古典华丽。拉斐尔的《巴尔达萨雷伯爵像》对于色彩的掌控可谓精确纯熟,画家利用色彩明暗微妙的变化,将伯爵身上那天鹅绒的银灰色、外衣和帽子的黑色描绘得质感鲜明而有区别,凸显出画面主人公的睿智与沉稳庄重的性格。
中国宋代人物画设色清新淡雅,画面还会有留白之处,主次分明,给人一种古朴雅致的情感意味;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设色华丽丰富,对整个画面光与影的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虽有主次却又处处精彩,给人一种奢华、绮丽的视觉效果。
四、结语
西方绘画历来被当作写实的典范,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写实手法并不亚于西方绘画。中国宋代人物画的写实手法技艺精湛,但不会运用到画布的每一寸,其拘于细节,但不拘于小节。相比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采用的透视法与明暗法,中国宋代人物画的整体写实性是没有办法比较的,但宋代画家也竭尽全力刻画主体人物,还原了场景人物和细节。除了描绘画面的主体人物,宋代人物画的背景多局部刻画一些草丛、树木等景色,其余空间则进行留白处理;而文艺复习时期的画作不仅对人物尽善尽美地还原,连带人物的背景也都刻画得细致生动,每一寸画布都被颜料所覆盖。宋代人物画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的写实手法都相当高超,受文化差异影响,两个时期的人物画所呈现的画面风格截然不同。但是,中国宋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画作都相当出彩,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文化艺术瑰宝。
(广西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廖国沁(1996-),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文化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