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高中历史事件离不开对其原因、经过和结果的记忆和理解,历史上事事不无原因,事事不无结果。能力立意型高考试题注重对因果关系的考查,以考查历史原因最为突出。该类试题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1.对历史事件原因的理解
(1)历史事件原因的特点
特点主要有:或繁或简,自身存在的客观性;或隐或显,纵横关联的多向性;或深或浅,对于过程的渗透性;或全面或片面,人们认知的主观性。这“四性”是可以统一的,但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是人们认知的主观性。
(2)历史原因的类别
类别主要有: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还可以依据具体知识内容来分类,例如,经济的原因、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因、法律制度的原因、文化传统的原因、党派关系的原因、国际关系的原因。社会原因在试题中并不少见,上述的文化传统的原因就属于社会原因。在考题的问句中,经常出现的是“主要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根本原因”等。
2.对历史事件经过的理解
确切地说,凡完整的历史过程都应当是具有“原因——经过——结果”的。“经过”本身不含前因后果,只是整体中的组成部分。
没有“经过”就没有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历史。历史事物、事件中的“经过”含量丰富,不重样,不重演。教材中对“经过”表述的基本思路是:“兴起—发展—高潮—转折—结束”;对人物多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理解要求:①时空顺序不乱;②纵横交织合理;③分期划段恰当;④重要人物和事件突出;⑤进展方向明确。其中,把握“进展方向”很重要,它包括事物、事态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必然走向等。
3.对历史因果关系的理解
有原因、有经过,就必然有对应的一个或几个结果。“果”是客观的;“果”分大小,有主次;“果”有必然,也有偶然。前事之果可以同时作为后事之因。“影响”是结果的向后延续。同学们要特别重视对人类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的“结果”和有开创性的“结果”。
(1)一因一果
即一种原因产生一种结果。这样的因果关系比较简单、直接,所处的历史层次也比较浅显。例如,唐朝中期均田制度破产,租庸调制只得告终。苻坚兵败淝水,前秦统治便很快瓦解。“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这是几个单向因果关系的例子,反映了必然性的因果关系。
(2)一因多果或同因异果
即一种原因产生多种(几个不一样)的结果。例如,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这一失败造成了多方面的结果:①法国赔款50亿法郎,又割让了矿藏丰富的阿尔萨斯等地,严重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②德意志统一,并获款得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资本和补充了资源。③法国的战败,也促成了意大利的统一。④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3)多因一果或同果异因
即多种原因共同产生一个结果。“多因”有时并列出现,有时有主次之分,要注意其中带根本性的原因。例如,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和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战争。阻碍英、美、日、德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英国)、外国的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美国)、幕府的封建统治(日本)、国家的分裂(德国)。原因虽不同,但它们最终都扫清了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多因多果。
即多种原因同时产生多种结果。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是因为那时候英国有了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基础和条件(美、法没有)。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多个结果:①使生产力大发展,生产技术大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②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资产阶级加紧掠夺殖民地,加剧了东方的贫困和落后。
(5)互为因果
即同时存在于历史整体中多种因素的互相作用,更多地存在于历史的横向联系中。有两方的互为因果,例如,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工农运动的高涨,又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另外,还有多方的互为因果。
(6)系列因果
即历史因果的系列化和连续化。它在历史纵向发展中大量存在,是一种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例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而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便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又如,唐朝中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引起土地高度集中,土地高度集中使均田制遭到破坏,均田制的破坏使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租庸调制破坏导致政府财政困难。可见系列因果关系及其连续过程,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逻辑性。
1.对历史事件原因的理解
(1)历史事件原因的特点
特点主要有:或繁或简,自身存在的客观性;或隐或显,纵横关联的多向性;或深或浅,对于过程的渗透性;或全面或片面,人们认知的主观性。这“四性”是可以统一的,但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是人们认知的主观性。
(2)历史原因的类别
类别主要有: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还可以依据具体知识内容来分类,例如,经济的原因、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因、法律制度的原因、文化传统的原因、党派关系的原因、国际关系的原因。社会原因在试题中并不少见,上述的文化传统的原因就属于社会原因。在考题的问句中,经常出现的是“主要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根本原因”等。
2.对历史事件经过的理解
确切地说,凡完整的历史过程都应当是具有“原因——经过——结果”的。“经过”本身不含前因后果,只是整体中的组成部分。
没有“经过”就没有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历史。历史事物、事件中的“经过”含量丰富,不重样,不重演。教材中对“经过”表述的基本思路是:“兴起—发展—高潮—转折—结束”;对人物多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理解要求:①时空顺序不乱;②纵横交织合理;③分期划段恰当;④重要人物和事件突出;⑤进展方向明确。其中,把握“进展方向”很重要,它包括事物、事态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必然走向等。
3.对历史因果关系的理解
有原因、有经过,就必然有对应的一个或几个结果。“果”是客观的;“果”分大小,有主次;“果”有必然,也有偶然。前事之果可以同时作为后事之因。“影响”是结果的向后延续。同学们要特别重视对人类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的“结果”和有开创性的“结果”。
(1)一因一果
即一种原因产生一种结果。这样的因果关系比较简单、直接,所处的历史层次也比较浅显。例如,唐朝中期均田制度破产,租庸调制只得告终。苻坚兵败淝水,前秦统治便很快瓦解。“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这是几个单向因果关系的例子,反映了必然性的因果关系。
(2)一因多果或同因异果
即一种原因产生多种(几个不一样)的结果。例如,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这一失败造成了多方面的结果:①法国赔款50亿法郎,又割让了矿藏丰富的阿尔萨斯等地,严重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②德意志统一,并获款得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资本和补充了资源。③法国的战败,也促成了意大利的统一。④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3)多因一果或同果异因
即多种原因共同产生一个结果。“多因”有时并列出现,有时有主次之分,要注意其中带根本性的原因。例如,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和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战争。阻碍英、美、日、德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英国)、外国的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美国)、幕府的封建统治(日本)、国家的分裂(德国)。原因虽不同,但它们最终都扫清了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多因多果。
即多种原因同时产生多种结果。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是因为那时候英国有了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基础和条件(美、法没有)。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多个结果:①使生产力大发展,生产技术大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②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资产阶级加紧掠夺殖民地,加剧了东方的贫困和落后。
(5)互为因果
即同时存在于历史整体中多种因素的互相作用,更多地存在于历史的横向联系中。有两方的互为因果,例如,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工农运动的高涨,又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另外,还有多方的互为因果。
(6)系列因果
即历史因果的系列化和连续化。它在历史纵向发展中大量存在,是一种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例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而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便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又如,唐朝中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引起土地高度集中,土地高度集中使均田制遭到破坏,均田制的破坏使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租庸调制破坏导致政府财政困难。可见系列因果关系及其连续过程,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