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德育教育是每个数学老师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数学教材中处处蕴含着思想教育素材,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传播数学知识、举办数学竞赛、开展数学游戏、创办数学园地等形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主题词:数学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育人,教育后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每个数学老师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数学教材中处处蕴含着思想教育素材,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传播数学知识、举办数学竞赛、开展数学游戏、创办数学园地等形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主题词:数学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育人,教育后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学校是对未成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广大教师是进行此项教育的主力军”。由此可见,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思品课的任务,各个学科都有义务和责任来承担和实施。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各个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根据教学实践,笔者浅谈几点做法。
一、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养料”,充分挖
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寓
德育于教学之中,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做“工程承包预算”,学生在预算中,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对建筑工程师的向往,又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
2、通过应用题的情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教材有这样一道题:“我国领土辽阔广大,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的52/55。东西相距多少千米?”教师可顺势引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我国地大物博,富源辽阔,进而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教师可给学生编这样一道题:“同学们学雷锋,20人来劳动,二分之一去扫地,四分之一檫桌椅,五分之一抹玻璃,还剩几人未分工?”学生通过做这样的题目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习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劳动观点。
3、通过介绍著名人物业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结合“圆周率”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大数学家祖冲之第一次精密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把这项世界记录保持了1000年,通过这
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又
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如在教学“分
数的产生”时,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教学“分
数加法和减法”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等。
5、通过做数学练习题,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计算细心,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形成严格认真,刻苦钻研,讲求效率的思想作风。
二、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寓教于乐,具有很好的效果。
1、举办数学竞赛,培养学生品质。成立数学活动小组,在活动中,通过开展数学知识竞赛,科技小制作等,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的竞
争意识,促使学生形成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增进学生热
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2、举办数学园地,培养学生品质。定期举办“数学园地”黑板报或手抄报,向学生介绍我国先进数学思想和世界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做数学游乐活动,培养学生品质。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做一些思想教育性较强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在娱乐中陶冶情操。
三、用教师的示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发挥自身的示范教育作用,无论是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做到为人师表。
一是要言行一致。说话做事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二是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带头遵循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处处给学生做模范。
三是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教学要精益求精,讲解板书和批改作业力求做到一丝不苟,言行举止都要体现严紧认真。
只要教师做到道德高尚,言行规范,教艺精湛,治学严
谨,学生就不会不受到耳濡目染,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渗
透更为重要,其作用和效果不可低估。
总之,数学知识潜在着不少德育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地挖掘,在对每一性质、公式的推倒与拓广,对每一习题的解答和每一知识系统归纳整理中都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很大的益处。
(四川平昌县元石小学)
其他文献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 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
中国山水画艺术有一大创造,那就是留白艺术,它在于追求一种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虚实相生,无为处皆成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的道理,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留白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重要。诚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讲的东西,就好比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留白”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应该是从教学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实效。新形势下怎样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而德育工作涉及到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及组织方式等,是一个关系到德育工作全局性的问题。 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丹江口市实验中学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
摘要:分层次教学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完美的统一。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一、分层次教学的提出 在许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
每一个初学者总希望别人告诉他学好英语的窍门或捷径。我认为在英语学习上无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寻。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
创新能力通常是把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量。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创新性与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在学习中创新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现在的学习主人,未来的社会主人。 一、更新观念,创设创新氛围 创新意
【案例】 在我校举行的“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中,我和李老师教学同一篇课文《新型玻璃》,我们在课时安排上完全不同。李老师按教学进度安排三课时完成,而我只用一课时的时间便完成教学任务,但效果却不比李老师差,深受听课教师的好评。 李老师的教学安排 李教师循规蹈矩,按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读、默写、理解生字词,初读课文,讲述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讲解“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教育过程中,有些学校只重分数,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这一客观现象,明确提出了学生的“存在权”这一概念,然后摆事实、指危害、讲道理、析原因、提措施,最后希望学校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伊甸园”。 关键词:存在权、现状、原因、措施 存在权,指的是一个国家公民出生以后,获得国家机构承认的权利。存在权,应该是生存权的一部分,按照宪法保护人权的原则,属于基本权利,国家应保护人民的存在权。那
当今社会,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缺乏合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合作学习完全应该成为学校教导的价值性目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由原来相对独立的个体关系
什么是有效教学,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老师提出:关于有效性的一个比喻:穿越玉米地时,第一,谁穿得快(速度);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老师把握了讲课的速度,学生接受的速度却有很大差异,当然收益问题就各不相同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益,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最大的收益?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