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留白”不空白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艺术有一大创造,那就是留白艺术,它在于追求一种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虚实相生,无为处皆成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的道理,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留白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重要。诚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讲的东西,就好比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留白”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应该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出发,系统地、全面地、多层次、多角度地设置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快速进入思维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留白”不是避而不谈,也不是简单省略,更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是教学智慧的艺术表现。
  导入时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在上课伊始,我们要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精心设计,把留白巧妙地运用到导入中来,有意给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尽可能地透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尽快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拉开主动学习的序幕。
  例如,在教学“真分数与假分数”一课时。上课伊始,老师问:“我们都知道什么叫分数,谁能举几个例子?”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学生一口气列举了十来个的分数。看到同学们情绪高涨起来,老师又问:“你们对分数这样熟悉,但你们知道分数中有真分数和假分数之分吗?假分数真的不是分数吗?”这一问全班立即鸦雀无声,同学们都陷入深思状态,与刚才踊跃争答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此时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教师精心设计这一环节,对于教学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巧妙地把“留白”运用到导入中来,从一堂课的开始便设置悬念,使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拉开主动学习的序幕,开启学生思维,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衔接时留白,巧把金针度与人
  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所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不妨采用“留白”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在留白的时空里,自主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鼓励孩子们以旧知为基础,积极思考探求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①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求学生口算: + =? - =?②复习约分方法,将上面算式中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 = = = ③试一试: + =? - =?(用最简分数代替复习①中口算题的分数)通过三个阶段的复习,将新知识隐含于旧知识之中,然后教师抛出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老师先不教,你们自己动动脑筋,应如何计算呢?”顿时,学生的思维被有效地激活了,此时,放手由学生自己进行有序思考:①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异分母分数,可不可以直接相加减?②在分母不同的情况下,应转换成什么形式才能直接相加减?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转换?这样,学生一经点拨,思维立刻被唤醒,大多数学生均能在留白阶段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分!从而顺利解决了教学难点。通过留白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知识的关键点时,作适时留白,“吊足学生胃口”,可以使课堂教学呈现“欲爆未爆”之势。这如同射箭一般,教师做出指点,学生自己拉开弓把箭射出去,并最终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乃至知识以外的宽广天地。
  高潮时留白,一语天然万古新
  在教学中,讲到高潮之时,可故意留下某些内容不讲。这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因为正处于杂乱无序中的思维,唯有历经静思、顿悟,才能最后确实的“有所得”。此时作适当的停顿,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改变传统的教法(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实验演示)。首先引导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最有可能跟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为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我先留下空白:3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实验的前提是,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结果最能反映出圆锥与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然后组织学生人人动手,分组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分秒必争,不给学生一点喘息的机会,不是有效的课堂,它致使教学过程淤塞臃肿,学生对知识“食而不知其味”。而留白,为学生提供一个“消化”、“理解”的时空,让学生在富有节奏的教学中,学得积极主动,扎实而有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人人跃跃欲试,努力地“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生拉硬扯,也不是教师的强硬灌输,而是水到渠成,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开心。而且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是,学生也获得了探索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福建省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 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我以为,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
期刊
一、班主任工作问题  在中小学班主任(以下简称“班主任”)工作中,那种动辄罚学生打扫卫生、围着跑道跑圈圈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屡见不鲜。这些班主任不看对象、不做分析,更不考虑工作效果和方法的科学与否,对任何违纪犯错的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惩处方法和手段。有的明明知道效果不佳,而且还有很大的负面效应,但他们就是雷打不动,我行我素,且长年累月乐此不疲,从不去问“为什么”,不去思考和研究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
期刊
新课程需要真实、有效的课堂,呼唤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将自己的精神、理想、思想以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地“化”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创造智慧。它是教师知识、素养的综合表现;是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现;不为教参、教材束缚的课堂觉醒;是不一味迷恋技法、克隆模仿的可贵探索;是教师个体生命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也是本真课堂教学有效性追求的起点。只有当教师入“化”臻境之时,才有
期刊
我们的教学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当前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初中的语文教学也要求创新。  一、什么是创新型教学?    所谓的创
期刊
摘要:“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一个人的语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果。语感,不是先天带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后天长期的语言感知和实践积淀而成的,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语感训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启发想象,加强朗读”等方式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深入理解语言文字。  主 题 词:语文教学 语感 培养 策略    语感,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从
期刊
近年来,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导致了教学的封闭性,忽视各项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  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期刊
今天一下课,我正打算走出教室,有一个学生走到我面前很真诚地对我说:“老师,我真希望天天都有音乐课。”看着小小的孩子那么诚恳的眼神,还有那发自内心的期待,我的心里不禁一阵感动,同时一种暖洋洋的幸福感立刻蔓延到了我的全身。  也许是我的课深深地吸引了他,也许是我不经意的一点关爱触动了他的心灵……总之,我感到他对我的依恋就像是孩子要离开母亲一般,有太多的无奈与不舍。于是,我也温柔地对他说:“是啊!老师也
期刊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训练方式,也是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作文课大都是围绕“老师出题——师生审题——学生作文”的模式进行教学的。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压抑和抹杀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大胆革新,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丰富的形象力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写出富有
期刊
教学需要“相机而动”。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就是发现,而“机”,则是教学的时机。善于发现和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而言,“相机而动”都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但语文教学又有其特殊性,语文教学中的“相机而动”更主要表现为讲于当讲、问于当问、补于当补、读于当读、品于当品等几个
期刊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  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