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日趋规范,需要加大力度尽快采取各种措施使工程造价管理更加完善,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体系,保证宏观工程经济决策和微观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关键词:工程造价价格体系造价控制
1、前言
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活动是一种经营活动,公路工程建设也是一种经营活动,投入的是人、财、物,产出的产品是桥梁,公路,民用建筑,或是一个工业生产装置等。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不是简单的投入和产出,它涉及到市场问题,用户问题,效益问题等等。公路工程建设在造价体系上,宏观上涉及社会效益、投资建设、项目建设选择等方面,是工程项目能否得到投资,如何投资、能否投入建设的重要依据,而且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微观具体方面涉及到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三个方面,和其它的商品生产一样需要分别进行成本控制并获取一定的利润。因此在公路工程全程的建设管理中,因其涉及国计民生、地方利益、企业效益、社会利益,为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就需要尽快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宏观工程经济决策和微观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使其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中形成合理的成本与利润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
2、公路工程造价形成机制
公路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公路工程所花费(指预期花费或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它是一种动态投资。它的运动受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和商品供求规律的支配。因此在工程造价形成及计算中我们要运用决策理论、会计学、经济学等理论评定造价策略,经过从行政上、技术上和商务上进行全面鉴别、比较以后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另外,工程造价形成是通过以往工程造价的总结分析获得的,并不是当前实际招标工程的实际造价,是虚拟造价。对现有工程造价,是以不能低于以往同类工程经修正后的价格水平来指导现有工程的造价。
2.1我国现行公路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特点
由于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仍未彻底脱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影响,忽视了企业独立的经济地位,国家直接参与管理活动,直接制定和控制构成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如设备材料出厂价、采购保管费、运杂费、工资、间接费、管理费和税金等),从而一直忽视公路施工企业自身作用,忽视了建立与完善施工企业定额的作用,导致预算与实际价格发生很大偏离,从经济控制的层面上,仍未有效实行企业间真正意义上的以自身定额为定价依据的招投标竞争、项目管理制度仍未有效提供造价成本依据,进而在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方面,定额、取费标准仍是由政府制定、管理并作为法定价格,抹杀了各个企业自身的地域特点、实力因素、管理能力在工程造价及定价中的作用,使得现行公路建设市场定价(招投标)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成本,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工程的造价控制,在招投标等定价阶段各参与报价的企业形成雷同报价,形似抄袭,无法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也不能很好的在微观层面上为具体公路工程项目费用管理提供有效支持,这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国内承包工程的投标报价工作,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价格管理工作需要。
2.2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投标工程计价依据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工程建设市场价格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控制的需要,更是业主和承包商保持竞争优势、控制成本和取得盈利的关键,是工程招投标价格计算、结算和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要在统一工程项目划分、统一计量单位、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定额的基础上,遵循商品经济的规律,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即实行量价分离,改变计价定额的属性,定额不再作为政府的法定行为,但是量要统一,要在国家的指导下,由有关的咨询公司或专业协会制定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定额,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持社会生产力平衡发展。价要逐步放开,先由定额法定价向指导价过渡,再由指导价向市场价过渡,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公司人员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能力、资质、经验和社会信誉制定企业自己的定额与取费标准。在具体某一项工程的投标报价计算时再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工程实施区域可利用资源信息、地方区域和谐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以及政府和社会咨询机构提供的价格信息和造价指数指导信息、工程质量、承包方式、合同工期、价款支付方式等因素,按照国际惯例、规范和做法灵活自主报价。
3、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工程造价体系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在宏观经济控制上主要是以分析考量工程造价总量、控制投资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在具体微观经济运行控制上主要是以提高从业企业实体经济效益,实现市场有力竞争、保障主体投资和承包方效益双赢为目的,又由于从业企业在市场中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所以在工程造价上企业始终追求降低成本、保持与提高效益、维持企业良好运行为根本宗旨,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只有一方盈利,换来另一方的赔钱,这有失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合理原则,所以趋于合理的工程造价体系能使得各方利益得到合理保障,能确保各方合理的发展空间,能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企业自身效益相得益彰,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工程造价体系完善的广泛意义所在。
3.1在当前工程造价基础上完善造价体系的对症分析
如何能完善我国的公路建设造价体系使之更趋于公平合理,这就需要我们对症分析,把握影响造价的各个主要要素和各个环节。影响工程造价的主体是政府与企业,主要涉及政府政策层面与企业自身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实力现状等;影响工程造价的客体是千差万别的,如自然因素、地质因素、设计因素、市场因素、地域因素、突发因素等;影响工程造价的环节主要是政府决策、工程招投标、项目结算。目前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症结在于政府与企业间在定价中所起作用定位不清,国家政策与企业管理匹配仍不合理,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在定价上未深入全面考虑,项目管理忽视工程结算汇总工作等。
3.2政府与企业间在工程定价的作用调整
应该说,比拟其他诸如服装、餐饮、生产制造等行业一样,政府所起的作用只是在政策上指导规范行业良性运作,各企业在政策框架下是真正自由竞争的主体,政府的定价只是用于政策制定、规划、设定未来项目所采用的参考目标,是宏观经济发展及远景经济发展目标的参考值,它决定国家经济大的走向;企业的定价是具体落实国家政策的展现,也是具有真实竞争意义的参考值,通俗的说,如果把政府定价比喻成不确定的约等数,那企业定价可以说就是绝对值,企业的定价是具体的经济组成分子,把价格真正放开,形成独立自主充分竞争的氛围,实现从业企业自由定价,这是经济的实际目标,是最具经济发展考核的支持依据,也是实体经济的 “着陆点”。所以,市场经济就要充分发挥实体企业在工程造价中的自由话语权,以此为基础完善具有真实代表的工程造价体系,为未来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数据。
3.3国家造价政策与企业管理匹配的调整
国家在公路造价政策上,全国通用一本书(定额),规定了工资、机械费、采购保管费、运杂费、间接费、管理费和税金等,这不能说不好,统一的定额可以作为造价宏观管理框架起到它在体系中规范、引导等作用,但毕竟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产生的实际造价还不是能靠一个定额来涵盖的;另一方面,国家虽已认识到企业建立自有定额的必要性,但仍未有效采取鼓励、考核等手段推进企业建设自身定额的进程(尤其是在招投标定价阶段应针对参与竞标企业建立定额对比考核项目点,以此推广企业定额的作用,推动公平合理的价格体系完善步伐),这对于需要建立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制度,仍旧存在差距,忽略企业自身管理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就会对整个造价管理产生偏差,进而会使从业单位对造价体系的合理性、公正性、同步性产生疑议,为此一定要使造价管理倾向于促进企业造价建立、完善、考核与运用,这样才能使造价体系管理真实有效。
3.4客观因素在造价中的影响
由于工程实际运作中的变化千差万别,工程造价客观因素如自然因素、地质因素、设计因素、市场因素、地域因素、突发因素、设计中的材料用量、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等,都会对造价有所影响。而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因素、地域因素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市场的波动,同时,市场的波动反作用于工程造价,作用的结果即是工程所在地区的工料机各要素持续上涨,预测工程造价与投标阶段、投标阶段与实际施工阶段的价格出入较大;地域因素涉及地方政策支持与周边环境友好,生活与便于施工的各项物质支持要素与条件的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包括综合实力、科技水平与内部精细化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工程造价的管理越精细,工程的投入产出比越大。因此工程造价管理要更加深入全面地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才能在定价阶段发挥更好的作用,才能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另外,加大企业在定价、造价全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增强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从双方面避免政府直接定价和企业操控价格的单方面行为,建立与完善造价体系,实现合理的造价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
3.5重视工程结算工作
对既往造价的继承能更好的趋近合理的价格控制,所以对以往工程进行细致分类结算,一方面能满足企业判定实际成本,查清底数;另一方面能使整个公路行业工程造价管理趋于实际,支持性数据清晰具体。所以,重视工程结算工作既是出自企业自身控制成本,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需要,也是整个公路行业迫切完善公路造价管理体系的需要。
鉴于当前国内工程公路建设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要确保有个和谐、公平、公正的公路竞争环境,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以及公路建设市场良性发展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总结过去工程建设经营管理、造价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充分了解工程造价价格形成机制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抓住分析好影响因素,提高企业定价话语权,采取鼓励、考核奖罚等措施与政策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好公路工程价格体系的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护好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秩序。
关键词:工程造价价格体系造价控制
1、前言
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活动是一种经营活动,公路工程建设也是一种经营活动,投入的是人、财、物,产出的产品是桥梁,公路,民用建筑,或是一个工业生产装置等。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不是简单的投入和产出,它涉及到市场问题,用户问题,效益问题等等。公路工程建设在造价体系上,宏观上涉及社会效益、投资建设、项目建设选择等方面,是工程项目能否得到投资,如何投资、能否投入建设的重要依据,而且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微观具体方面涉及到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三个方面,和其它的商品生产一样需要分别进行成本控制并获取一定的利润。因此在公路工程全程的建设管理中,因其涉及国计民生、地方利益、企业效益、社会利益,为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就需要尽快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宏观工程经济决策和微观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使其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中形成合理的成本与利润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
2、公路工程造价形成机制
公路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公路工程所花费(指预期花费或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它是一种动态投资。它的运动受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和商品供求规律的支配。因此在工程造价形成及计算中我们要运用决策理论、会计学、经济学等理论评定造价策略,经过从行政上、技术上和商务上进行全面鉴别、比较以后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另外,工程造价形成是通过以往工程造价的总结分析获得的,并不是当前实际招标工程的实际造价,是虚拟造价。对现有工程造价,是以不能低于以往同类工程经修正后的价格水平来指导现有工程的造价。
2.1我国现行公路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特点
由于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仍未彻底脱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影响,忽视了企业独立的经济地位,国家直接参与管理活动,直接制定和控制构成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如设备材料出厂价、采购保管费、运杂费、工资、间接费、管理费和税金等),从而一直忽视公路施工企业自身作用,忽视了建立与完善施工企业定额的作用,导致预算与实际价格发生很大偏离,从经济控制的层面上,仍未有效实行企业间真正意义上的以自身定额为定价依据的招投标竞争、项目管理制度仍未有效提供造价成本依据,进而在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方面,定额、取费标准仍是由政府制定、管理并作为法定价格,抹杀了各个企业自身的地域特点、实力因素、管理能力在工程造价及定价中的作用,使得现行公路建设市场定价(招投标)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成本,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工程的造价控制,在招投标等定价阶段各参与报价的企业形成雷同报价,形似抄袭,无法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也不能很好的在微观层面上为具体公路工程项目费用管理提供有效支持,这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国内承包工程的投标报价工作,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价格管理工作需要。
2.2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投标工程计价依据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工程建设市场价格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控制的需要,更是业主和承包商保持竞争优势、控制成本和取得盈利的关键,是工程招投标价格计算、结算和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要在统一工程项目划分、统一计量单位、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定额的基础上,遵循商品经济的规律,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即实行量价分离,改变计价定额的属性,定额不再作为政府的法定行为,但是量要统一,要在国家的指导下,由有关的咨询公司或专业协会制定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定额,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持社会生产力平衡发展。价要逐步放开,先由定额法定价向指导价过渡,再由指导价向市场价过渡,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公司人员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能力、资质、经验和社会信誉制定企业自己的定额与取费标准。在具体某一项工程的投标报价计算时再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工程实施区域可利用资源信息、地方区域和谐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以及政府和社会咨询机构提供的价格信息和造价指数指导信息、工程质量、承包方式、合同工期、价款支付方式等因素,按照国际惯例、规范和做法灵活自主报价。
3、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工程造价体系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在宏观经济控制上主要是以分析考量工程造价总量、控制投资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在具体微观经济运行控制上主要是以提高从业企业实体经济效益,实现市场有力竞争、保障主体投资和承包方效益双赢为目的,又由于从业企业在市场中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所以在工程造价上企业始终追求降低成本、保持与提高效益、维持企业良好运行为根本宗旨,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只有一方盈利,换来另一方的赔钱,这有失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合理原则,所以趋于合理的工程造价体系能使得各方利益得到合理保障,能确保各方合理的发展空间,能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企业自身效益相得益彰,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工程造价体系完善的广泛意义所在。
3.1在当前工程造价基础上完善造价体系的对症分析
如何能完善我国的公路建设造价体系使之更趋于公平合理,这就需要我们对症分析,把握影响造价的各个主要要素和各个环节。影响工程造价的主体是政府与企业,主要涉及政府政策层面与企业自身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实力现状等;影响工程造价的客体是千差万别的,如自然因素、地质因素、设计因素、市场因素、地域因素、突发因素等;影响工程造价的环节主要是政府决策、工程招投标、项目结算。目前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症结在于政府与企业间在定价中所起作用定位不清,国家政策与企业管理匹配仍不合理,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在定价上未深入全面考虑,项目管理忽视工程结算汇总工作等。
3.2政府与企业间在工程定价的作用调整
应该说,比拟其他诸如服装、餐饮、生产制造等行业一样,政府所起的作用只是在政策上指导规范行业良性运作,各企业在政策框架下是真正自由竞争的主体,政府的定价只是用于政策制定、规划、设定未来项目所采用的参考目标,是宏观经济发展及远景经济发展目标的参考值,它决定国家经济大的走向;企业的定价是具体落实国家政策的展现,也是具有真实竞争意义的参考值,通俗的说,如果把政府定价比喻成不确定的约等数,那企业定价可以说就是绝对值,企业的定价是具体的经济组成分子,把价格真正放开,形成独立自主充分竞争的氛围,实现从业企业自由定价,这是经济的实际目标,是最具经济发展考核的支持依据,也是实体经济的 “着陆点”。所以,市场经济就要充分发挥实体企业在工程造价中的自由话语权,以此为基础完善具有真实代表的工程造价体系,为未来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数据。
3.3国家造价政策与企业管理匹配的调整
国家在公路造价政策上,全国通用一本书(定额),规定了工资、机械费、采购保管费、运杂费、间接费、管理费和税金等,这不能说不好,统一的定额可以作为造价宏观管理框架起到它在体系中规范、引导等作用,但毕竟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产生的实际造价还不是能靠一个定额来涵盖的;另一方面,国家虽已认识到企业建立自有定额的必要性,但仍未有效采取鼓励、考核等手段推进企业建设自身定额的进程(尤其是在招投标定价阶段应针对参与竞标企业建立定额对比考核项目点,以此推广企业定额的作用,推动公平合理的价格体系完善步伐),这对于需要建立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制度,仍旧存在差距,忽略企业自身管理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就会对整个造价管理产生偏差,进而会使从业单位对造价体系的合理性、公正性、同步性产生疑议,为此一定要使造价管理倾向于促进企业造价建立、完善、考核与运用,这样才能使造价体系管理真实有效。
3.4客观因素在造价中的影响
由于工程实际运作中的变化千差万别,工程造价客观因素如自然因素、地质因素、设计因素、市场因素、地域因素、突发因素、设计中的材料用量、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等,都会对造价有所影响。而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因素、地域因素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市场的波动,同时,市场的波动反作用于工程造价,作用的结果即是工程所在地区的工料机各要素持续上涨,预测工程造价与投标阶段、投标阶段与实际施工阶段的价格出入较大;地域因素涉及地方政策支持与周边环境友好,生活与便于施工的各项物质支持要素与条件的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包括综合实力、科技水平与内部精细化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工程造价的管理越精细,工程的投入产出比越大。因此工程造价管理要更加深入全面地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才能在定价阶段发挥更好的作用,才能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另外,加大企业在定价、造价全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增强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从双方面避免政府直接定价和企业操控价格的单方面行为,建立与完善造价体系,实现合理的造价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
3.5重视工程结算工作
对既往造价的继承能更好的趋近合理的价格控制,所以对以往工程进行细致分类结算,一方面能满足企业判定实际成本,查清底数;另一方面能使整个公路行业工程造价管理趋于实际,支持性数据清晰具体。所以,重视工程结算工作既是出自企业自身控制成本,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需要,也是整个公路行业迫切完善公路造价管理体系的需要。
鉴于当前国内工程公路建设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要确保有个和谐、公平、公正的公路竞争环境,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以及公路建设市场良性发展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总结过去工程建设经营管理、造价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充分了解工程造价价格形成机制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抓住分析好影响因素,提高企业定价话语权,采取鼓励、考核奖罚等措施与政策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好公路工程价格体系的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护好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