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德育资源 强化德育渗透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要求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同时强化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坚持以新课程为指导,立足于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本文将与大家谈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资源;德育
  
   生物新课程培养目标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往的局限于课堂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往往会导致认知与情感的割裂,不利于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事实上,生物学科里的德育资源比较明显地显露在教材的文字中。初中生物教材中隐含了很丰富的德育的信息,只有我们善于挖掘,加强德育在学科中的渗透,才能将德育有机地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既掌握了生物学知识,又接受了德育教育。
  我校地处云城区都杨镇,学校周边有山有水,陆生生物、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这里的学生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接触,对大自然的动植物有着比较多的了解,个别学生还有种养的经验,因此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有其天然的资源优势。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使我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物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既掌握生物知识技能,又接受了必要的德育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在都杨这个“读书无用论”颇有市场、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的地方)。在2008~2009学年度,本人担任了八年级(6)班、(7)班、(8)班三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在八年级生物结业考试中,本人任教的三个班的平均分达到了80多分,全级的平均分排在全云城区十多所中学的第四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下面就说说本人立足于本地实际,挖掘本地农村课程资源开展中学生物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相信自小学以来班主任在班会课、校会上已对学生进行过N次的教育。但空洞的说教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具体的数据和真实的故事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物课本中这方面的内容有很多。如《本草纲目》是我国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写的,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现在《本草纲目》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李时珍也成为了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学家。有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只要课堂上老师讲述,或者给学生阅读李时珍的相关材料,定可以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又如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却用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其中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杂交稻、超级水稻,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杂交稻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广泛种植的主要水稻之一,造福世界人民。通过这些具体的数据和真实的材料,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中领悟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污染现象也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们具有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人在课堂中注重结合教材内容及時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如:在学习食物链的有关知识时,针对学生对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富集的道理不容易理解,我除了补充了20世纪50年代婆罗洲达雅克人为了防治疟疾而喷洒DDT灭蚊子,结果导致当地食物链被严重破坏的例子,还联系当地实际,举了当地某水泥厂(现已被环保部门关停)污染环境(主要是污染水源、空气、土壤)的个案让学生分组讨论。我提出了以下问题:某水泥厂把工业污水排到灌溉渠里,工业污水流入小河,最终汇入西江河里,会有什么后果?工业污水会影响到人吗?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统一了认识:工业污水排到灌溉渠里,农作物的生长用水受到了污染;工业污水使江河里鱼类受到了污染;工业污水会渗透到居民的饮用水源中,导致人慢性中毒,身体受损。学生明白了工业污水危害人主要有两大途径,途径一:工业污水中的有毒物质→浮游生物→鱼、虾→人;途径二:工业污水中的有毒物质→植物(或家禽)→人。这样,通过运用生物知识和生态学观点,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了环保意识后,本人顺势切入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话题,以因污染环境被环保部门强制关停的当地某水泥厂一事,让学生理解“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道理,树立和增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和谐发展理念,帮助学生渐渐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结合班级学生的不同实际,协助班主任进行班集体建设
  在2008~2009学年度,本人所任教的八年级(6)班、(7)班、(8)班三个班中,(6)班的学生整体上纪律性好,但相当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怕苦怕累,畏难情绪较普遍;(7)班的学生整体上纪律性较差,刻苦认真学习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大,有好几个学生有打架的“案底”,甚至有个学生有在七年级时与老师发生肢体接触的“辉煌历史”;(8)班的学生整体上学习成绩较好,但学生的班集体观念、合作意识较差。在详细了解这些班情后,本人一方面加强与三个班的班主任的协调联动,在班集体建设中与班主任统一步调;另一方面,本人经常结合教材的内容对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的德育渗透,发挥科任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在(6)班上课时,本人侧重培养学生刻苦钻研、顽强奋斗的学习精神。一部生物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在(6)班的生物教学中,本人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光辉业绩,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为科学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教育。例如李时珍经过29年临床实践和标本采集,甚至亲身尝试,写出了《本草纲目》。达尔文历时五年环球考察,用23年时间写成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大功臣……科学家们的这种不畏艰辛,为科学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对帮助(6)班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养成刻苦勤奋的习惯有重要作用。在(8)班上课时,本人侧重培养该班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如在学习动物行为中的社群行为知识点时,我通过详细介绍蜜蜂的群体组织中的蜂王(专营产卵)、雄蜂(只管与蜂王交配)、工蜂(贮养蜂王、雄峰和幼虫,分泌蜡质,建造蜂房,外出采蜜,酿造蜂蜜,清洁卫生以及防卫工作)三种家庭成员的不同分工,帮助学生认识了蜂蜜分工协作,互相帮助,无论哪个个体只要离开了群体,生命就不会长久的生物知识。介绍完这些知识后本人联系(8)班学生的相应情况启发教育学生:人也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共同为班级工作出力,要有集体主义的荣誉感和归宿感。而在(7)班上课时,本人重点加强法纪教育。例如,选摘《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里的一些条文在班中学习,并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结合该班学生部分学生易冲动、好打架的特点,在学习动物行为中的攻击行为时,我向学生解释动物崇尚武力,胜者为王的现象,同时我强调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发生的攻击行为,攻击或争斗的双方往往只是分出胜负,点到即止,彼此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虽决斗而不失君子风范。随后我分别让曾经有过打架“前科”的同学思考:动物尚且能如此有风度,何况我们人!难道人连动物都不如吗?在其他同学的善意的笑声中,这些同学都极不好意思,但他们都能意识到同学间动不动就打架是不应该的,为曾经的鲁莽行为懊悔。
  四、走出课堂,利用生物课的实践性(课外参观调查、探究活动等)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并不是德育渗透的唯一途径。教师可以在相关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按照教材的要求,我曾要求学生调查都杨镇的动植物种类,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动物放生、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让学生思考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还曾带领部分学生利用假期到位于都杨镇仙菊的云浮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实地参观,到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南广铁路、河杨公路扩建工程的施工现场观看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的情况。通过这样的真实情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生物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提高生物素养的同时,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生物素养,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自主管理,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自己的班级自己来管理。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重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真正体现:我的班级,我做主。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22-02  长期以来,作为班主任,琐事缠身,疲惫不堪。如何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管理层和学生之间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若你用心掌握了这门艺术,班级管理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带好一个班级,班主任需做好许多细致周到的工作。因而,班级综合实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立身做人;优化骨干;公平公正;爱生如子;家校合力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期刊
醛酮化合物是一类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在对流层大气中广泛分布,在对流层大气化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泰山地区典型城区代表点位(电校站点)和典型高山代表点位(泰山山顶站点)对泰山地区大气中醛酮化合物进行观测实验,并使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后向轨迹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泰山地区大气醛酮化合物的污染水平、来源、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进行了全年四季的研究。
  在本研究的观测中,泰山地区大气中浓度最高的三种醛酮化合物分别是甲醛、丙酮和乙醛,三者共占总醛酮化合物浓度的70%-80%。在连续两
由于当今社会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化学物质由于化学制品、药物的滥用及废水的不充分处置,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中一些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化学成分复杂,用传统方法降解效果一般。故如何实现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降解,减少其污染及危害,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众多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中,TiO2具有成本低、性质稳定、环境友好等特点,表现出了最卓越的性能。然而TiO2的光量子效率低、吸附能力差、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差等缺陷限制了其发展。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和极大的比表面积,且由于N原子的原子半径与C原子相似,可以作为
薄皮核桃经榨油后的副产物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核桃蛋白粕大多数被丢弃或者作为肥料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相较于许多动物源活性物质,天然来源的植物源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更好的安全性,具备潜在的运用前景。本文以四川薄皮核桃为原料,酶解得到多肽,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其抗凝血酶活性,并将所得的高抗凝血酶多肽应用于产品中。主要结果如下:
  (1)以水解度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酶解薄皮核桃粕,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中心结合分析找出最优酶解条件,其得到最优值时的工艺为:加酶量为2%、酶解pH
茶氨酸,茶叶中存在的一种不同寻常的,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的游离氨基酸,在水中极易溶解,谷氨酸和乙胺是它在体内降解产生的两种产物。茶氨酸具有保护神经、降血压、镇静等功能,其在药理方面的作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茶氨酸在不同种类的茶中含量不同,经实验发现,绿茶中的茶氨酸含量较高。中国知名绿茶竹叶青,由于其精细的加工工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茶末等副产物,但这些副产物的利用率一般较低。据相关研究报道,合成的茶氨酸生物活性远低于天然茶氨酸,以竹叶青茶末中,优化茶氨酸提取工艺,经过超滤、树脂吸附,离子交换层析等一系列
我国是花椒原产国,每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超过10万吨的花椒籽,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花椒籽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资源,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特点。但花椒籽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较差,制约着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高场强超声波技术是一种经济节能的蛋白质物理改性方式,具有安全无毒和方便操作的特点。本文以花椒籽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比花椒籽蛋白质与商品化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的功能性质,以探究花椒籽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然后采用高场强超声处理花椒籽蛋白,研究超声对于花椒籽蛋白理化性质以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摘要: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本文从“师”的内涵出发,探讨成长为教师的基本前提要求,教师凭借什么素养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价值所在。认为要想成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终身学习;通过自己的道德、情感、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格健全、精神丰满、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关键词:教师;德育;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适应现代高校发展,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大学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面前一个新的课题。笔者立足于一所年轻的地方性、行业性高职高专院校,从围绕一个中心、提高两种素质、弘扬三元文化、培养四项品质等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大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我们正在进行21世纪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法律人才。于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和法律人才?这种需求对法学人才培养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只有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才能把握好法学人才培养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法律;就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