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大学生来说,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对实际能力的要求也会越高。因此应该探寻大学语文教学与专业紧密结合、互相交叉、渗透的改革思路,培养真正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多元化构建大学语文学习共同体对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有积极意义。教师应采用多元化、多角度渗入,采取切实举措建构大学语文学习共同体,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大学语文;多元化教学;专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24-02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素质与通识课,它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的素质与通识课,也是将美育、德育和智育相交融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大学素质教育课程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
   大学语文的作用是“综合素质”培养,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有独立见解、情感、追求,有交流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高素质职業人才。在教材中,诗词雅赋、戏曲、小说等内容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学语文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是非常重要的母语深度学习。这门学科在弘扬爱国精神、传承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以及提高运用母语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元化构建大学语文学习共同体对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大学语文教学应主动变革、改革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过程,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教师应采用多元化、多角度渗入,采取切实举措建构大学语文学习共同体,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语文这一门学科不能只停留在素质教育的层面上,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多方面的探索,进行多元化教学。从实际层面上来讲,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应有的写作能力。对大学生来说,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对实际能力的要求也会越突出。因此我们应该探寻大学语文教学与专业紧密结合,互相交叉、渗透的改革思路,培养出真正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更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致的,意在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在分析作家及作品的风格特点。这类教学设计应用于各类专业。对学生而言,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对诗词歌赋了解较多,但有部分学生认为诗词知识在以后工作中并不实用,所以积极性不高。而如今许多专业对语文教育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增强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为专业服务。大学语文的教学应体现出阅读性、审美性、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对不同经典作品的阅读,学生能够具有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着重语文教学实用性指课程明确定位于学生具有与专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相关的语文实用能力。
   国学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幼教机构纷纷提出应该大力提升幼儿的语言文字素养,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树立行为规范。所以学前教育系提出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多诵读国学经典作品,多分享成语故事以及一些幼儿语文的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系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大量加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内容。让学生熟知启蒙教育内容,对未来工作有初步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上也进行多方面尝试,举办幼儿成语故事大赛等活动。为学前教育系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交际口才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已经非常明显,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项必备的技能。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加深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理解。所以,在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里明确提出,在语文课堂上多进行口才方面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大量加入各类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把口头表达能力渗入到每节课堂中,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以学生为中心
   叶澜在谈到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时候说过:“课堂实际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和观众。”这种情况在大学语文课堂中也经常出现。以前盛行一时的语文教学方法——讲述法,就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三中心论”为指导思想,在现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已经不再适用了。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大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对学生来说,传统教学内容的改变使他们感到新颖、有趣。他们觉得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以后都能用得到,对他们的事业很有帮助。非常符合高职学生“重要就学,有用就学”的心态,自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大学语文课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形成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理解,并把这种理解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让不同的思想火花在课堂上碰撞。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发表与前人、教师和同学不同的看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辩论、交流,然后从辩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引起思索。只有广泛参与,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师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转变角色。可以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比如,在讲一个专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成小组讨论总结,从学生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把握,这样多方面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即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也培养学生动手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以专业为背景
   以专业来划分教学内容,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对很多教师来说,也是新的挑战。大学语文教师大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岗位,缺乏实践经验。对教学也是以教材为主线的,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非常陌生,要求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讲授,当然会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师要加强自学,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了解行业需求,这样讲解才会落到实处。
   对大学语文这样的属于“素质教育”类的课程,应该确立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将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淡化理论体系教学,加强能力环节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程融入学生整体学习、生活过程中,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四、以专题为线索
   大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的覆盖面十分宽泛,本身就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素养。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很难实施,往往只是一味地讲授具体的知识,把人文素养的培养丢在一边。所以,要想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很好地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可以通过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
   在讲授大学语文的时候,不一定要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前到后讲,可以分成不同的专题。所谓的“专题”就是“以大学语文课本为依托,按照同一主题原则设置的若干专题,文本按照专题重新归类。这些专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共同完成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体系”。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语言专题、文学专题、文化专题和应用专题等。在每一个大的专题下面再分成小的专题,就拿语言专题来说吧,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小专题来讲,如首先可以讲一下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演变,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其次可以讲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语言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既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又可以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思维和文化价值的创造;再次可以从现代汉语的使用规范,通过介绍汉语的使用规范,可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最后是语言交际和语言表达。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人际交往又是比较复杂和微妙的,想要很好地利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就需要掌握一些交际的原则和表达的方法。教师通过对专题的讲解,引发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与优秀篇章的亲密接触中懂得什么是真善美,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上的陶冶、心灵上的净化,真正达到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
   可以看出,在以后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进行一些改革,多元化、多角度探寻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文化熏陶,传统的诗词教学之外,更应该大量加入学生所需要的、专业所需要的能力训练。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为动机,设计教学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以适合各专业不同特色与需要为标准组织教学。将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在制订教学计划之前,与各个系部进行深入沟通,参照各专业的具体要求,与专业负责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系统化的教育与专业相融通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的专业,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多注意行业动向,多探寻发展趋势,适时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多元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语文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李子健,倪文锦.语文学科教育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16.
   [4]孙百鸣.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零适应期”高职人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5]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2007(9):4.
   [6]韓世姣.构建大学语文专题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85.
   [7]孟兆怀.论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的改进与创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5):113.
  编辑 武生智
其他文献
医共体建设的关键在于一个“共”字,做到同频共振,同心同力.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党建的作用和优势,坚持以堡垒带领攻坚、以模范引领风尚、以创建统领全局,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
我原是为了欣赏它的美而去的。它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青睐的对象,是诗人笔下不朽的形象,是画家画布上栩栩如生的景物,它有一个优美的名字—梅。沉浸在书画中久了,越发对它的
期刊
在诸多研究者眼中,“娱乐”隐含着“逗趣的,即时的,琐碎的,无关宏旨的,逃避主义”的美学判断,是电视的本体功能,带有一种虚妄的浅薄,无可救药地被当成某种“智力低下”(dumbi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社会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作为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经济法能更好地为市场服务,就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是要解决经济法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程序规范,下面,我们就来就经济法程序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关键词:经济法;程序;问
期刊
文章首先针对当前“互联网+”思想的相关内涵和产生环境做出了深入的说明和分析,而后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当前互联网+时代中,传统产业会呈现出的主要趋势展开了相关讨论,对于切
我躺在荒芜的草地上,远处天空静静地在拱形山顶上休憩,有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我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梦从轻风中落在我身上。  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变小了,变成一片落叶,在空中飘呀荡呀,飞过此间荒芜的草地,飞过拱形的山顶,飞过干枯的金合欢树,飞过轻轻的暖风。  不知过了多久,我落到一座花园里,园子里姹紫嫣红,有我最喜欢的百合花。我乘着风努力地飞,终于心满意足地卧在了百合花辦上,嗅着浓郁的香气,似乎干枯
期刊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征,这也就是常说的“差异性”,差异性存在于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差异性大小的原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