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黄珂在798艺术区盘下了一栋楼,准备建一个会所--据说还会配上厨娘什么的,以便勾引有艺术气质的小团伙到那里吃住。前些天去黄珂家里蹭饭,聊起这事儿,黄珂问我有没有兴趣设计其中的一间。话问的突然,但从黄家出来我就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尽管我没有跨行操作的勇气(不然早就去报名导演春晚了),但做酒店这事儿,曾经很长时间里占据过我的大脑,说起来都没人相信。
十多年前,我用两年一直专心致志地做一个叫《百年中国》的纪录片。这期间,我观看了大量关于二十世纪中国的纪录影像,有共产党拍的,有国民党拍的,也有外国人拍的,不谦虚地说,对这一百年中国广阔社会图景和直观生活细节的熟知程度,天底下能超过我的,应该不会很多。当然,这个系列在内地及港澳台已经连续播出了很多次,用老六的话说,它已经像一片浮云,消散了。然而那些活动影像,却深深地嵌在我的脑际。
都知道,拍纪录片没什么钱,但这不妨碍我们也有发财的梦想。有一天,不知怎么就想到了《百年中国》,想着想着——眼前亮了一盏灯泡,当然还伴随着叮咚的一声迪斯尼音效——我为什么不可以做一家酒店呢?就叫“百年中国酒店”,或者叫“二十世纪中国酒店”。此后很长时间里,我经常针对这间虚拟酒店展开终极思考,每每有一个新点子,都会用右手拍拍自己左肩:轻声说自己一句:“小陈,这么聪明的主意,亏你想得出。”
比如,我想过这家酒店一共有十个大院子,整一百间客房,每个院子十间。房间的编号从1900到1999,院子的编号则从一到十。每个院子的建筑风格正好代表着一个年代:比如,一院比照前清王府建造,照明主要用蜡烛,因为那时中国的电灯还不普及;二院是民初洋楼,以考虑用油灯或者汽灯照明;三院有了电灯,弄个上海石库门,有租界感,再在门口摆一条红船……六院苏式砖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十院则要精灵古怪一点,再贴上白瓷砖或者玻璃幕外墙。
当然,每个院子也都有不同的装修风格,每个房间也都有独立的客厅、卧室、衣帽间、书房、厨房。比如你喜欢电影,那么我建议你去四院或者五院住,那里有中国最好的电影库存;如果你想听音乐,十院主打的是《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六院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四院吧,有《桃花江》、《毛毛雨》,一院,对不起,不太多,除了《送别》,您也就听听谭老板的《定军山》凑合凑合得了。在衣帽间里,你可以选择旧上海婀娜的旗袍,五十年代的布拉吉、列宁装,六十年代的工作服,七十年代的绿军装,八十年代的喇叭裤蛤蟆镜,不过,如果住的八十年代前几年的房间,对不起,你腿上的喇叭裤阔裤脚很可能已经被剪得乱七八糟……
当然,酒店不但能住人,更重要的还得能吃饭。作为一个吃货,我得说说厨房的设计思路。九院之前的厨房原料都比较好,如果恰好您好这口,我建议住这里比较靠谱--因为那时还没有喂饲料添加剂的家畜,吃避孕药的大闸蟹,或是双氧水漂白的干货……如果你愿意吃,那有的是地走鸡、遛达猪,偶尔还会吃到点儿野味呢!当然,1960到1962那三间嘛,一个坏消息是没有厨房,咳咳,但同时有一个好消息,院子里有的是野菜,住那三个房间的客人可能会吃不饱。相反,1958、1959那两间,吃饭是不用付钱的。
说到具体的菜式,很难分类到某一菜系中,不妨走名人路线吧。比方胡适一品锅、梁实秋烤鸭子、马叙伦汤、张大千盐煎肉、张爱玲小排、梅兰芳鸡丁……当然更少不了蒋氏鸭汤煲、毛氏红烧肉、刘氏口味蛇、周氏狮子头、邓氏开水白菜这样的硬菜,吃着这些东西,客人才能领悟什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
除了这些名人菜,这家主题酒店的真正特色所在,应该是复制“年代标志菜”。不同年代的物质生活应该通过这些菜品充分体现出来,万一遇上个把走偏执路线的客人,把每个院子住一遍,得让他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尽艰辛不断奋争逐步走向独立民主富强和谐道路的宏大主题——吃一勺“苏区南瓜盅”,耳畔就能响起红军介支个下了山。上一道“胜利三鲜锅巴”,立刻能让人联想到轰炸东京喜悦。六院的“友好罗宋汤”,实际品味的是中苏曾经的蜜月。七院“大庆乱炖”和“大寨莜面擦擦”, 则能让客人吃完了有改天换地的豪情,毕竟比“知青忆苦饭”强得多嘛。哪怕到了十院,吃完了“小康乳猪全体”,咱们还可以来碗“下岗馄饨”解解油腻不是?
前两天把这个想法说给黄珂听,果然他来劲儿了。不过兴奋之余,他还有点儿贪心,“二十一世纪也过了十年了,是不是?我们再多搞一个院子多好。”黄老说。这个好是好,装修风格也比较容易,大不了搭个鸟窝嘛!可是菜怎么办?我确实想不好这十年的“年代标志菜”是什么。黄老听罢想了想,然后说:“简单简单!等客人坐下以后,叫服务员上个空盘子,这就是标志菜了——盘子里放一个小纸条,上面写:根据当地法律……你找的菜无法显示。OK啦!”
你看,这个黄珂,这玩笑开的……
十多年前,我用两年一直专心致志地做一个叫《百年中国》的纪录片。这期间,我观看了大量关于二十世纪中国的纪录影像,有共产党拍的,有国民党拍的,也有外国人拍的,不谦虚地说,对这一百年中国广阔社会图景和直观生活细节的熟知程度,天底下能超过我的,应该不会很多。当然,这个系列在内地及港澳台已经连续播出了很多次,用老六的话说,它已经像一片浮云,消散了。然而那些活动影像,却深深地嵌在我的脑际。
都知道,拍纪录片没什么钱,但这不妨碍我们也有发财的梦想。有一天,不知怎么就想到了《百年中国》,想着想着——眼前亮了一盏灯泡,当然还伴随着叮咚的一声迪斯尼音效——我为什么不可以做一家酒店呢?就叫“百年中国酒店”,或者叫“二十世纪中国酒店”。此后很长时间里,我经常针对这间虚拟酒店展开终极思考,每每有一个新点子,都会用右手拍拍自己左肩:轻声说自己一句:“小陈,这么聪明的主意,亏你想得出。”
比如,我想过这家酒店一共有十个大院子,整一百间客房,每个院子十间。房间的编号从1900到1999,院子的编号则从一到十。每个院子的建筑风格正好代表着一个年代:比如,一院比照前清王府建造,照明主要用蜡烛,因为那时中国的电灯还不普及;二院是民初洋楼,以考虑用油灯或者汽灯照明;三院有了电灯,弄个上海石库门,有租界感,再在门口摆一条红船……六院苏式砖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十院则要精灵古怪一点,再贴上白瓷砖或者玻璃幕外墙。
当然,每个院子也都有不同的装修风格,每个房间也都有独立的客厅、卧室、衣帽间、书房、厨房。比如你喜欢电影,那么我建议你去四院或者五院住,那里有中国最好的电影库存;如果你想听音乐,十院主打的是《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六院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四院吧,有《桃花江》、《毛毛雨》,一院,对不起,不太多,除了《送别》,您也就听听谭老板的《定军山》凑合凑合得了。在衣帽间里,你可以选择旧上海婀娜的旗袍,五十年代的布拉吉、列宁装,六十年代的工作服,七十年代的绿军装,八十年代的喇叭裤蛤蟆镜,不过,如果住的八十年代前几年的房间,对不起,你腿上的喇叭裤阔裤脚很可能已经被剪得乱七八糟……
当然,酒店不但能住人,更重要的还得能吃饭。作为一个吃货,我得说说厨房的设计思路。九院之前的厨房原料都比较好,如果恰好您好这口,我建议住这里比较靠谱--因为那时还没有喂饲料添加剂的家畜,吃避孕药的大闸蟹,或是双氧水漂白的干货……如果你愿意吃,那有的是地走鸡、遛达猪,偶尔还会吃到点儿野味呢!当然,1960到1962那三间嘛,一个坏消息是没有厨房,咳咳,但同时有一个好消息,院子里有的是野菜,住那三个房间的客人可能会吃不饱。相反,1958、1959那两间,吃饭是不用付钱的。
说到具体的菜式,很难分类到某一菜系中,不妨走名人路线吧。比方胡适一品锅、梁实秋烤鸭子、马叙伦汤、张大千盐煎肉、张爱玲小排、梅兰芳鸡丁……当然更少不了蒋氏鸭汤煲、毛氏红烧肉、刘氏口味蛇、周氏狮子头、邓氏开水白菜这样的硬菜,吃着这些东西,客人才能领悟什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
除了这些名人菜,这家主题酒店的真正特色所在,应该是复制“年代标志菜”。不同年代的物质生活应该通过这些菜品充分体现出来,万一遇上个把走偏执路线的客人,把每个院子住一遍,得让他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尽艰辛不断奋争逐步走向独立民主富强和谐道路的宏大主题——吃一勺“苏区南瓜盅”,耳畔就能响起红军介支个下了山。上一道“胜利三鲜锅巴”,立刻能让人联想到轰炸东京喜悦。六院的“友好罗宋汤”,实际品味的是中苏曾经的蜜月。七院“大庆乱炖”和“大寨莜面擦擦”, 则能让客人吃完了有改天换地的豪情,毕竟比“知青忆苦饭”强得多嘛。哪怕到了十院,吃完了“小康乳猪全体”,咱们还可以来碗“下岗馄饨”解解油腻不是?
前两天把这个想法说给黄珂听,果然他来劲儿了。不过兴奋之余,他还有点儿贪心,“二十一世纪也过了十年了,是不是?我们再多搞一个院子多好。”黄老说。这个好是好,装修风格也比较容易,大不了搭个鸟窝嘛!可是菜怎么办?我确实想不好这十年的“年代标志菜”是什么。黄老听罢想了想,然后说:“简单简单!等客人坐下以后,叫服务员上个空盘子,这就是标志菜了——盘子里放一个小纸条,上面写:根据当地法律……你找的菜无法显示。OK啦!”
你看,这个黄珂,这玩笑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