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他同时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必是文艺大国,而文艺大国也要依靠稳定的艺术教育输送高质量的文艺人才,而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视角为突破口,通过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关系,认识艺术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文化自信;艺术教育;全面发展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儒、释、道文化长久以来植根于中国这片深广无垠的沃土之中,深深地影响着历代中华儿女,儒、释、道的内容深广无尽。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应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坚持文化自信。否则,艺术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中国近代艺术教育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必须正视这种越来越西化的倾向,重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精神,认真吸取并利用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精神养料与思想资源。
1.什么是文化自信
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伟冬教授认为,文化自信里有两个关键词:文化与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和更深厚的自信,作为一个新的话语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一是文化自信的主体性“蕴”中国艺术教育之内涵;二是文化自信的象征性“着”全面发展的社会化“个人”之底色;三是文化自信的包容性“达”艺术教育培养全面、自由而充分的人之目标。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两者的关系
2.1艺术教育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之内
马一浮先生在《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文中曾提到:“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举其大概言之,如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文学、艺术统于《诗》《乐》。”艺术教育依托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使其理论更加完备、深广,还可使其教育理念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在其空洞的“形式”中摄入更多的人文色彩,使其能够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前途命运。
2.2艺术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
艺术教育不应被认为仅仅是画画、唱歌、弹琴等技艺的传授,艺术教育是要把人类最高的智慧、德能与才艺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造福于人类。中国历史中的绘画、雕塑、戏剧等大多展示、宣扬的主题思想是“忠、孝、仁、义”,在娱乐之余不失其“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用。无论是过去的君主时代还是现在的民主时代,艺术教育也要承担起一种责任与义务来改善我们的身、心、世界。
3.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下艺术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途径
3.1根据艺术教育独有的教育方式和特点建立完整的传统文化体系
根据艺术教育独有的教育方式和特点,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规划教学内容,把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做到井然有序,突出重点,从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教育體系,通过教育平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2在艺术教育中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作为一股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强有力地支持着中国国民素养的总体提升与全面完善,坚持文化自信是实现当代教育的创新转化的重要条件。因此,解决当代中国艺术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只能扎根本土文化,并从中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如依托地缘文化大力挖掘、开发地域特色的教学资源,以“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的教学理念推陈出新,从而发挥出各地区教育的优势和长处。
3.3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艺术教育对人们的熏陶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吾国古代乐与礼并重;到处可以看出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涵养情感,无论何种教育形式,它必须承担着对人的情感涵养、情操陶铸和人格提升的重要使命。学校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开展以“乐”为核心的艺术教育课程。学校与艺术馆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学校以社团为依托,组建了古筝古琴社、民风剪纸社、京剧社等社团组织,开展以“乐”为核心的艺术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有着良好的人文素质的。人们对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早已形成共识,而如何在实践中落实好这是关键。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塑造人们健康的人格,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依靠自身的积累由少到多、由浅入深不断进步与发展起来,是一个动态过程。另外,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亦是如此,只有在不断继承中发扬与创新,才能不断完善,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新时代中国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7(21):6-12.
[2] 刘伟冬.文化自信与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7(23):28-29.
[3] 蒋金德等主编:《马一浮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 韩庆祥,王善超.关于人的理解[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5]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81,169,83.
[6] 姜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作用[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12)
[7] 仲呈祥.文化自信与艺术教育——访文艺理论家仲呈祥先生[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8,16(03):9-16.
关键词:文化自信;艺术教育;全面发展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儒、释、道文化长久以来植根于中国这片深广无垠的沃土之中,深深地影响着历代中华儿女,儒、释、道的内容深广无尽。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应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坚持文化自信。否则,艺术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中国近代艺术教育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必须正视这种越来越西化的倾向,重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精神,认真吸取并利用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精神养料与思想资源。
1.什么是文化自信
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伟冬教授认为,文化自信里有两个关键词:文化与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和更深厚的自信,作为一个新的话语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一是文化自信的主体性“蕴”中国艺术教育之内涵;二是文化自信的象征性“着”全面发展的社会化“个人”之底色;三是文化自信的包容性“达”艺术教育培养全面、自由而充分的人之目标。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两者的关系
2.1艺术教育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之内
马一浮先生在《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文中曾提到:“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举其大概言之,如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文学、艺术统于《诗》《乐》。”艺术教育依托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使其理论更加完备、深广,还可使其教育理念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在其空洞的“形式”中摄入更多的人文色彩,使其能够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前途命运。
2.2艺术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
艺术教育不应被认为仅仅是画画、唱歌、弹琴等技艺的传授,艺术教育是要把人类最高的智慧、德能与才艺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造福于人类。中国历史中的绘画、雕塑、戏剧等大多展示、宣扬的主题思想是“忠、孝、仁、义”,在娱乐之余不失其“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用。无论是过去的君主时代还是现在的民主时代,艺术教育也要承担起一种责任与义务来改善我们的身、心、世界。
3.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下艺术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途径
3.1根据艺术教育独有的教育方式和特点建立完整的传统文化体系
根据艺术教育独有的教育方式和特点,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规划教学内容,把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做到井然有序,突出重点,从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教育體系,通过教育平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2在艺术教育中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作为一股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强有力地支持着中国国民素养的总体提升与全面完善,坚持文化自信是实现当代教育的创新转化的重要条件。因此,解决当代中国艺术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只能扎根本土文化,并从中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如依托地缘文化大力挖掘、开发地域特色的教学资源,以“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的教学理念推陈出新,从而发挥出各地区教育的优势和长处。
3.3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艺术教育对人们的熏陶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吾国古代乐与礼并重;到处可以看出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涵养情感,无论何种教育形式,它必须承担着对人的情感涵养、情操陶铸和人格提升的重要使命。学校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开展以“乐”为核心的艺术教育课程。学校与艺术馆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学校以社团为依托,组建了古筝古琴社、民风剪纸社、京剧社等社团组织,开展以“乐”为核心的艺术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有着良好的人文素质的。人们对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早已形成共识,而如何在实践中落实好这是关键。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塑造人们健康的人格,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依靠自身的积累由少到多、由浅入深不断进步与发展起来,是一个动态过程。另外,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亦是如此,只有在不断继承中发扬与创新,才能不断完善,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新时代中国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7(21):6-12.
[2] 刘伟冬.文化自信与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7(23):28-29.
[3] 蒋金德等主编:《马一浮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 韩庆祥,王善超.关于人的理解[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5]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81,169,83.
[6] 姜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作用[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12)
[7] 仲呈祥.文化自信与艺术教育——访文艺理论家仲呈祥先生[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8,16(03):9-16.